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高中 > 高一

高一必修一地理,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
  • 2023-05-17
目录
  • 高一必修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一必修一地理电子书中图版
  •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梳理
  • 高一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必修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激做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5、光照图的消悉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明桥衡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高一必修一地理电子书中图版

    高一必修一地理地质年代表如下:

    显生宙

    1、新生代

    (1)第四纪

    开始于1.806士0.005百万年前。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人类诞生。

    (2)新近纪

    开始于5.332士0.005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出现。

    (3)古近纪

    (a)开始于33.9士0.1百万年前。大部分哺乳动物目崛起。

    (b)开始于65.5士0.3百万年前。被子植物繁荣。

    2、中生代

    (1)白垩纪

    开始于99.6士0.9百万年前。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出现。

    (2)侏罗纪

    开始于199.6士0.6百万年前。鸟类出现,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恐龙繁荣,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荣。

    (3)三叠纪

    开始于251.0士0.4百万年前。恐龙出现,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3、古生代

    (1)二叠纪

    开始于士0.8百万年前。地球上95%的生物灭绝,盘古大陆轮廓初现。

    (2)石炭纪

    开始于359.2士2.5百万年前。爬行动物出现,昆虫繁荣。裸子植物出现,蕨类繁荣,成煤期。

    (3)泥盆纪

    开始于416.0士2.8百万年前。两栖动物出现,鱼类繁荣昆虫出现。石松和木贼出现,种子植物出现。

    (4)志留纪

    开始于443.7士1.5百万年前。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

    (5)丛和奥陶纪

    开始于488.3士1.7百万年前。鱼类出现,海藻类繁盛。

    (6)寒武纪

    开始于542.0士1.0百万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4、前寒武纪

    (1)开始于630+5/-30百万年前

    多细胞生物出现。

    (2)开始于2300百万年前

    蓝藻、细菌繁盛。

    (3)开始于2500百万年前

    成铁纪(重要的渗猜盯铁矿成矿期)。

    (4)开始于3600百万年前

    蓝绿藻出现。

    (5)开始于3850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细菌。

    (6)开始于4150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海兆棚洋。

    (7)开始于4570百万年前

    地球形成。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梳理

    高一必修岁困宏一地理知识点如下:

    1、海陆分布: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乎册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3、按空间分布分: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沼泽水、生物水。

    4、最高一级天体尺中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是地月系。

    5、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高一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那么你知道高一必修一地理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地理常考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常考知识点(一)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碧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高一必修一地理常考知识点(二)

    1、水回圈: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正慧侍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举吵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高一必修一地理常考知识点(三)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猜你喜欢:

    1. 高一必修一地理常考知识点

    2.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3.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4.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在学习的路途中还有有远大的理想,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决心,这样较大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自己的目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1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类(按性质)

    (1)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影信搭旦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3.主要洋流及分布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北半球冬季)

    (2)中低纬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考点:洋流及其分布

    1.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图乙)。

    3.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般思路

    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营养盐类);沿海大陆架地区(通过光合作用自己生产营养物质);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枝逗来了营养盐类)。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等。滑扰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2

    1.1水资源的定义狭义: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1.2水资源的特性

    1、资源的循环性

    2、储量的有限性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4、利用的多样性

    5、利、害的两重性

    1.3水资源的属性:

    1.自然属性,

    2可利用性

    3数量与质量的兼顾性

    4时变性

    2.1小循环——是指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落入海洋;或者由大陆表面(包括陆地水体表面、土面及植物叶面等)蒸发的水气,仍以降水形式落回陆地表面。这种发生在局部范围内的水循环过程称为小循环

    大循环——则是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回地面,再通过径流(地表的及地

    下的)返回海洋的过程这种发生在海陆之间的循环过程称为大循环

    2.2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2.3全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2.4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2.5我国水资源特点及解决途径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时空分布不均匀,资源组合不合理

    3.水土流失严重

    4.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1水资源评价包括:

    (1)水资源数量评价(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

    (2)水资源质量评价

    (3)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

    3.2多年平均条件下,水资源量的收支项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平衡条件下,收支在数量上是相等的。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数量变比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水资源的特征:

    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补给的循环性:可再生;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双重性

    1、世界水资源分布:

    ①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水循环的活跃程度

    ②衡量水资源丰富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质量:影响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古代(落后):沿河、沿湖发展近

    现代(发达):生存发展空间扩大

    合理利用水资源: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质量---水质污染

    (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①开源措施:建立蓄水工程,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③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农作物;

    ④工业节水:合理布局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至无水工艺;

    ⑤城市节水:分质供水,推广节水型器具;

    ⑥3R原则—— REDUCE、RECYCLE、REUSE(减污、循环、再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3

    山地的形成 背诵要点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 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2 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2).褶曲的有哪两种基本形态?从形态上看各有什么特点?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各有什么特点?

    (3).地形倒置指的是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

    (4).背斜成谷的原因?

    (5).向斜成山的原因?

    (6).褶皱山的举例和判断?

    (7).板块构造学说中六大板块的名称?

    (8).表格“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形成地貌.举 例.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台湾山脉.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

    (9).课本p74活动题

    3 断块山

    (1).断层的概念

    (2).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

    (3).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如我国的?

    (4).课本p75活动题

    4.火山

    (1).熔岩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举例?

    (2).火山是如何形成的?举例?

    (3).火山由哪两部分组成?

    (4).没有破坏的火山口形态是?有时积水形成?如我国?

    (5).破坏后的火山口什么形态?

    (6).火山锥上部坡度?下部坡度?

    5.地质构造包括哪几种类型?地貌形态包括哪几种类型?

    6.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028学案p2)

    (1).利用向斜找水,分析原因

    (2).利用背斜找油气,分析原因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4).利用断层找水,分析原因

    (5).建筑工程,隧道应避开断层分析原因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 在山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为什么?

    2 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选址选在什么地带?

    3 为达到线路的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需要迂回前进,即,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比相应的平原和丘陵?

    山地的形成 考点

    考点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和断层

    (1)褶皱: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3)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考向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

    (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

    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2.如何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