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小学 > 五年级

五年级上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 五年级
  • 2023-05-26
目录
  •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 五年级上册科学手抄报内容
  •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内容是什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养分)、(空间)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

    8、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9、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

    问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以拍配(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链腔传播。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 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 直线 )传播的。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 汽车反光镜 )、(医生用的额镜 )、(潜望镜 )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 )源和(热 )源。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 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以及( 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 );(深)色物体吸热快。

    7、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

    8、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9、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问题:1、你能想办法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2、请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要求:写出所用材料和简单步骤或者画出简单示意图)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极其变化

    1、地球的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 )、(地壳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袭唤指

    3、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其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4、地球表面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5、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高山),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山丘 ),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 )。

    6、在地形图上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 ),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7、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8、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保护森林退耕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0、雨水和径流会把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1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2、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侵蚀和沉积是除了流水以外,还有(风)、(冰川)、(海浪)等。

    1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搅拌后,让它慢慢沉淀,发现泥土中颗粒大的沉降速度越(快)。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5、侵蚀和沉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问题: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你能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吗?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当我们用手提某种物体时,都会感受到物体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有(衣裤松紧带)、(弓箭)、(拉力器)、(弹簧)等。

    4、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生活中,利用反冲力的例子有(喷气式飞机)、(火箭)、(烟花)(爆竹)、(鞭炮)等。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动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停止施加动力)。

    7、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人们在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

    8、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物体在运动时,会受到接触面给它的一个阻碍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0、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

    滚动摩擦力要(小),滑动摩擦力要(大)

    11、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速度(越慢)。

    12、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13、运动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14、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15、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少摩擦力。

    16、常有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17、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

    五年级上册科学手抄报内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猜枝,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盯基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穗则敏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

    14.如果生态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http://wenku.baidu.com/view/37a4903067ec102de2bd89fb.html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内容是什么?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圆运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橘核梁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年级是指小学阶段的高年级阶段,其中五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要认真学习、仔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也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五年级是五年制小学的最重要的年级。因为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五年级学生要拼命地学习,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发挥出色。学习科目和以前差别不大,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氏核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有: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2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2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2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2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2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3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31.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32、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3、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3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35、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36、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37、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3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9、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州姿铅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40、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2、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册轿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43、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44、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4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46、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册好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47、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48、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49、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地被侵蚀的开始。

    50、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5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5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53、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54、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55、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56、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57、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58、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59、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60、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6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