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初中 > 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八年级物理免费教学

  • 八年级
  • 2023-05-14
目录
  •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归纳
  • 八年级物理免费教学
  • 初二物理笫一章
  • 八年级物理试卷可打印
  •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总结

  •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二物理第一章篇一: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机械运动 知 识 点

    第一节知识点

    1、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lm=l0dm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mlμm=1 000nm

    2.3.长度测量的方法:

    ①使用前要三看,看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最小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的距离。

    ②使用中要五会:

    会选,按被测物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会放(包含三点),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侧对齐,刻度尺与被测

    物体平行,带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会读,估读到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

    会记,记录结果时一定要带单位。

    重悉尘点是会读,估读到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

    (※)若最小分度是1mm,测量值以厘米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俩位;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一位。

    若最小分度是1cm,测量值以厘米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一位;以毫米为单位,无小数。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测量值(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和单位。

    5、误差的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6.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7.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8、测量时间的是机械停表(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9.机械停表的读法。

    第二节知识点

    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的概念:判读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参照物。

    3.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需要满足的条件:方向和速度是一致的。

    相对运动需要满足的条件:方向不同或速度不同或方向和速度都不同。

    第三节知识点

    1.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 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2) 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

    2. 速度

    (1) 概念: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2) 公式:v=s/t

    (3) 单位:速度的基本单位为m/s,常用单位还有km/h;

    1 m/s=3.6 km/h.

    (4)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越大,运动的越快。

    3. 机械运动按照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直线运动按照速度的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 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7.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用来粗略的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表述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睁态禅的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第一章篇二: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闭并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B. 6.25m/sC. 6.75m/s D. 7.5m/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山和船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B.偏小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转 载 于: 、2.58 cm、2.58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2.58cm B、2.57cm C、2.576cmD、2.577crn 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

    A.60sB.50sC.40s D.20s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10:3 B、3:10C、8:15 D、15:8 二.填空题

    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m/s。 14.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 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 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 _m/s,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s.

    17.单位换算:54 km/h=______m/s 5 m/s= ______km/h

    18..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9.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信息二: 。

    (18题) (19题)三.实验题

    20.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21.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分________秒。

    (20题 ) (21 题 )

    2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

    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

    =) 四.简答与计算

    23.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

    24.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25.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初二物理第一章篇三:初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

    初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______,绝对静止的物体是______ 的.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句话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地球又自转又公

    转”,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3.图11-26中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

    4.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决定的。

    5.某同学测量某物体长度时,三次测量的记录是2.13厘米、2.16厘米、2.14厘米,

    那么测量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厘米,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6.测量时,测得的结果不会跟真实值一致,必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叫做_______,在实验室中减小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 __m/s.

    8.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

    在某段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 条)?

    ⑴、

    ⑵、

    ⑶、

    10. 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 状态。

    11. 2002年12月31日,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在上海试运行。若最大速度430km/h运行,则6min便可运行________km,列车转弯时,乘客看到窗外房子都是“斜着身子”一晃而过,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而言。

    二. 选择题:

    12.某同学骑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0m/s B.20m/sC.10m/s D.5m/s

    13. 某同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14.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 B. 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从物体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字后面必须写明单位

    15.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参加100m比赛,关于各选手运动的快慢有如下说法

    (1)观众是用“时间相同比路程”的方法比较选手运动快慢

    (2)终点裁判是用“路程相同比时间”的方法比较选手运动快慢

    (3)物理学是采取观众的方法比较选手运动的快慢

    (4)物理学是采用终点裁判的方法比较选手运动的快慢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2)、(3)

    B. (1)、(2)、(4)

    C. (1)、(4)

    D. (2)、(4)

    第 1 页 共 2 页

    16.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

    17.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飞龙7型”反舰导弹可由飞机或舰艇发射,在离海面很低的高度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速度达500 m/s,其射程超过32 km,世界上只有我国和俄罗斯研制成功了超音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很难拦截.若用它打击15 km处的来犯舰,则敌舰最多只有

    A.64 s防御准备时间B.30 s防御准备时间

    C.34 s防御准备时间D.94 s防御准备时间

    18.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19.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猎豹的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20.无风时,在雨中向东行驶的汽车中的人看到雨点运动的方向是()

    A.向下的B.向下偏东 C.向下偏西 D.无法确定

    21、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与乙通过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速

    度之比为:( )

    A.3∶2B.3∶1C.9∶4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2、用塑料制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测量时用力拉伸塑料尺;①偏小、②偏大、③测量结果有误差、④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测得结果为:(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三. 计算题;

    23、 在苏州汽车站的一位旅客可选择普客或快客从苏州去上海:乘普客经机场路到达,从苏州到上海的里程为75km;乘快客经沪宁高速公路到达,从苏州到上海的里程为80km。下表是普客和快客的里程时刻表。已知普客时速为60km/h,快客时速为100km/h,两车中途均不停车。

    问:(1)从苏州到上海普客和快客行驶的时间各为多少?

    (2) 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整,普客和快客均正点发车,这位旅客想早点赶到上海,他应选乘普客还 是快客?并说明原因。

    24、某段高铁全长1775km。“和谐号”动车组预设运行速度可达357km/h,需多少个小时?动车组比特快列车少用9.5 h,求特快列车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免费教学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好丛耐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郑迟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v=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ss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tv

    2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友春

    1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液气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拓展: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速度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1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生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物理各个知识间的联系性更强,考试卷子试题非常综合,即在同一道题中会考察到多个考点。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电功率的很多问题,需要与欧姆定律结合起来使用,还需要把不同的电路状态分析清楚,也就是说电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因此要重视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课下练习,加强学习自主性

    物理这一科属于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科,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将物理学好了,初中的这几本课本能够很轻松的从前往后的'讲知识点穿连起来。同时,物理也是一门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一科,要想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课下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每学完一章,都要试着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内容。

    4反复做经典题

    其一,经典题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内涵丰富,考察点重要,熟练把握经典题,也是掌握及运用知识点的捷径。所以,经典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步骤、原理公式运用等,都必须牢牢记住。

    其二,中考会遇到很多和你做过的题类似的考题,有些甚至是原题,只改了数据。所以,经典题反复做,能让你面对中考时沉着应对,不慌乱。

    1.测量长度的常用: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1/s=3.6/h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学好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整理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审题要仔细

    关键字眼不可疏忽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声与光知识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初二物理笫一章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做仿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毁胡档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纤乱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荧光作用;(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八年级物理试卷可打印

    物理是扮团行一科容易丢分的科目,整理好章节知识点有助于强化物理的基础。下面由我为你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参照物

    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或简: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速度计

    速度图象:

    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机械运动

    Ⅱ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Ⅲ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厅哗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和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总结

    1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卖散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中裤氏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纯庆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