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幼儿园

回乡偶书教案中班,小班幼儿回乡偶书古诗教案

  • 幼儿园
  • 2023-04-26
目录
  • 小班幼儿回乡偶书古诗教案
  • 回乡偶书教案幼儿园
  • 回乡偶书教案大班公开课
  • 回乡偶书中班语言教案
  • 回乡偶书大班教案与反思

  • 小班幼儿回乡偶书古诗教案

    设计理念: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本课以校本教材《疯狂背古诗》为依托,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陪毁侍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

    疯狂背古诗(《静夜思》至《泊船瓜州》)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

    b、组词(回忆、记忆……)

    芦吵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余链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②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②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

    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4、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

    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

    6、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

    你想祝愿他?

    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余音式朗诵,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2、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生齐读古诗)。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

    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读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

    回乡偶书教案幼儿园

    篇一:《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弯盯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芹闹晌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 ]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四、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写秋天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都写了秋天的哪嫌锋些景色?

    [ 出示《秋夕》 ]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交流汇报

    4、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出示《赠刘景文》]

    5、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 出示春、夏、冬诗 ]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五、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 “枝”、“记”,学生认读。[ 出示田字格 ]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写。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

    三、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山行》,把古诗读通,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出示《山行》 ]

    2、小老师教生字

    3、比赛读

    4、齐读诗句

    四、师生研读

    1、边读诗边想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是什么?在书本上找出个词来(爱)

    2、他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石径,他最爱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爱这里的霜叶?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坐”。

    一片枫叶是火红的,那一树的枫叶像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一棵的枫叶让你感觉到美,那满山的枫叶让你感觉到什么?我们再来把诗的最后两句读一读。

    3、学习第一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人家看起来怎么样的?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仿佛听到人们的欢歌笑语。把我们的感觉溶入进去读一读。

    五、诵读激情

    1、整首诗哪一处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这么美的景假如能把它读好就更美了。(范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3、学生背诵——配乐朗诵

    六、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除了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之外还用什么语言来赞美秋天的美景呢?

    2、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出示文章,师生共读。[出示课外资料]

    七、书写练习

    1、书写生字“于、枫。”

    2、完成“我会填”

    篇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

    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个别读——正音——齐读

    (2)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 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 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教师补充

    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

    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1、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2、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3、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三、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3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3、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四、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作业: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向家长讲述诗仙的故事。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在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传说诗仙的故事。

    篇三:《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引入情境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出示:《咏柳》图片】,你还能背下来吗?

    2、介绍背景。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出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见长。他一生做官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出示:《回乡偶书》】。

    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

    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偶,偶然的意思;书是写;偶书,是偶然间写下的诗。 】

    诗题是什么意思?【出示:诗人回到故乡,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

    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就知道了。

    三、初读。

    【出示:古诗】自由读,读准字音。

    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给大家示范示范?

    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谁来读读整首诗?

    我们一齐读读。

    四、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班很多同学小时候就会背了。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

    老师考你们一个生字,【出示: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客”(出示:客),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谁能给它找找朋友?【出示:扩词】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提醒。

    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出示:贺知章)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出示:?)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

    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1、2行诗。】

    ①理解诗意。

    同学们,诗句中有两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吗?【出示:少小----老大离----回】

    贺知章十岁的时候,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呢。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70多年呀!谁来读读第一行诗。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吗?

    什么叫“鬓毛衰”?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都白了,人老了)

    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什么叫乡音?“乡”是“故乡,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谁来读读第二行诗?

    ④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

    你们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在杭州的萧山,这可是杭州人的骄傲,出了一位大诗人呢!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⑤谁来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谁能把【出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虽然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但是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

    ⑥指导朗读。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出示:并不是客!】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出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70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杭州了!心中怎能不激动呢?再齐读。

    为什么诗人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回来呢?【出示:想念家乡,想见家人朋友】

    (2)是客:学习第3、4行。

    既然贺知章是这个村子的人,不是客人,可是谁认为他是客人呢?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同桌交流。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出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名读。 还可以从插图中看【出示:插图】——骑马,有行李,是客人。

    七十多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他当做客人,笑着问:“这位客人,你从哪儿来呀?”诗中哪两行说的是这个意思?

    谁来这两行诗的诗意?

    【出示:何】你是怎样记的?

    【出示:图片】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他们还会问什么?

    瞧,这群孩子多天真呀!他们怎么能理解贺爷爷终于回到家乡的激动与感慨呢。齐读。

    4、用自己的话全诗的意思。

    五、朗读并背诵全诗。点击课件

    1、【出示:全诗】你喜欢怎么来读这首诗?(分大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

    读,学生领读,齐读。)

    2、带感情读。

    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是激动的,还是悲哀的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是高兴的,激动的,忧伤的,悲哀的,感慨的读法)

    指名读。

    3、唱诗。古代的很多诗词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播放:诗歌读唱】

    2、贺知章老爷爷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远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回到了在梦中出现了千百遍的故乡,再背诵。

    六、拓展。

    1、释题:【出示:诗题】回到家乡,遇到了这件事,他心里很有感想,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2、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来年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再提笔写下第二首诗:

    【出示: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自由读,齐读。

    3、后来,村子里为了纪念他,将他回乡后为村子修建的一座桥改名为“思家桥”,把村子改名为“知章村”,当地的小学命名为“贺知章小学”,这些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萧山寻找贺爷爷的历史足迹哦。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我们以前也学过想念家乡的诗,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书写指导。

    【出示:何、音】指导书写。

    八、作业超市。【课件出示】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思 乡 贺知章

    客 少小 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子 老大 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时候会吟诗的人叫“秀才”,“秀才”很了不起哦,人们都会尊重他们。你们中间有秀才吗?今天,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是今天的秀才。

    怎么考呢?做游戏!

    2、【出示:牧童骑黄牛,( )。 ( ),早有蜻蜓立上头。 谁知盘中餐,(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举头望明月,( )。】 看谁最聪明,能说出每行诗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二、知诗人

    1、读完最后这句诗,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哪一位诗人来?【出示:李白】

    2、认识李白吗?他是谁呀?谁能介绍一下李白?

    三、晓背景。

    1、除了李白,今天我们还有认识另一个人——(出示:汪伦),怎么才能记住这个“汪”字?你能用这个字说出哪些词来?

    回乡偶书教案大班公开课

    乡人至夜话

    明代:李昌祺

    形容不识识乡音局前,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桐脊清野没

    回乡偶书中班语言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前言 :常言说的好“|六月的天就像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因此平时出门,家长们与孩子最好提前带上伞,以下就我们一起来看一款有关幼儿分伞的相关活动,很有意义的噢,还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活动目标:

    ·在分花伞的游戏情境中,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分花伞。

    ·知道“夏天是个炎热多雨的季节”,愿意了解一些常用的气象用语。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板

    活动过程:一、天气1、天气预报

    “兔先生是伞店的经理,他每天上班前都会去关心一下天气预报。你听过天气预报吗?天气预报都会说些什么?你知道可以从哪些地方了解天气情况?”

    (幼儿自由讲述,ppt)

    小结: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告诉我们,明天会是个什么样的天气,幼儿教案《分花伞(幼儿园活动教案)》。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是需要带上伞呢?还是需要穿上凉快的短袖等等。

    “今天兔先生从天气预报里听到些什么呢?”(播放歌曲一段)

    2、夏天的雷雨

    “今天天气怎么样?是哪个气象预报图?”(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呀,今天要下雷阵雨。雷阵雨就是有时候有雨,有时候却没有。

    “那让我们也来做做天气预报员睁碧歼,赶快告诉动物村里的其它小动物。”(歌曲夏天的雷雨)

    二、开店1、分花伞

    “兔先生猜这样的天气一定会有许多客人要来买伞,他趁着没有下雨时赶快把商店里的伞整理一下,方便顾客来选购。”

    “我们一起来帮兔先生的忙,把伞归类放。”(出示伞)

    “在这么多的伞中,有哪些伞是一样的?哪些伞不一样?可以放在一起,归为一类的呢?请你们仔细看看,和身边的朋友讨论讨论。”(幼儿讨论)

    幼儿操作:请一名幼儿说一说他归类的结果。(重点:总结按什么特征归类的)

    “按这种方法分类,每一种里面有几把伞呢?让我们来数一数。”(幼儿点数)

    小结:教师小结幼儿归类的方式。

    “除了按这个特征归类,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这里二块板上也有这些伞,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分类的结果告诉大家的吗?”

    幼儿操作:请幼儿先说自己是按什么方法归类的。然后将其分类的结果贴在板上,只摆前二个。请其它幼儿按照这个结果将伞全部分类好。最后点数。

    小结:教师小结这二个幼儿归类的方式。

    “刚才我们根据伞的这三个共同特征归类,还有其它的`办法归类吗?”(请幼儿泛讲)

    小结:我们根据伞的颜色、使用对象、打开收起的状态、长短等共同特征将其归类。

    2、伞装柜

    “兔先生又新进了两排货架,这二排货架是怎么样的呢?”(幼儿观察,泛讲)

    “这些货架上都有许多小钩子,小兔准备把这些伞挂在柜子中。请你们来猜一猜,兔先生会怎么来挂这些伞呢?”(幼儿谈论,讲述)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悉冲

    活动准备: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活动过程: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

    (幼儿操作)

    2.学习A-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A-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慧告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

    (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幼儿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猜字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

    (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

    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课题)(板书《回乡偶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字谜引入,感悟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来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你真会发现。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句诗。(课件出示这句诗)(学生读)

    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

    生: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是干什么的?您来这里是找人吗?

    ……(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 “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

    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读诗句)

    师:从这两句诗来看,贺知章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当作“客”了,从哪里看出他是“客”呢?请看插图(出示插图)。

    生:学生仔细观察图。

    师:那他是不是“客”呢?从那句诗可以读出来?

    生:不是客,因为我从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出,他并不是客,是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到家乡。

    师:请把你们的理解放进诗句中去,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这两句诗的图)

    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师:为什么诗人年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要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回家乡呢?

    生:我知道,因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回家不容易呢?(出示插图)

    生:骑马。

    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出门不是靠走路就是骑马,经过跋山涉水,回家一次确实不容易。可是那么艰难,作者还是要回老家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板书)

    师:我们怎么读才能突出诗人回乡不容易呀?学生再次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设计理念:紧扣“客”字,切入理解诗句,从后到前,更好地理解“回”的含义。创设情境,借助插图,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3、个性朗读,深化理解。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都知道原来这个让孩子们看成是“客”的人其实不是“客”,而是久居他乡的游子回家了,所以题目中不是“来”而是“回”(板书),让我们加上对“回”字的感受,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师:五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全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贺知章一起思念家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分组背诵,一起背诵)

    4、指导书写:“客、何”,观察、书写、展评。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三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提醒大家:客: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何:竖钩起笔处不要在横的末端。音:突出中间主笔横。

    四、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1.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其实,他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自己回乡后的情感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欣赏《回乡偶书》之二)

    2、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我们熟悉的还有――生:李白的《静夜思》,生:张继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布置作业

    把《回乡偶书》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和妈妈听。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a:经验准备:

    b:材料准备:

    CD光碟、拉拉彩球、口哨、道具火堆、动物图卡、动作图卡。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

    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活动过程:

    (一)暖身入场(音乐:幸福拍手歌)

    导语:今天我要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跟我一起去吗?我高兴的时候会喊一声“欧耶”,你们呢?

    (二)故事引导

    师:今天宝宝家要举行一个宴会,来了许多客人,宝宝很高兴,拿出他最喜欢的玩具请小客人玩,这时,甜甜阿姨和她的女儿小点点也来了,宝宝很热情地招待了她们。家里好热闹呀,宝宝的爸爸妈妈决定举行一场篝火晚会。

    提问:小朋友,还记得在我们在电视上看过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应音效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

    导语:听!宝宝家的篝火晚会开始咯!篝火晚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

    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

    导语:你们想参加篝火晚会吗?音乐里有一个哨子声,当你听到哨子声时把你的手举起来打招呼(哟呵~)。

    a、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真好听,我再站起来表演一次。

    b、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

    导语:你们的呼应声把森林里的一群小动物都叫来了,我们来看是谁来了?(从易到难出示动物图卡),(学动物律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当听到哨声的时候就变成各种小动物,再听到哨声就再变成另外一只动物。

    音乐:模仿动物特征

    哨声:动物叫声

    (四)口技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宝宝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

    音乐:做舞蹈动作

    哨声:欢呼声

    (五)篝火游戏

    导语:我发现你们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会唱会跳了,我呀给你们准备了篝火晚会里必须有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出示啦啦彩球和火堆)

    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

    音乐:手持拉拉彩球跳舞。

    哨声:向空中抛接拉拉彩球

    (六)结束活动。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该回家啦!咱们走吧……(听音乐出场)

    教学反思:

    活动的设计主要以听哨声来感应特定音效贯穿整个活动的环节。音乐节奏明快,孩子特别喜欢。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达到目标的要求,也感受到原野风乐曲的风格。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好也有不足之处。好的是,在整个课堂气氛中孩子都很活跃,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上课也很认真,常规也比之前好多了。然而,不足的是,在手足律动模仿环节,给孩子的铺垫没做到层层递进。对于孩子的各种发明,没能及时请出孩子示范表演,引导其他孩子跟学并模仿。最后游戏环节也没提醒孩子把自己发明的欢呼声用在游戏中,稍有脱节。

    不过,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因为孩子在活动时都比以往活跃很多。基本以上的整个活动流程基本上能达到我预设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甚或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

    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幼儿讨论:

    (1) 我用纱布把脏东西捞出来。

    (2) 我用海绵把水吸上来就干净了。

    (3) 我用毛巾把水弄干净了??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2) 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瓶子里的水还是很脏,纱布上也有点脏。

    (3) 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点变干净了。

    (4) 我把一条干净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变干净一点但毛巾变脏了。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1) 纱窗和纱布的眼太大,脏水一下子都漏过去了。

    (2) 海绵眼小,能把水变干净一点。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尝试与同龄人交朋友,学习和新朋友认识、相处的简单方法。

    2.体验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愿意倾听同伴的想法,并向同伴学习。

    活动准备:1.与同龄班的教师交流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

    2.图卡:图卡1(图加文的形式)2张--"姓名"、"快乐游戏";图卡2(图加文的形式)2张--"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俩做朋友,好吗?"。字卡2张--"相互商量"、"相互帮助"。

    3.幼儿活动前制作自己的名片(上面包含照片、姓名、班级),报纸每2人1张。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相互交朋友的愿望。

    教师:我们这里有两个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要找一个新朋友。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办法?

    2.幼儿两两结伴,参与角色游戏,教师观察幼儿交友情况,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并根据需要随机指导。

    教师:你交到朋友了吗?他叫什么名字?怎样才能记住朋友的名字?

    教师:还有一个好方法--可以问一问朋友的小名,因为小名比较容易记得。你们可以试一试。

    教师:相互认识后还可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出示图卡2)教师小结:认识新朋友时,要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问问朋友的名字,还可以拉拉手表示友好。

    3.了解与新朋友一同游戏时怎样做。

    教师小结:与朋友一同游戏的时候,需要相互商量才能玩得开心。如果朋友遇到困难,我们该怎么做?

    再次结交一个新朋友,尝试相互认识时的好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与朋友相互介绍。

    4.教师小结交新朋友的方法,幼儿交换名片。

    教师(出示所有图卡和字卡):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还可以在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学后遇到新同学时使用。相信大家能够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现在与朋友交换自己的名片,再次拥抱,并说"再见"。

    幼儿园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垃圾箱的分类和功能

    2、分辨可在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3、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分类垃圾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自制两个垃圾筐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搜集废纸,塑料瓶、果皮及食品垃圾、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

    活动过程

    1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短片

    师;你知道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吗?(废纸、塑料瓶、金属)

    你们家里有把垃圾也分类吗?

    2,播放幼儿电子书师生讨论,

    图上有4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里分贝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养的垃圾?

    3,出示两个一样的垃圾箱,上面贴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在桌子上摆放各类废纸、塑料瓶、饮料罐、食品垃圾袋、果皮,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请幼儿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告诉幼儿,塑料、金属和废纸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

    5游戏,请幼儿上来逐一将垃圾分类,放可回收垃圾筐或不可回收垃圾筐,并可回收那这样东西还可用来做什么?

    反思:

    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也能说出可回收用来做什么,如卫生纸筒可以用来做手工,广告宣传单可以带来幼儿园剪纸等,最后建议幼儿回家以后,家里也准备两个垃圾箱或袋子将废旧物品可以进行分类装,以便更好处理。

    回乡偶书大班教案与反思

    1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册搏备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州毁征战几人回。

    12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7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0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银卜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2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3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4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5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6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7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8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9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0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31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33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4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5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36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8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9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1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41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2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3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4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5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6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7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8 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9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0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51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52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4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55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56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7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8 三衢道中(南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59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61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62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63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5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6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67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

    68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69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70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71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72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73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75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