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小学 > 二年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网课人教版

  • 二年级
  • 2023-04-23
目录
  • 生活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 生活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衫信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指名回答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x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2

    设计说明

    1.祥李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

    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谨塌迟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再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多种表征的转换,渗透模型化思想。

    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例题探讨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的。通过从实践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在渗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时,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复习旧知。

    (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2.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

    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二种分法: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三种分法:三个三个地分,每盘也分了3个。

    (2)小结: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每盘放3个竹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

    (1)引导学生探究: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猫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表示方法。

    (2)揭示课题:这样的算式大家都没有学习过,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法)像这样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板书算式:12÷4=3)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介绍除号的写法: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师指着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习读除法算式)

    (3)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号的写法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同时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学习例5做好准备。

    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5情境图,引导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帮熊猫分竹笋吗?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刚刚分竹笋的过程。(生列出算式并读一读:20÷4=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4

    一、情景设计

    1、口诀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任意指名学生对口诀。

    2、()里能填几?

    3×()<19 6×()<38()×8<55练习口诀思考并填空,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为试商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请你完成这道题21÷8,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全班汇报交流。

    2、如果把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情景图)在小组内你的想法。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盘子大约放几个草莓?先估计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如何检验?完成竖式。

    (3)为什么商是6而不是5或7?如何答?

    3、你能小结一下在“分草莓”这道题中,我们是怎么试商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做小结。

    4、完成“试一试”:()里能填几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一人在黑板上做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中1至5题。

    第1题:创设摘苹果的情景,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任意选择一个苹果,在小组内交流试商的方法,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正确书写竖式。

    第3题:创设错误门诊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改错。

    第4、5题,要求学生说出题意,独立列式,并清楚回答问题。

    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试商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5

    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宽口径求商。

    2、经历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说出口诀。

    4×2= 6×5= 2×9= 6×3=

    5×5= 3×4= 2×4= 5×4=

    20÷4= 35÷5= 12÷3= 10÷2=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中的新知识。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2图)

    (1)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并收集信息。)

    师: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6=24)

    师: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教师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

    怎样列式?(24÷4=6)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3)师:还可以怎样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多少个?

    怎样列式?(24÷6=4)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都有4、6、24这三个数,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虽然4、6、24在三道算式中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条件和问题不一样,算式也就不同,请大家想一想,4、6、24在乘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很多同学也都发现了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哪个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如“四六二十四”:4×6=24 24÷4=6 24÷6=4

    3、出示一道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

    三六十八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乘数。这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

    三、巩固拓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每到题的口诀各是什么。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二人三足”游戏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交流方法。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根据乘法口诀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同时,还发现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到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有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旁绝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午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裤启简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班共胡裤有65人,男生35人,女生30人,全班学生学习基础尚可,但课堂参与意识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学风、班风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学生思想品德有偏差,自私狭隘。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但少数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要加强体育锻炼。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一、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算盘学具盒。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案3篇

    在数学课堂上,二年级数学老师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经历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二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和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唤雹尺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肆卖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分析法 引导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指名回答 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 计算:

    40+6×8 70-5×4

    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案

    这有最新2021版的: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全球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让孩子们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让孩子们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由我来承担二年级2个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2个班共有87名学生。两个班的大部分同学,作业认真、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距。

    本学期,重点是抓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他们“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孩子们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各领域早橡明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如唯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任何一个多陆告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孩子们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教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学期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以上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下一阶段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了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本册教材是在孩子们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本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在数学实践活动方面,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更多详细内容及进度表,请见百度文库: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码字不易,望采纳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篇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扮肢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厅冲世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判孙(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29+38

    =67

    15÷3×5

    =5×5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训练同学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第74页第1题。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5

    0.3

    0.5

    0.6

    0.25

    0.75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以上各题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已知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简单?

    提问: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

    提问:分数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简便,但这种做法只有小数能够被分数的分母除尽时才最方便,一般情况下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比较简便。)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改写说的方法,巩固已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提高计算能力。

    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更加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方法;及其解题的关键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名数的改写

    3.2吨=()千克

    5厘米=()米

    3吨50千克=()吨

    3.5吨=()吨()千克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做期初复习第7题。

    三、复习解方程和混合运算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提问:按照运算顺序,这里的4道题要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四、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10题。

    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恰当?为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11、12题。

    让学生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9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78÷26×1425×(68÷17)

    1、先说一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它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C、讲授新课:

    例9:9.728÷3.2×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例10:1.75×(24.42÷3.7)

    1、有括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教师小结:通过小数乘除混合训练,你觉得与整数混合运算比较感觉怎样?

    D、巩固练习:

    4.8÷0.4×64.8÷(0.4×6)

    1、先让学生先试算,教师巡视

    2、抽两名学生板演。

    3、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成两道文字题。

    E、课堂小结:

    1、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F、强化练习

    70.75×0.26÷6.57.36÷(3.2÷0.04)

    G、布置作业:

    P-38第二题和第三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篇5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17÷0.7

    0.4÷0.015.3+6.75.4-3.6-1.4

    30×0.0115÷1.5

    12.9-8.57.2×0.4+2.8×1.4

    教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6.2加上4.2除以2的商,再减去1.5,差是多少?

    (2)6.2加上4.2的和除以2,再减去1.5,差是多少?

    (3)6.2与4.2的和除以2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

    (4)6.2减去4.2与2的和,再乘以1.5,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口答:练习十一第6题中每小题的运算顺序。

    [69-(4.74+5.16)×6]÷1.2

    [3.5+15-9.8÷0.8]×1.6

    2.分析练习十一第8题的数量关系。

    3.练习十一第9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5+6.1)]×1.5=14.7

    [-13.6]=14.7÷1.5

    -13.6=9.8

    =23.4

    生试做第二小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一第6、9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一7、8、10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2、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二、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卡片)

    0.8×0.5

    1.2×0.7

    0.8÷0.02

    1.5÷0.3

    1、以开火车形式报得数。

    B、直接写出得数。

    P-74第一题。

    1、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

    2、学生以报得数形式校对。

    C、四则混合运算:

    P-74第二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D、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运算:

    P-75第三题。

    1、前后四个同学讨论,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运算?

    2、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3、抽四名学生板演,校对。

    E、文字题:

    1、学生理解“除”“除以”被……除”和“去除”的含义?

    2、学生相互讨论上面这些词的含义?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校对,错的说明原因。

    F、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地方得到了补充?

    G、布置作业:

    《作业本》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