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小学 > 一年级

一年级七巧板教案,小学一年级七巧板教学设计

  • 一年级
  • 2023-05-07
目录
  • 七巧板备课教案大全
  • 一年级下册七巧板
  • 一年级趣味七巧板校本教案
  • 小学一年级七巧板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下七巧板教案

  • 七巧板备课教案大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丛猛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2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罩缺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物郑辩,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 )

    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

    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

    (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

    (2)师:老师没有忘记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

    ①(切一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②(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一刀)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经历动手、观察、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也可以这样快乐学会。)

    师:咱们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赶快拿起手中的长方体找找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2、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指名说发现。

    (3)学生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体面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与活动。

    (2)班内交流。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补充。

    (3)学生上台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验棱的特征。

    (5)再次体验棱的特征。(意图:突破棱的认识这一重点,促使学生有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4、探究顶点的特征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共有几个顶点?

    (2)学生操作交流。

    (3)观看课件,验证自己的发现。

    5、认识长、宽、高

    学生看,感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意图:在独立思考中,落实数学需要静的发现,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交流汇报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力,竞争意识,在观看课件中,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它也与后面长方体的学习、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6、认识立体图形

    (1)请同学们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向位置不同的同学提问,得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答案。

    (3)课件展示用虚线画出的其他面。

    7、利用小棒、橡皮泥等材料动手做长方体。(意图:学生在制作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消化,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

    师:(出示课件)看长方体现在在变,变成什么了?(正方体)

    探讨: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呢?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然后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多指定几个学生说。教师评价鼓励。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①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②汇报交流。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③:引导小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

    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④学生看课件,用两个椭圆表示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体后,教师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认识正方体,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的迁移,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的形状是长方体,( )的形状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参与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

    五、作业: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感受100有多少,建立数的概念,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学会数数的方法,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通过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体现数可在生活中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数100以内数及掌握数的组成,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拐弯数)。

    三、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幸运星、花生、爪子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教学主题图:

    1、(课件出示动态主题图10小羊):美丽的大草原上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羊儿,知道有多少只?我们数一数。看谁能做到数的与点的速度同样快。

    2、学生数数(1-10)

    3、师:你是几个几个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0只羊?(课件演示10只圈一圈)

    师:10里有几个一?(10个一)也就是说10个一是十。

    师:10只是这么多?看,又来了一群,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羊?我们接着数一数吧!(11-20)20里有几个十?(2个十)原来20是这么多呀!

    [设计意图]通过数小羊这一亲密的素材,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回顾与感受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法,知道10、20究竟有多少,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数数应做到一一对应,手口一致。

    4、(课件出示走动的100只羊)看,草原上又来了这么多的羊儿,估一估现在大约有多少只?(学生估数)

    5、师:大家估的数都比20多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比20多得多的数及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感受了20实际有多少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估一估百羊图上的羊有多少,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

    (二)操作与探究

    1、教学例1

    ①师:到底有多少只羊?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份与小羊只数同样多数量的物品,我们就用这些物品代替小羊的只数一起来数一数,看哪组又对又准地数出是多少?并能让大家一眼看出。

    ②学生分组数物品。

    ③汇报交流:你们组一共数了多少个?怎么数的?(取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数的小组各一份给大家展示)

    [设计意图]用学具代替小羊只数,渗透数学符号感的数学思想。通过小组合作数100以内的数,以给学生创建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本性的潜能,允许他们用不同数法合作数出100个物品,关注其个性差异。

    ④师:刚才你们数的结果不一样,老师也准备了一份与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小棒,我也来数一数。

    ⑤(老师出示43根小棒)你知道老师现在数了多少个?我们一起来往后数吧!

    ⑥指导数数:首先从43-49一根一根数,数到50时,问:49后面添上1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演示满10根捆一捆过程)然后从51-59一根一根数,数到60时,再问:5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你又怎么知道的?(再演示满10根捆一捆过程)数到62时接着一捆一捆添加让学生一十一十数到92,最后从92一根一根数至99时,问:99后面一个数是几?把你想的给大家!

    ⑦师:原来100是这么多,我们再来数一数(一十一十地数)100里有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100。

    [设计意图]通过有目的地指导数数,让学生经历100以内数的数序,并知道数数方法的多样;演示10根小棒扎一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十是一百,建立数的计数单位;想想后面一个数是几,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以解决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的教学难点,从中充分去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⑧数100只羊。

    师:100根小棒代替的是小羊只数,你数对了吗?希望你们在数数时一定要做到拿一个,数一个,拿与数的速度一样快哟!

    这100只羊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来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每10只圈一圈)再一十一十地数。

    ⑨小结并提示课题:今天数的都是100以内的数,看来,数100以内的数不仅可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不仅可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2、教学例2

    ①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数数有意思吧!现在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课件演示)学生一个一个数到四十时,课件演示满十捆一捆,知道39的后面一个数是40。

    ②数数练习(开火车)

    a、接着三十八数到五十;

    b、从六十八数到一百

    [设计意图]充分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拐弯数直观地加强记忆,再利用有趣的开火车游戏进行脱离实物由具体到抽象地数数训练。体现其层次性,同时也扩大数数的范围,达到人人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

    3、教学例3

    ①师摆出五十二根小棒(学生闭眼)看谁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板书:三十五)

    ②你怎么知道是五十二的?( )个十和( )个一(学生回答后再出示)

    ③完整说一说:五十二里有(5)个十和(2)个一。

    ④练习:(出示P33做一做)

    图1反馈:

    A、图中有几支笔(46)你怎么知道的?(一盒一盒数一数)。

    B、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图2反馈:

    A、这是( )个十和( )个一

    B、(2)个十和(4)个一组成( )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动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

    (三)练习与升华

    1、百球图出示:首先估一估有多少个球?再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并演示不同的数数方法,最后选择数得又快又方便的数法。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打乱放的100个球,让学生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的意识,然后再出示整理的百球图,让学生交流数的方法,让学生拥有多种数数方法,最后经历比较选出自己喜欢的数数方法,提高学生选择合适数数方法的技能。

    2、填空:

    a、五十六、( )、( )、( )、( )、( )

    b、( )、( )、80、( )、( )

    [设计意图]完整地数出五十六后面5个数,是让学生去经历数序与拐弯数。拓展练习是把今天学的数数方法进行运用,融会贯通。

    3、生活中的数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知道几个十是一百,还知道了几十几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用到了这些数,如:今天我见到了81路和82路公交车、这节课我们上了40分钟课你在哪儿也见到过这些数

    [设计意图]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举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可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9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年级下册七巧板

    1、七巧板主要由正方形,三角银物形,长方形组成。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2、七巧板用来帮助小孩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孩子认锋卖液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了解毕氏定理。还可以教导小朋友辨认颜色,引导小朋友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进而增强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配灶和观察力。

    一年级趣味七巧板校本教案

    教案作为实用性极高的文件、能帮助教师顺利且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一)

    1、连一连。

    考查目的:通过对具体物体的观察,体会“面从体来”知识同时,能用语言表征出图形的特点,并熟练掌握。此题用连线方式突出对应的关系。

    答案:略

    解析:此题不仅让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立体图形的特征,还得仔细审题,分辨其需要的对应条件,避免干扰条件。

    2、填一填。

    (1)至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还可以拼成()。

    考查目的:学生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组,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和规律。

    答案:(1)4 4(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解析:由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实际操作,直观感悟上升到语言表述能态旅力。

    3、数一数。

    考查目的:学生对组成图案的不同图形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及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渗透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答案:圆4个正方形6个长方形4个三角形3个平行四边形2个

    解析:培养学生能正确对图形的计数,有序思考和计数的方法能力。

    4、画一画,算一算。

    缺了()块。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能利用实际操作与实际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学生能力的体现。

    答案:13块

    解析:此题可以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进行讲解,估计、补充画图或学具摆出,容许学生有一个理解、感悟的过程。

    5、实践作业:“小小设计师”。

    亲爱的小朋友:

    请你用彩色的手工纸,先动手剪一剪,剪出几个我们最近学过的平面图形,再把它们拼一拼,设计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并给它起个名字吧!

    小小设计师

    家长评价:

    考查目的:让学生分解图形,设计图案。既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创造出数学美,感受、欣赏到数学美。

    附优秀作品:(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二)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x第x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袜销墙,“告闭游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x第x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x第x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x第x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3)观察。先提问,4的对面是?(3,师引导:和4隔着一个数字)3的对面是4,和3隔着一个数字。那1的对面是几?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页例x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找一找把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五)

    预习要求:

    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一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一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

    ②两块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

    5+1+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1+1=7(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小学一年级七巧板教学设计

    【 #教案#导语】“七巧板”是一种益智游戏,深受大人与孩子的喜欢。 考 网我整理了幼儿园七巧板活动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神奇的七巧板

    活动目标:

    认识七巧板,学习将七巧板中的七个图形按形状分类。

    探索七巧板中五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对拼图活动感兴趣,能完成简单的拼图。

    活动准备:

    一张未剪开的七巧板(正方形纸板)。

    幼儿人手一份七巧板

    房子、骆驼、山、花等到七巧板题目图。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认识七巧板,将其按形状分类。

    (1)、师:今天大六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谁吗?(出示正方形)幼:是正方形。

    师:原来是正方形,正方形上面藏着秘密,我们看看这个正方形上面还有什么?(虚线)这几条线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几个小的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的?

    (2)、老师现在把这个正方形沿虚线剪下来,剪成七小块液纯。(教师剪图形)小朋友看看都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图形宝宝。请宝贝们从托盘上把他们请出来吧。(幼儿拿出图形)你们看看有哪些图形?

    (4)、这些图形宝宝都有自己磨埋者的家,我们怎样把这些图形宝宝送回家呢?瞎薯引导幼儿将七块图形按形状分类。师:这些图形宝宝想回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记住哦,三角形与三角形住一起……)

    探索七巧板中五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1)、形状宝宝都回到家了。教师:我们来看看,七块图形中共有几个三角形呢?(5个)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不一样)大三角形有几个?(2个)小三角形有几个?(2个)中三角形有几个?(1个)

    (2)、请宝贝们拿出这两个小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它们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请几个幼儿来说)

    幼:正方形、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把中三角形与两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比比看,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大)

    师:再拿出一个中三角形和这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后请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探索找出答案。教师再小结小、中、大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两个小三角形拼起来与一个中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三角形和一个中三角形拼起来与一个大三角形一样大)

    3、教师示范拼组图形。

    (1)、教师引导幼儿把七块图形图形重新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刚才我们把把这个大正方形分成了七块图形,你们能不能把这七块图形拼回原来的正方形。请幼儿操作。

    (2)、教师:这七块图形很神奇,除了可以拼回原来的正方形,还可以拼出很多造型。这七块图形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七巧板”,七巧板到底还能拼出什么造型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教师出示大树的答案图(或直接用教师用的大七巧板拼出一棵大树)。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棵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4、教师出示几组题目图,请幼儿尝试拼组。

    (1)、教师分别出示房子、骆驼、山、花等题目图。老师还用各种图形拼成了什么?请幼儿说出。

    (2)、你想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成什么呢?请幼儿告诉全班幼儿。请幼儿用自己的七巧板尝试拼组。

    5、找开幼儿用书第16页,完成练习。时间多时可做活动延伸,稍微提一下就行。

    七巧板

    活动设计背景

    “七巧板”是一种益智游戏,深受大人与孩子的喜欢。大班孩子爱动手、动脑,平时喜欢拼图,本次活动不光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并对以往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孩子并能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七巧板的图形组成,并尝试进行不同的图形组合。

    2、愿意主动探索,对图形感兴趣。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七巧板的组成图形,并尝试不同图形的组合。

    2、对“游戏”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思维得到拓展,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1、每人一套七巧板,一套大七巧板,造型模板若干;2、橡皮泥若干;3、幼儿教学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七巧板

    1、教师出示七巧板大教具,一边操作一边向幼儿提问和介绍。

    问题:(1)你认识它吗?它有哪些图形组成?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叫七巧板?

    (2)如果我们把大小不同的木块组合在一起会发现什么?

    2、老师引导幼儿操作教学操作材料,请幼儿相互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

    二、玩一玩

    1、为朋友画像。

    朋友来做客,请你们用七巧板为朋友拼图。小组内操作教学操作材料第二题,引导幼儿观察,尝试用七巧板拼出。

    2、找朋友

    操作教学操作材料第三题,引导幼儿辨别操作材料是哪种动物,尝试自己用七巧板拼出。

    提示:幼儿可用图形组合起来表示身体或尾巴。

    3、变一变

    把邀请的朋友或者需要的物品变出来吧!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操作七巧板拼出想要的轮廓图形。

    提示:拼摆的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小组内自己提出。

    4、交朋友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以将摆好的图案画下来,做成图纸送给其他小朋友试着拼摆。

    5、一起happy!

    带领幼儿一起进入区角进行活动。(参观、制作,把作品粘贴或悬挂在主题墙面上。)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题是“自己的梦”、“大地”、“家”等画面。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七巧板》教育

    设计意图:

    七巧板是我们民间的一种智力游戏材料,由七种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大小不一的木块组成。幼儿通过自由拼搭,就能初步感受七巧板可以变成各种各样形象有趣的造型,可以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还可以表达无尽的含义,正是这样才更加吸引幼儿想去玩七巧板,想去参与操作探索的欲望。我们设计本次活动,是有机地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通过各种游戏形式,由浅入深的让幼儿掌握七巧板的初步玩法,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启迪幼儿的智慧和创造意识。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与分组教育相结合

    活动名称:综合活动《七巧板》

    活动目标:

    1、了解七巧板的组成,尝试用几何图形进行不同的组合,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2、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玩七巧板的成功和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四套七巧板。2、大七巧板一套。3、造型模板若干。4、橡皮泥若干。5、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1、老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套玩具。”(出示七巧板大教具)提问:“谁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

    2、请幼儿通过颜色、形状、大小来说出它们的不同。

    3、小结七巧板的组成。

    教师提示幼儿一边摆弄一边总结:“七巧板是由七种颜色、七个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木块组成的。在玩七巧板的时候,七块拼板都要用上。七块拼板之间可以“角边相接”,或“边边相接”,但相互不能重叠。”

    教师提出引发幼儿探索操作的下一步:七块拼板生活在一个家里不能分开,当它们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动物、建筑、生活用品等),你们相信吗?”

    二、幼儿初步尝试玩七巧板

    1、提供橡皮泥,让幼儿用七巧板在橡皮泥上随意造型,激发幼儿对七巧板的兴趣。

    师:“小朋友,请你们试试七巧板宝宝在橡皮泥上能变出什么样的图形。”

    2、教师巡回指导,可以配合幼儿完成他的构思,并提示幼儿将做好的造型放到展示板上。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用七巧板创作的造型名称、操作步骤和内容。

    提示幼儿语言的完整性。@_@我是分割线@_@三、进一步尝试七巧板游戏方法。

    1、师:“小朋友图案宝宝也来了,她们也想和七巧板宝宝做游戏,你们愿意帮它吗?”教师提供有内线图案和没有内线图案的模板,通过两种难易程度的不同让幼儿分别进行游戏,掌握七巧板的基本玩法。

    2、教师进行指导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帮助。

    3、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帮助幼儿有困难的幼儿完成拼图游戏。

    4、师:“小朋友快来看有一个图案宝宝没有拼好,谁愿意帮助它?”让幼儿发现有错误的拼图并请小朋友帮助解决和改正。

    四、师:“小朋友看还有一种玩七巧板的方法,你们想尝试吗?”请幼儿自由选择一块大的七巧板分组合作进行拼图游戏。

    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种方法是怎么玩七巧板的吗?(看图拼七巧板)那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教师带幼儿到活动室外面去玩七巧板。

    一年级数学下七巧板教案

    【文章导读】七巧板衡世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旁态统智力游戏,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教案七巧板,供您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

    2. 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

    1. 教师准备:七巧板一套,民族音乐磁带一盒。

    2. 学生准备:一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师引入: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七巧板)

    你们玩过七巧板吗?

    师:七巧板游戏是我们老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正方形,6人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七巧板在世界上有“东方魔板”之称,风靡全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玩“有趣的七巧板”。

    活动一:赏一赏

    1. 师:下面请小朋友观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

    (1)出示一艘帆船并介绍:这是一艘由七巧板拼成的乘风破浪的帆船,它是1994年由香港承办的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会标。

    (2)出示一棵老树、一只乌鸦、一座桥、一间房屋,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问:看到这几幅图,你能联想到什么?

    (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 师: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出咐启肢来的,请小朋友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3.全班交流。选派几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二:试一试

    1.请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正方形。

    要求:先自己拼,再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拼摆,师巡视,有困难的加以指导。

    2.全班交流。选派一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拼法。

    3. 小结:我们在拼摆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几何图形互相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拼摆得又对又快。

    活动三:猜一猜

    1.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形的阴影,谁能猜出来它们分别是什么?

    (出示:①帽子 ②小猫)

    2.请每个小组选择好一个阴影,共同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四:想一想(异想天开)

    1. 师:刚才,小朋友摆得真不错,接下来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异想天开说一说。

    老师也拼摆了各种图案,请小朋友观察他们像什么,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再交流。

    活动五:赛一赛

    1.师: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智力拼图比赛,比一比谁拼的图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

    要求:拼出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得快的同学可以去参观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或者给别人的创作提一点意见,供人参考。

    2. 全班交流。(作品展示)

    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觉得七巧板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

    感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把你拼出的图案画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