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小学 > 一年级

画一年级课文,一年级上册《画》

  • 一年级
  • 2023-05-11
目录
  • 小学一年级课文画的全部内容
  • 一年级上册《画》
  • 一年级下册课文画
  • 画一年级课文原文翻译
  • 一年级下册语文画

  • 小学一年级课文画的全部内容

    《画》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下面是我分享的课文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盯世宏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返侍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凯册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一年级上册《画》

    【 #教案#导语】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亮毕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戚键含笔画或换偏高笑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

    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二》,来自网!http://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对话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一年级下册课文画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画出来吧!下面是我分享的有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欢迎大家阅读!

    《画》课文原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教学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在学生读通诗句后,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运仿容。

    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课后的几对反义词,用音节把它们写下来,再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学生说的很多。最后用了十几分钟指导写了两个字。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总之,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

    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写是巡视了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发现了一些问题后逐一地改正他们的错误写法和笔画。但同时又有许多遗憾: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很及时的评价,板书速度慢,教学中语言不够丰富,情绪不够饱满,有的环节还浪费了时间。学生在课上打开书、翻书不出声音,写字时桌椅不出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但它们却是反映一个班级是否建立起了严格有序的课堂常规的一个评价标准。在课上,听到我们班的同学放书霹雳啪啦的声音,以及写字时凳子扭动的声音,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指悄首

    开学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也曾专门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对于学生的常规训练,绝非一次、两次地专项训练就可以初见成效的。“好习惯21天养成”,我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不应忽视这唯数些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学生出现这样的常规问题,导致学生的状态显得特别的浮燥,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今后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一年级课文原文翻译

    【 #一年级#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尺备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尘困瞎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派空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因为担心让学生自己组词浪费时间,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写字教学,故而直接让学生读卡片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子们的的发言,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

    一年级下册语文画

    一年级画的课文内容如下: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铅答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扰颤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槐李慧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