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高中生物笔记整理 高中生物笔记哪个好 高一生物学霸笔记整理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下生物笔记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
名词:
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Mn、B、Zn、Cu、Mo
2、
: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 0、H、N、S、P、Ca、MgK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
在
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
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
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
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① 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
的主要元素,大约占
的97%。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名词:
1、
: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
、
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
,其主要成分为
和蛋白质。如:一个
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
: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
的组成成分。
3、
: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
,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
,调节
。
5、糖类:有
、二糖和多糖之分。a、
:是不能水解的糖。动、
中有葡萄糖、果糖、
、
。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闹链
的糖。
中有蔗糖、
,
中有
。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
的主要成分)和
中有糖元(包括
和
)。
6、可溶性
:葡萄糖、果糖、
等。
7、
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
。)b、
(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
膜等
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8、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9、
:
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
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
。
11、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
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2、
:
通常呈链闹蠢状结构,叫
。
13、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
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
(-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连接在同一个
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
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4、
:最初是从
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
。核酸最
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
和蛋白质的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5、
(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
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
中的
和
也有少量DNA。
16、
:另一类是含有
的,叫做
,简称RNA。
公式:
1、
数=脱去
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基因(或DNA)的
:
的
:氨基酸个数液弯孙=6:3:1
语句:
1、
和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
时,部分
转化为
。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3、糖类、
、蛋白质、核酸四种有机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种元素,蛋白质必须有N,核酸必须有N、P;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例: DNA、
、纤维素、胰岛素、
在化学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质的四大特点:①
大;②
复杂;③种类极其多样;④功能极为重要。
5、
多样性:①氨基酸种数不同,②氨基酸数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链
不同。
6、蛋白质
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
;②
: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注意: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的载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组成核酸的
是
,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
、一分子
组成。组成DNA的
叫做
,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
。
第二章、生命的
——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
1、
:在普通
中能够观察到的
。
2、
:在普通
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
: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
、无
;
只有
;有
,成分与
不同。
4、
: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
、有
,一般有多种
。
5、
:由
构成的生物。如:
、
、细菌(如
、
、
、
)、
、
等都属于
。
6、
:由
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
、
、
、草里履虫、
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
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
、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
:指细胞内各种
中蛋白质成分。
9、
:
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
质,细胞膜中的
在协助扩散和
中都有特异性。10、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
和
。
11、
: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
的总称。
13、
: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
,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
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
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
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
,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
: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
: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
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
有关的酶,
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
: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
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
和
,还有少量DNA和RNA,
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
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
: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
上,有些游离在
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
: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
:每个
含两个
,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
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
有关。
11、
: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
膜,
内有
。化学成分:
、
、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
、
、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
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
、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
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
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
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
细胞中;
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
:在
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
时期的典型标志。d、
:细胞核中易被
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
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
也不是
,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
(如
、
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
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
、
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
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
中,
产生的氢参与
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
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二节、
名词:
1、
: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
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
成的。在
,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
期,细胞核内
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
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
:染色体在细胞
(包括
)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
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
。(若
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
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
链。
4、
: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
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和分裂期。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
: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
准确地排列在
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
。
8、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
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
1)染色体的数目=
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
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
;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
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
。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
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
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
。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
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
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后期 4a,末期 2a;④
(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 N后期2N末期N。
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第三节、
名词:
1、
:在
过程中,相同细胞(
的起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
: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3、
: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
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
,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
1、
注意点: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
达到最大限度。b、
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
。c、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
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
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2、
特点:a、
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表面发生了变化。b、
:物理
: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
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
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机理是
是由于
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3、
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b、有些
降低(细胞中
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c.色素积累(如:
);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
都应该具有
。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
,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
1、酶:是
(来源)所产生的具有
(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
的酶是
),也有的是RNA。
2、
:酶所催化的反应。
语句:
1、酶的发现:①、
,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
,德国科学家
从胃液中提取了
;③、
,美国科学家
通过化学实验证明
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
和
发现少数RNA也具有
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
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
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
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
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
使其分解。
是一系列
过程,温度、
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
的
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 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
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
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
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
语句:
1、ATP的
:ATP是
的英文缩写,
: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
,-代表
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
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
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
,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
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具体因为:(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
,
的是
;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看,
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
;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
。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和叶绿体(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3、ATP的形成途径 :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
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
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
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
、
等生命活动。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第三节、光合作用
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
)、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
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
(
)和叶绿素b(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
(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
片层膜上(
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
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
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 #高一#导语】当我们学习生物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知道很多知识,而且要学会正确的学习。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笔记整理 篇一
细胞核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笔记整理 篇二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XX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笔记整理 篇三
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4.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笔记整理 篇四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XX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5.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笔记整理 篇五
1.红细胞寿命120天。白细胞5-7天。
2.表皮细胞细胞之中没有叶绿体,但在细胞壁上有明显的角质层。贮藏细胞没有叶绿体,也没有角质层,但有体积较大的液泡。
3.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4.细胞分化的本质:基因选择性表达。作用: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5.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和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全能性由高到低(高低区分在容不容易表现全能性):受精卵>胚胎干细胞>精细胞、卵细胞(生殖细胞)>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
6.高一年级必修一生物笔记整理 篇六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XX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同时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生物基础知识点笔记,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static/uploads/yc/20211129/d2a08ee9664614d0a704735cd675149c.jpg"width="484"height="300"/>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点笔记
细胞核----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点归纳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进化方面:
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
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现实意义: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点总结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 #高一#导语】高中必修一的生物课本内容与初中学过的生物知识联系比较大,但是知识量却增加了很多,这就需要同学们多花时间来学习生物这门课程了。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XX有关
2.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通过神经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简野顷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拦陆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3.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脊纳笔记 篇三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4.5%;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是细胞的良好溶剂,也可以直接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总而言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很重要。
5.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
生命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生物圈
6.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免疫的分类:
⑴、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长期进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础。
②、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
③、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
④、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⑵、特异性免疫特点:
①、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②、具后天性,出生后形成。
③、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
④、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
7.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七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XX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XX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XX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进入高中生物的学习首先需要学会整理笔记,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更容易结合重点复习。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必修一生物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必修一生物笔记复习要点1. 细胞在生命活动和生命中的作用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细胞在生命活动和生命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生命的结构层次(1)生命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和生物圈。(2)最基本的生命是细胞,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3)病毒不属于生命。下列关于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如细胞、种群
B.生物不都具备全部层次的生命
C.一个变形虫既可以说是细胞生命层次,也可以说是个体生命层次
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的一部分
答案D
【方法点拨】生命结构层次的“3”个易错点
(1)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的结构层次。
(2)生命包括生态,所以也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3)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这三个层次。
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
D.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答案A
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分类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二者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核 Ziyuanku.com拟核,无核膜 有核膜 DNA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
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遗传物质 DNA 举例 细菌、蓝藻的细胞 动物、植物、真菌高肆的细胞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1)生物归类总结
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①原核生物:一藻(蓝藻);二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③单细胞生物不都是原核生物,如单细胞动物者耐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藻类如衣藻也是真核生物。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B.
C.都含有细胞膜
D.DNA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答案C
【方法戚嫌轿点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判断
(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球”“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等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绿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可出现在阴影部分的是()
A.NA B.染色体 C.核膜 D.叶绿体
【答案A
三、细胞学说建立过程
基本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
①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②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答案D
【解析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错误;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C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正确。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统一性1.细胞的多样性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各不相同。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2.细胞的统一性(1)结构方面: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等。(2)遗传方面: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3)增殖方面: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答案】A
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
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物像清晰。
移装片的方向
物像偏离哪个方向,装片应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原因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
移动装片
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方法点拨】显微镜使用的“4”个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组合视野最暗
B.d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C.b组合比c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
D.由a组合转变为c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方法点拨】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装片的距离高倍镜大少暗近低倍镜小多亮远网络构建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点知识: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高一生物必修一重点知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猜你喜欢:
1. 高一生物知识要点
2. 高一生物上学期同步练习
3. 高一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4. 高中必修1生物笔记 高中必修1生物知识点
5.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6. 高中生物复习笔记该如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