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小学 > 六年级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

  • 六年级
  • 2023-05-06
目录
  •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电子书
  • 六年级数学能力培养北师大版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

  •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电子书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重难知识点

    不定方程

    一次不定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个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于它的解不,所以也叫做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常规方法:

    观察法、试验法、枚举法;

    多元不定方程:

    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它的解也不

    多元不定方程解法: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个未知数的值,或者消去一个未知数,这样就把三元一次方程变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按照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即可

    涉及知识点:

    列方程、数的整除、大小比较

    解不定方程的步骤:

    1、列方程;2、消元;3、写出表达式;4、确定范围;5、确定特征;6、确定答案

    技巧总结笑卖首:

    A、写出表达式的技巧:用特征不明显的未知数表示特征明显的未知数,同时考虑用范围小的未知数表示范围大的未知数

    B、消元技巧:消掉范围大的未知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a+b)×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详细见重难点分解)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 “×”(乘号)

    “占”、“是”、“比”“相当于”相当于“=”(等号)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复习计划

    一、知识梳理

    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安排要注意突碰数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认识。把计算、概念、应用题和几何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分数乘除的意义、法则和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可以将分数四则运算加以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用题的能力,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复习步骤:

    第一部分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计算题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要求学生有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简便算法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掌握关键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数量。会解答求分率、单位“1”的量、对应的数量这三种类型的题目。复习时,可以先分开练习这三种类型题目的题组,如:求分率的题组、单位“1”的量是已知(用乘法)的题组、单位“1”的量是未知(用方程或除法)的题组。之后再把几种题型混合,仍采用题组的练习方式,做好对比。如:苹果有12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1)梨比苹果多1/4,

    (2)苹果比梨少1/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多数没有注明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答,配返有的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部分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圆的有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四则运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难点: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教学目标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复习题

    六年级数学能力培养北师大版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成功。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6年级毕业考试数学重难知识点

    几何面积

    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

    常用方法:

    1.连辅助线方法

    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4.利用特殊规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

    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坦困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坦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4.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让信念数。

    -3/8读作负八分之三。

    16,2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去“+”号。

    +6.3读作正六点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16℃读作十六摄氏度,表示零上16℃;-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表示零下16℃

    6.如果2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

    7.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如:-8<-6。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教学目标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复习题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 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和禅空母表示这种关系?正袭仔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 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 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唤瞎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过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 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 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 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 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 2 3 4 6 8 12 24

    袋 数 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 制作圆柱

    三、练习

    1、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 教学设计 】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方向

    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

    (1)直条图少数字的;

    (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

    (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察图,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大?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级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谁更有可能担任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878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 :

    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规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教具准备:

    一张很长的纸条和一根绳子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数学规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出示乘法表

    师:我们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先请你们填完这个乘法表,

    你们会填吗?(师指导怎样填),生做在书66页上

    填表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规律?和同学汇报展示

    2、找规律,填一填。

    师:比一比看谁在两分钟内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师:填什么数?为什么?

    师:象这样的数列你认为一般有哪些规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课件)

    师:如果不是数列而是图形你还会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1、六(2)班同学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按下面的规律在教室里挂上气球。

    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习。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图案。

    3、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看到这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什么?

    3、揭示课题:图案设计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1 、提问:这个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展示各自的方法与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

    4、鼓励创新。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小结:

    这朵美丽的花瓣图案,原来是由基本图形a,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得到的。

    6、提问:笑笑是怎样把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

    三、动手实验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1)作品展示。

    (2)学生评价。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8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班内交流

    方法一:

    7-5.6 = 1.4(吨)1.4 ÷ 5.6 = 0.25= 25%

    方法二:

    7 ÷ 5.6 = 1.25= 125%

    125%-100% = 2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打开一本书,就好像轻轻感受到淳淳杨柳风,扑面而来;就好像慢慢感受到蒙蒙杏花雨,从天而降;就似乎全新体验到浩浩竹林带给你的轻松与快感。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北师大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丛悔欢迎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北师大版1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

    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枝唯等。

    (4)圆柱是由长方形绕长或宽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长方形。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和底面相对的位置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4)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360度得到的立方体,所以沿高线切割后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

    4、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圆猛郑培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S表=S侧+2S底或S表=πdh+πd2/2 或S表=2πrh+2πr2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5、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6、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复习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π×半径×半径=π×半径2

    如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把它分成若干等份,分得越细越好,再把它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形状改变了,但体积没变,那么就可以发现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是相等的,长方体的高也与圆柱的高相等,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也就等于圆柱的体积。因此,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Sh 。

    例题:填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是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此过程中(形状)变了,(体积)没变。拼成图形的高于圆柱的(高)相等,他们的底面积(相等)所以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高)

    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2π)2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7、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

    则字母公式为:1/3Sh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d/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c/2r)?h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北师大版2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4=9:12 。

    2、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5、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比例尺<1)和放大比例尺(比例尺>1)。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6、图形的放缩: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北师大版3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本册的图形变换知识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要求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旋转、轴对称后的图形,具体:

    第一种旋转:要说明绕哪个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多少度(90度、180度、270度)。

    例如:将图形B绕点O 顺时针/逆时针 旋转 90°得到图形C;

    绕中心点旋转的方向:

    顺时针:即顺着钟表时针走的方向,从上往右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方向相反,从上往左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第二种平移:要说明向什么方向(上、下、左、右)平移几个。

    例如:将图形A 向上/下/左/右 平移 4 格得到图形B;

    第三种作对称图形:要说明是关于哪条直线作哪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例如:以直线 MN 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D。

    第四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1、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反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检测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知识点汇总(含北师大版数学)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下册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教师看)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及学习方法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

    第一单元 圆

    1、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认识在同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而这些对称轴都过圆心。知道生活中有了圆才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认识同心圆、等圆配携。知道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或直径决定。等圆的半径相等,位置不同;而同心圆的半径不同,位置相同。

    3、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运用上,要能根据圆的周长培贺伏算直径或半径,会算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1/2+直径。会求组合图形的周长。

    4、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5、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会灵活运用圆拍滑的面积公式。已知圆的周长会算圆的面积,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会算圆环的面积,并且知道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长方形、圆三种图形中,圆的面积。

    6、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重点讲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为:

    1、知道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表示;百分数有时也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但百分数与分数是有区别的: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又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然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是不名数,也就是不能带单位的数。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知道出勤率、出粉率、成活率等百分数的意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计算这种百分数。

    5、知道成数、打折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数,叫做成数。打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十分之几出售。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成数和折扣数不能用小数表示。

    6、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7、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含有百分数的方程。

    8、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利息是本金存入银行过一段时间取出后多出来的钱;本金是存入银行的钱;利率就是某段时间中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利息税是国家银行规定的针对利息收入的税收。会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9、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知道一个简单图形是怎样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并能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2、能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3、欣赏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通过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神奇。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1、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理解化简比的必要性,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能力:能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

    第五单元 统计

    1、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

    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从而决定用什么什么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