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小学 > 一年级

一年级减法,一年级减法的三种方法

  • 一年级
  • 2023-05-11
目录
  • 一年级减法教案
  • 一年级减法四种方式
  • 一年级减法的三种方法
  • 一年级加减法有几种算法
  • 小学一年级减法有几种方法

  • 一年级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性学习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小学生的加减法教学,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

    一、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加减法教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从内心萌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如“现在需要对整个羊村的羊进行食物发放。假如懒羊羊有10块糖,美羊羊有8块糖,那么大家想一想谁的糖比较多呢?那么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现在他们谁的糖更多呢?”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将会更有兴趣进行计算,也可以按照题目要求列出简单的式子:10-8=2,则可以得出懒羊羊的糖比美羊羊的糖多了2块,所以懒羊羊的糖数较多。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列式为:10-1=9;8+1=9,9=9。所以如果懒羊羊给了美羊羊一块糖,他们两个的糖数就会一样多。这样的探讨与思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同时也更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加减法的兴趣,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有趣起来。

    二、将数学加减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也绝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数学加减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将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笑改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比如在生活中,学生与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者交水电费,刷公交卡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学习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有用素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且对这些内容加以利用,学生必然会在潜意识里树立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将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三、创设合理的情景帮助学生激发热情

    创设适当的情景,也将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碰裂判进行数学计算。因为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所以对于枯燥的数学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情景创设则可以使得小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文具用品店,然后教师自身作为商家,由学生扮演顾客,来到店铺中购买一些文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一支钢笔的价钱为10元,一个笔记本的价钱为5元,现在你们的手里有20元,请问我应该找回你们多少钱。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掌握较为深入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其不断拓展思路:如果剩下的钱再让你们买其他东西,算数本5角,铅笔1元,橡皮1元,请问可以买哪些东西?或者有几种买法?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让学生思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学加减法进行运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

    2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一、巧举应用,激发兴趣

    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强。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由于受教材的篇幅所限,教材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源键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有效素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当成为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时青少年对事物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开创思维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如果学生形成一个善疑乐学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兴趣

    网络的广泛使用,使现代教学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全方位的优化作用,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生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与书本。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3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一)学生良好的回答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会提出一些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增强能力的问题。由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都有急于表现的心理,如果教师不加以强调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学生会站起来,高举着小手不停地喊:“老师,老师,我来,我来。”对此,笔者会给学生一个标准:坐要端正,举手要举左手;回答问题时要起身站直,用响亮的声音有序地回答问题;没有提问到的同学要安静地倾听同学的回答,如对同学的答案有不同意见,也不能中途打断,要等同学回答完毕后再举手发言。在而后的一段时里,笔者不断强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就培养起了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也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尊重别人。

    (二)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很多时候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认真思考而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适当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记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了吗?”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带给学生思考,更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题目后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下面的题目吗?请你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就能用刚学的知识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就会有思考的动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学生有了发现,才会产生和同学交流的愿望,产生思考的兴趣。

    (三)良好的书写习惯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书写格式不重要,只要解题正确就行。其实书写格式可以看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格式,认真书写。如在做计算题时,笔者要求学生先对作业本版面做好规划,书写时上下左右要对齐,书写要工整等。笔者常教育学生,不管做什么,都要用心认真地对待。尽管教师在学生做题时会经常提醒,但学生仍会出现字不工整、书写格式不规范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和教育,及时让学生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数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容不得一点马虎,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才能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

    4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充分估计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大了,意味着传统的预设内容要相应地减少。而“开放”往往带来“无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案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可变性。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多考虑一些。这样能使我们在应对课堂非预期信息时思路相对宽一些,心态相对稳定一些。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就是一节典型的动态生成的课。一节课中的三个主要环节,都是先由学生操作,再自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试画两个圆,要求一个比“我的脸”稍小一些,一个比“我的脸”稍大一些,教师给了学生拥有充分的活动和体验时间。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请几个学生用语言描述怎样才能满足这一条件。学生的语言明显存在个性差异,教师非常善于捕捉学生的想法,及时地作出针对性引导,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最后得出结论“圆规两脚尖之间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学生在这个生动活泼的体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示出听课者事先无法预料到的动态生成能力。

    二、善于倾听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个体,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的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倾听。首先教师要有倾听的意识,要时时想到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舍得放权,舍得让学生说;其次要有倾听的耐心,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轻易否定或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就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此外要注意倾听的方法,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倾听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通过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而且可以预测师生互动的大致走向,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加两位数(28+13)时,在学完一般方法后,便提问“还可以怎么算?”鼓励孩子提出其他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孩子的见解与众不同,但词不达意,小脸涨得通红,意思是“不一定非得从个位算起,也可以从十位算起”。见此情景,笔者及时进行引导“先估算3+8是否满十,够十,就在十位上加十,十位上变为2+1+1=4,个位上见8想3-2=1写1。这样想就不会忘记进位了。”在笔者的帮助下,孩子终于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清楚了。孩子笑了,其他孩子也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奖,大家为该同学释放的潜能而喝彩。

    三、发挥教学机智

    教师对课堂非预期信息的出现,往往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作进一步思考与分析的时间,既不能立即下结论,也不能不理不睬。这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采取“暂缓评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再阐明自己的想法,或者让其他同学先发表意见,为自己的教学处理赢得时间。

    一年级数学减法怎么教相关文章:

    1. 一年级数学学习七大方法

    2.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

    3. 一年级数学算术怎么教

    4.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5.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6.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7. 一年级数学题怎么教

    8. 一年级数学《数数》教学方法

    9. 一年级怎么学数学

    一年级减法四种方式

    数学减法表有以下规律:竖着观察,可发现减数不变,得数随着被减数的变化而变化。横着观察,被减数侍枣昌不变,减数越小得数越大。斜着观察,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大或变小,得数不变。

    减法是一种数学运岩吵算老扒,表示从集合中移除对象的操作,它的符号是负号(−)。例如,在右边的图片,有5−2苹果,5苹果,2个被带走,就剩下了3个苹果。因此5−2=3。减法表示用不同的对象(包括负数、分数、无理数、向量、小数、函数和矩阵)去除或减少物理和抽象的量。

    一年级减法的三种方法

    一、小学数学加法口诀:

    1+1=2

    1+2=3,2+2=4

    1+3=4,2+3=5,3+3=6

    1+4=5,2+4=6,3+4=7,4+4=8

    1+5=6,2+5=7,3+5=8,4+5=9,5+5=10

    1+6=7,2+6=8,3+6=9,4+6=10,5+6=11,6+6=12

    1+7=8,2+7=9,3+7=10,4+7=11,5+7=12,6+7=13,7+7=14

    1+8=9,2+8=10,3+8=11,4+8=12,5+8=13,6+8=14,7+8=15,8+8=16

    1+9=10,2+9=11,3+9=12,4+9=13,5+9=14,6+9=15,7+9=16,8+9=17,9+9=18

    1+10=11,2+10=12,3+10=13,4+10=14,5+10=15,6+10=16,7+10=17,8+10=18,9+10=19

    10+10=20

    二、小学数学减法口诀:

    9-9=0,9-8=1,9-7=2,9-6=3,9-5=4,9-4=5,9-3=6,9-2=7,9-1=8

    8-8=0,8-7=1,8-6=2,8-5=3,8-4=4,8-3=5,8-2=6,8-1=7

    7-7=0,7-6=1,7-5=2,7-4=3,7-3=4,7-2=5,搜神芦7-1=6

    6-6=0,6-5=1,6-4=2,6-3=3,6-2=4,6-1=5

    5-5=0,5-4=1,5-3=2,5-2=1,5-1=4

    4-4=0,4-3=1,4-2=2,4-1=3

    3-3=0,3-2=1,3-1=2

    2-2=0,2-1=1

    1-1=0

    展资料:

    减法遵循世带几个重要的模式。它是反交换的,意味着改变顺序改变了答案的符号。它瞎卜不具有结合性,也就是说,当一个减数超过两个数字时,减法的顺序是重要的。减法0不改变一个数字。

    减法也遵循与加法和乘法等相关运算的可预测规则。所有这些规则都可以被证明,从整数的减法开始,并通过真实的数字和其他东西来概括。继续这些模式的一般二元运算在抽象代数中学习。

    一年级加减法有几种算法

    有以下规律:

    1、竖着观察,可发现减数不变,得数随着被减数的变化而变化。

    2、横着观察,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得数越大。

    3、斜着观察,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大或变小,得数不变。

    减法公式

    1、被减数-减数=差

    2、差+减数=被减数

    3、被减数-差=减数

    减法相关性质肢运轮

    1、反交换率:减法是反交换的,如果a和b是任意两个数字,那么(a-b)=-(b-a)。悄尘

    2、反历信结合律:减法是反结合的,当试图重新定义减法时,那么a-b-c=a-(b+c)。

    小学一年级减法有几种方法

    内容如下: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裤陆思考。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如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

    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

    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

    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 6”,“+”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胡册顷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姿做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