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初中 > 七年级

七年级下历史书,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书

  • 七年级
  • 2023-04-11
目录
  • 南北朝是指哪个朝代
  •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电子课本
  • 七年级下生物书电子课本浙教版
  • 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书
  • 初中初一历史电子课本

  • 南北朝是指哪个朝代

    学习七年级历史课本知识有两忌,自高和自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内容,感谢欣赏。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内容(一)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明清皇宫 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以后,明清都把北京作为都城。

    京城的构造 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宫城的前方左右分别有太庙和社稷坛,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是当时规格等级最高的建筑、,凡是重大典礼均在此举行。

    故宫的地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雄伟的长城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 目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攻。

    东西起止点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大同,后来被称为塞上明珠。

    长城又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涉及核滑悔的范围比较广,有医学、药物学、矿物学、生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后来还传到世界各地去,如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与李时珍、宋应星齐名的有朱载育、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明清 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广为流传。

    著名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前三部成书于明朝,最后一部成书与清朝)。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取材于民间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塑造孙悟空的形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的巅峰,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内容(二)

    “和同为一家”

    天可汗 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政策 具体做法:在东突厥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吐蕃和改正亲等。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①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催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②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③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唐朝的对外政策)

    谴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鉴真 唐朝高僧 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后双目失明,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 唐朝高僧 唐太宗时期,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历尽九死一生,贡献:促进了中国与让态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

    长安 唐朝都城 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大明宫在长安城的北部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雕版印刷 唐朝初年发明,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火药 孙思邈书中记载,在唐初发明,开始运用于军事上是在唐朝末年。

    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晋江的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内容(三)

    璀璨的文学艺术

    唐诗 著名诗人有李白,人称“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杜甫,人称诗圣,诗被人称为“诗史”。创作风格是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唐诗兴盛的原因:①唐代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②唐朝帝王大都喜爱或能创作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电子课本

    教材担负着落实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发挥历史教育功能的重任。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历史目录

    第一单元 繁荣洞岩拆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枣帆立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附录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

    附录三 好书推荐 历史学习网站推荐

    后记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2)海运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纳枣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辖地

    地方:行中书省 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澎湖巡检司。

    广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岭北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七年级下生物书电子课本浙教版

    1.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汇编为《中国历史小丛书合集》,中华书局1982~1996年版

    2.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是知识丛书》,商务印书馆1996~1998年版

    3.沈起炜主编《华夏五千年》,辞书镇斗出版社1997年版

    4.王宏志主仿旅首编《龙的传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林汉达著《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备数版

    6.林汉达 曹余章著《上下五千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7.中国文物报主编《文物三字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中国小通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

    9.乌廷玉著《隋唐史话》,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10.葛晓音编著《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七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是2016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的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齐世荣总主编,,包括3个单元、21课、1个活动课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供初一下学期使用。

    作品目录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竖银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余首宴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附录:中国古代芹拆大事年表(下)

    初中初一历史电子课本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笑搜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

    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唐太宗坚持任人唯贤,不因血缘、地域甚至是政敌而舍贤才。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并注意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第三,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第四,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任命各族首领以统辖本部。还通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人民衣旁升空食有余,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君长遣子弟到来留学。此外,太宗又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平东突厥、定薛延陀、征高句丽、联姻吐蕃、和高昌,使唐之国威远播四方。太宗则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

    总之,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运瞎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