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 八年级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初中数学教案八上

  • 八年级
  • 2023-04-22
目录
  •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 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 八年下数学教案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免费

  •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的数学所讲的内容就是全等三角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①通过例项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②知道全等三角贺逗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③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④通过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个的位置,使它们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1.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

    片断1:图案.

    片断2:教科书第90页的3幅图案.

    2.学生讨论:

    1从上面的片断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有人用“全等形”一词描述上面的图形,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列举反例,强调定义的条件.

    3.提出问题“你能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吗?你是如何构造的,与同伴交流.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

    解析、应用与拓广

    1.以图13.1-1中的两个三角形为例,介绍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读法、写法,并说出图13.1—2、图13.1—3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写出相等的边和角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2.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

    3.学生运用自制的两块全等三角形模板,用平移、翻折、旋转等方法,先独立拼出教科书92~93页中的5个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再与同伴交流,你还能拼出其他图形吗?

    拓展与延伸

    1.例1 已知△ABC≌△DFE,∠A=96°,∠B=25°,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

    随堂练习

    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1.全等用符号__表示.读作__.

    2.△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__.

    禅桐卖3.△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_是对应角;AB与__是对应边,BC与__是对应边,AC与__是对应边.

    4.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5.找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中的全等三角形.

    小结提高

    1.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注: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

    3.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规范书写格式.

    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92页习题13.1第1题,第2题,第3题.

    2.选做题:教科书92页习题13.1第4题.

    教学后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轮衡角形全等的条件.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教学设计

    复习过程,引入新知

    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建立模型,探索发现

    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

    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

    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

    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同时也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

    让学生通过实物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项.

    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给出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线点A

    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6页的思考及练习.

    反思小结

    掌握数学规律.

    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03页习题13.2中的第1、2题.

    2.选做题:教科书第104页第9题.

    教学后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ΔA'B'C'剪下,放在Δ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 注:归纳、分析得到的规律,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出示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线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线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线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再次探究,释解疑惑

    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98页图13.2-7.

    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9页,练习12.

    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注:通过课堂小结,归纳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形成解题经验.

    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04页,习题13.2第3、4题.

    2.选做题:教科书第105页第10题.

    教学后记

    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

    一份优秀的数学教案是数学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数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下面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对函数的概念加入“对应”,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从感性到理性,数学建模的思想等渗盯升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身对实际则腊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了抽象、概括、归

    纳知识以及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以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数学应用

    意识、创新意识。相互合作学习,增强其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探究为主,讨论法为辅

    学法: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概念情景引入:

    思考1:(课本P15)给出三个实例:

    丛老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

    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课本P15图)

    C.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见课本P16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记作:

    三、概念理解: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思考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小试牛刀.1下列四个图象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 ).

    2.集合,,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M为定义域,N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

    归纳:(1)一次函数y=ax+b (a≠0)的定义域是R,值域也是R;

    (2)二次函数 (a≠0)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B;当a>0时,值域;当a﹤0时,值域。

    (3)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

    2.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 满足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2) 满足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3) 满足不等式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

    这里的实数a和b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数轴表示见课本P17表格)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我们把满足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表示为

    小试牛刀:

    用区间表示R、{x|x≥1}、{x|x>5}、{x|x≤-1}、{x|x<0}

    (学生做,教师订正)

    3.概念应用:

    例1.已知函数,

    (1) 求的值;

    (2) 当a>0时,求的值。

    (答案见P17例一)

    练习.已知函数f(x)=x2+2,求f(-2),f(-a),f(a+1), f(f(x)).

    答案:f(-2)=6 f(-a)=a2+2 f(a+1)=a2+2a+3 f(f(x))=x4+4x2+6

    【例2】已知函数.

    (1)求的值;(2)计算:.

    解:(1)由.

    (2)原式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四、效果验收、归纳小结:

    (一)当堂检测

    1. 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2. 已知函数f(x)=3x+5x-2,求f(3)、f(-)、f(a)、f(a+1)的值;

    3. 课本P19练习2。

    4.已知=+x+1,则=__3+____;f[]=_57_____.

    5.已知,则= —1 .

    (二)归纳小结:

    函数的实际背景说明了什么?

    函数概念的本质你认为是什么?如何领会函数的对应关系?

    什么样的集合可以用区间表示?

    作业布置:

    习题1.2A组,第4,5,6;

    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教学反思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乃到一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函数本身源于在现实生活,例如自然科学乃至于社会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函数本身是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等内容的桥梁。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和方法。

    3、函数部分内容蕴涵大量的重要数学方法,如函数的思索,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换元法,侍定系数法、配方法等。这些思想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重点讲解学生重点掌握的部分。

    然而函数这部份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当不容易,接受起来就更难这又是由于函数这部份知识的主要思想特点体现于一个“变”字。即研究的主要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变量的眼光,运动变化的关点去看侍和接触相关问题,这与初中学习知识的以静态观点为中习的思维特点有较大差异,所以函数成了高一新生进入高中首先到的一条拦路虎,有些学生高中毕业了,对函数这个概念也没有理解透澈。

    实际上,在学习函数这部份知识中,函数概念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最难的地方,突破了它后面的学习就容易了。现行的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表现的都是数学知识的技术形式。函数的概念亦是如此,不管是传统定义也好,还是近代定义也好,表现出来的都是抽象数学形式,在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要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发展过程和本质。对越是抽象的数学概念,越是如此。所以函数概念的教学更忌照本宣科,要注意对知识进行重组。努力去提示函数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它,觉得它有用,而乐于学习它。

    看了八年级上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上册数学不等式教案

    2.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练习题

    3.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

    4.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5. 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个人计划,指的是一种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的。个人计划可以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汪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集体备课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总结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按时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2、写够教案节数,数学组每人要写54节。

    3、认真上好一节公开课。

    4、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每位教败陵友师要听课12节以上,组长要听15节以上。全教研组要集中评课三次以上,各备课组上完公开课后自行评课,要求每位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记录。

    5、积极参加校内优质课比赛,争取在县获得名次,推荐王英红老师代表本组参赛。

    6、严格落实数学教学常规,力争今年本组中考成绩进入六校联赛期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7、力争本学期评上“优秀教研组”。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每位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别要了解所教阶段的全部知识、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杜绝无教案上课,杜绝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改好每一次作业,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5、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6、在期末前两周举行一次八年级数学期考模拟考。

    7、要积极观看教学录像,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希望全组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把我们数学组建设成为优秀的教研组而共同努力!

    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2

    一、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二、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三、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初中八年级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察槐教学实践能力。

    四、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

    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六、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

    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目标及要求: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运用,难点是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运用。

    2、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运用这四种方法。

    3、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的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4、相似三角形的重点是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应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是灵活运用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知识能力的培养。

    5、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重点是调查方法的运用,难点是几个概念的理解、区别和应用。

    6、证明(一)的重点难点都是命题的推理认证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第一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运用。第二章《分解因式》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因式分解的几种基本方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分式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相似图形》本章通过两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等概念的学习,全面探索的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第六章《证明(一)》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命题的相关概念、分类及运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学段,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习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将来能否升学。我所带的班,相对数学而言,课堂气氛有时好,有时又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漠,态度不端正,基础较差,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四、措施:

    1、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钻研课标,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发作业,及时辅导。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教学情景,发挥教学设计的教育性,培养认同感和成就感,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习习惯培养。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定提高学习成绩,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授八(二)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在上学期镇组织的期末统考中,本班数学只是位列中上游,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补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与扩展。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通过对图形的操作或度量,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性质,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简单应用。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章是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常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比较理想。两个班的优生只有二十个,仅占百分之十,而学困生接近百分之四十,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今年进行小组辅导,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新的学期,初中数学课课节较少,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习和强化“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学期,我校所有学科都主张自主学习与集体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4、多读书,读好书和积极开展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

    多读几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对于教学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讲解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5、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

    今年,我们数学组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坚持,才能成功。

    6、注重课后反思,课后反馈。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好下一次应注意的细节。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6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本学期本人共制作多媒体课件30个),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带班成绩相对其它平行班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6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2019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免费(2)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计划

    ★2020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工作计划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1

    ★2022初二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10篇优秀模板

    ★2017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八年下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第四课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

    一、新课导入

    请画出∠AOB的角平分线。

    二、学习目标

    3 AB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2、会用准确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1)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 与它的 相交,这个角 与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几何语言(右图):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 = 1 2 逆向:

    C D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图3

    (3)画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思考: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 (1)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第五课时 三角形的稳定性(角)

    一、新课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

    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如右图),为什么

    这样做呢?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活动1、自主探究

    1、如图(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如图(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3、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

    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活动2、议一议

    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历亏伴交流。

    三角形木架形状 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 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 性,四边形不具有 性。

    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 改变,原因是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这样就利用了三角形的 。

    活动3、看一看,想一想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角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你知道课本图7.1-8和图7.1-9中的例子哪些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哪些是利用四角形的不稳定性?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第六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

    一、新课导入

    1、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2、1平角=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 、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活动1、自主探纤烂慎究

    在事先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如图1),并将它的内角剪下拼毁敬合在一起,看看得到什么结果。

    (图1) (图2)

    活动2、议一议

    从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把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图2、图3),形成了一个

    角。说

    明在ABC中, 。 从中得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活动3、想一想

    1、 如果我们不用剪、拼办法,可不可以用推理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正确性呢?

    2、 已知: . 求证: .

    证明:如右图,过点A作直线DE,

    使DE//BC

    因为DE//BC,

    所以∠B=∠ ( )

    同理∠C=∠

    因为∠BAC、∠DAB、∠EAC组成 角,

    所以∠BAC+∠DAB+∠EAC= ( )

    所以∠BAC + ∠B + ∠C= ( )

    说明: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

    3、思考:在图2中,CM与ABC的边AB有什么关系?你能从中想出其他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吗? 活动4、例题

    如右下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 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合作,教师点评)

    解:∠CBA= - = 80°- 50°=30°

    由AD//BE,可得: + =180°

    所以∠ABE=180°- =180°-80°=100°

    ∠ABC= - =100°-40°=60°

    在⊿ABC中,∠ABC=180°- - =180°- 60°- 30°=90°

    答: 。

    想一想: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1. 8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3. 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数学教案

    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5.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免费

    201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教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

    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了勾股定理,并在先前其他内容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逆向思维、逆向研究的经验,如:已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样的结论?反之,满足什么条件的两直线是平行?因而,本课时由勾股定理出发逆向思考获得逆命题,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意识,但具体研究中,可能要用到反证等思路,对现阶段学生而言可能还具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2节。

    教学任务有: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利用该定理根据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利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缺塌

    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3.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能力;

    4.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实验—猜想—归纳—论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结论已有一定的体验,但数学思维严谨的同学总是心存疑虑,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同学心服口服显得非常迫切,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境: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

    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从勾股定理盯运逆向思维这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探究

    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①5,12,13;②7,24,25;③8,15,17;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这三组数都满足...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伏则圆分为4人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组数。

    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出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效果: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实验结果发现:①5,12,13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②7,24,25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8,15,17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从上面的分组实验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内容2:说理

    提问:有同学认为测量结果可能有误差,不同意这个发现。

    你认为这个发现正确吗?你能给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吗?

    意图:让学生明确,仅仅基于测量结果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需要进一步通过说理等方式使学生确信结论的可靠性,同时明晰结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确认该结论,需要进行说理,有条件的班级,还可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让同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活动3:反思总结

    提问:

    1.同学们还能找出哪些勾股数呢?

    2.今天的结论与前面学习勾股定理有哪些异同呢?

    3.到今天为止,你能用哪些方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

    4.通过今天同学们合作探究,你能体验出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该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交流小结

    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总结出:

    1.今天所学内容①会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从今天所学内容及所作练习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方法:①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②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③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当遇见数据较大时,要懂得将作适当变形,便于计算。

    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体会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总结出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古至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3第1,2,4题。

    五、教学反思:

    1.充分尊重教材,以勾股定理的逆向思维模式引入“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是否能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充分引用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和练习。

    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从中体验任何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3.在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善于对公式变形,便于简便计算。

    4.注重对学习新知理解应用偏困难的学生的进一步关注。

    5.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论证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不做要求。

    由于本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因而本设计教学容量相对较大,教学中,应注意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调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