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高中 > 高一

高中历史提纲,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资料

  • 高一
  • 2024-09-28

高中历史提纲?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演变 第一篇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理解其社会背景,涉及政治动荡、经济变革和文化多元,探究儒家(孔子、孟子)和墨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精髓。 儒家思想的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理学(朱熹、王阳明),探讨其发展与批判者如李贽等的挑战。那么,高中历史提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历史必背单元提纲

最佳答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 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1 蒸汽时代的到来

【知识·梳理】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①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外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1)机器的发明

①棉纺织业。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冶金业。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

③采矿业。锁匠托马斯· 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用于排干矿井里的积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明了安全灯。

④交通运输业。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1.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

2.分封制受到破坏的原因,表现

3.宗法制形成历程,核心内容,突出码毕特点,历史影响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5.皇权至上的内容,特征

6三公九卿制度的内容

7秦朝中央机构的特征

8郡县制的由来,推行,作用

9郡、县机构的简介

1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根源,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两对内在矛盾,11意义,评价

1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13隋朝的三省制

14唐朝三省制如何完善的?

15隋朝的六部制

16元朝行省制度背景,内容,意义

17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18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19秦朝以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迟搜芹变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的史实及趋势

20秦,汉,唐,宋,明五朝监察机构的变化

21古代的选官制度

2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与评价

23如何认识古代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2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5内阁创立的原因,创立过程,内阁的地位

26军机处设立时间,始设原因,职能演变,组成,特点,评价

27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发展历程,原因分析

28内阁阁臣与丞相的异同,内阁阁臣的实质

29清朝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的设置

30明清封建君主专制加强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之间的关系

31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比较

32希腊文明的组成

33希腊奴隶制政体类型

34雅典民主制发展历程

35希腊城邦的产生,特点,代表

36梭伦改革的时间,内容,意义

37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时间,内容,意义

38伯利克里改革的时间,内容,弊端

39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

40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41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缺陷和阴影

42雅典民主政治成就取得的原因

43雅典奴隶制文明衰落的原因

44雅典民主政治进步性与局限性

45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具体措施,突出特征,评价,衰败

46罗马法的分类

47罗马法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内容,核心内容,自然法思想

48公民法的含义,内容

49万民法的必要性,创立,主要内容

50罗马法起源的条件

51公民法与万民法界限的消失

52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53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54英国议会的形成和发展

5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56《权利法案》的背景,颁布时间,内容,意义

57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结构组成,责任内阁的产生程序,首相与责任内阁的职权和特点

58内阁建立的意义

59.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意义

60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含义,初步建立,发展,政权组织形成原因,主要机构职能,制度特点,评价

6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62英国代议制度的进步性

63现代英国代议制度的内容

64.1787年美国宪法背景,理论依据,内容,特点,类型,历史意义,局限性

65美国两党制的政治舞台,基本情况,形成发展,政党性质

66美国联邦制政府的构成

67联邦宪法制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68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异同

69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联邦制的异同

70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

7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72法国共和制的构成,意义,影响

73德意志统一的条件,过程,意义

7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性质,特点,意义,评价

75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时间,构成,特点,评价,进步作用

76法兰西共和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及成因

77德意志确立联邦制的君子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原因

78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比较

79英国、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80美国与法国的共和制的异同

81国情政体的关系

82资产阶级政体对于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影响

83鸦片战争的经过

84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85《天津条约》的内容危害

86《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8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漏虚的含义及形成

88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8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90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91鸦片战争的性质

92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93《天朝田亩制度》产生根源,内容,目的,特点,评价

94《资政新篇》的社会根源,目的,内容,评价认识

95天京变乱的根源,原因,经过,性质,影响,结果

96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97《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98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99太平天国早期军事斗争取胜的原因

100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101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历史意义

102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

103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四大战役的过程及败因

10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05《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106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影响

107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0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清政府和人民反侵略态度与中国战败的原因

109辛亥革命的背景,酝酿,高潮,失败,性质,意义

110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原因,特点,途径,中心,代表人物

11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112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113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

114中国同盟会建立的背景、目的

115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116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和教训

117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功绩

118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爆发时间,经过,影响,结果

119中共一大时间,代表,内容

120中共二大召开原因,时间,内容,作用

121国共合作原因,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22北伐战争目的,时间,对象,过程

123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124分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

12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26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2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

128国共两党“党内合作”及其原因

129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30国民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13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32中共创建的历史意义

133国民革命的功绩

134工农武装起义的背景,原因,特点和历史影响

13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简况,特点和影响

136土地革命的范围,内容和影响

137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内容,作用

138红军三次反围剿的原因,时间,结果

139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原因

140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过程,历史意义

141遵义会议的背景,召开,内容,历史意义

14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原因

143正确认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144抗日战争的原因,标志,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

145日本的滔天罪行及影响

146全国抗战路线的指导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47百团大战的原因和目的,时间,地点,影响

148抗日根据地建设的背景,措施,作用

149中国七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5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15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深入敌后抗战的原因

15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15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54抗日战争中中共的贡献

155中国抗战的地位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156当今日本的一些右翼团体称南京大屠杀是个“谎言”,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157识其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

158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59重庆谈判的背景,目的,时间,结果,内容,作用

160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内容,作用

161战略作战的背景,三大战役,影响

16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63北平谈判背景,时间,内容,结果

164渡江作战背景,简况,意义

16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66空想社会主义盛行时间,主要原因,代表人物,基本思想,历史局限,历史意义

167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时间,原因,事件,意义

16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内容,意义

169巴黎公社的历史背景,公社成立,革命措施,保卫公社的战斗,意义

170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弊端的关系

17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72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条件和原因

173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74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和教训

175二月革命的时间,性质,领导机关,结果

176《四月提纲》的背景,发表,内容,意义

177七月事件的原因,经过,影响

178十月革命的背景,原因

179十月决议和十一月起义的史实

180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18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182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83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84俄国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的不同

185人民政协召开的历史背景

186人民政协的召开,内容,历史意义

187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

188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史实

189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9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历史原因,制度创立,历史意义

19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背景原因

192政协建立的标志和作用

193民主党派的地位

194政协职能及新发展

19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的原因,建立史实,意义

196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9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比较

198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的唯一选择?

19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经历的三个时期

200“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表现

201法律制度逐渐健全的方针和主要措施

202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措施及其成就

203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和性质

204民主制度走向健全的原因和影响

205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的原因和意义

206依法治国的定义,发展进程,意义

207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208综合认识建国后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失败和启示

209“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内容,实践,评价

2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的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

21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212港澳回归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意义

213两岸关系缓和的原因

2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内容,及外交成就

2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容,经过,意义

216日内瓦会议的背景,目的,参加国,概括,历史影响

217万隆会议的背景,召开,方针,意义

218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19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2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主要成就

22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活动及其突出特点

22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实现原因,意义,中美关系核心问题

223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原因,实行经过,意义,中日关系核心问题

22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225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原因和意义

226我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以不结盟政策为主的原因

227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前提条件,历史原因和意义

228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原因和意义

229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

230中日关系的经验教训

231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

232雅尔塔体制形成的条件,含义,作用

233美国“冷战”政策起因,含义,措施

234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原因,成立,作用

235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原因,成立,作用

236德国分裂原因,分裂史实

237朝鲜半岛分裂原因,经过,影响

238越南战争背景,原因,简况

239古巴导弹危机起因,经过,结果

240两级格局的主要特点

241两级格局的影响(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242西欧一体化原因,表现,进展状况,影响

243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24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和表现

245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内容,特点,及作用

246中国振兴的过程,影响

247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影响

248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249东欧巨变的原因,含义,实质

250八一九事件的原因,实质,结果

251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实质

252苏联解体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25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表现及原因

25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

255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变动的特点

高中历史变态难题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

(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

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

、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

、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

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

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

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

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

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

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

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

对于历史的学习很多人都会觉得望“史”莫及,那么我们应怎样学习好历史呢?其实列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 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

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雀芦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儒家: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演变P4-P19

朝代 政策

西周P5-6 宗法制

1、定义: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大宗、小宗(划分标准:血缘亲疏)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轮友拍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5、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

1、人:周武王、周公旦

2、目的:巩固统治

3、核心:分封土地和人民

4、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5、义务: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服从命令

6、权利:①再分封②世袭制③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7、影响:1)积极:①加强统治,巩固王权,使西周成为强国②扩大统治区域③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消极:诸侯力量日盛,王权衰落,分封制被破坏。春秋:楚王问鼎(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秦P8-9 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疆域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以上就是高中历史提纲的全部内容,1、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有阶段性,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是要重视知识的广度。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多读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高中生大部分的知识来源都是来自课堂,高中生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