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小学 > 二年级

数学二年级下,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数学

  • 二年级
  • 2023-05-24
目录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书
  • 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数学
  • 数学二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
  • 二年级锯木头问题应用题100道
  • 数学二年级下册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电子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1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 ),6是( );这个算式读作( )。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悔饥粗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碧镇: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肢伍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

    2、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

    例:

    23+6+18 97-34-28

    32+11-8 53-24+38

    2× 3 ×8 81÷9 ÷3

    2× 8÷4 72÷ 8×4

    2、非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例:

    5× 6 +14 3× 7-16

    3 + 5 ×9 45- 9×3

    45÷9+14 64÷ 8-8

    13 + 56÷7 64- 40 ÷8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 (24-18)×9

    ( 14+35 )÷7 (82-18 )÷8

    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6×7=42 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4=9 12+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6.练习十三 第4题 (重点)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解决问题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例:第68页 例6.

    (5)练习十五 第8题 第11题(特别讲,更要让学生弄懂,很可能会考)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 千 百 十 个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例:

    7438读作( )

    3604读作( )

    4900读作( )

    5002读作( )

    1050读作( )

    3、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2647=( )+( )+( )+( )

    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

    例:940()1899

    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例:1350()2365

    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例:5940()5230

    6、最大的一位数:9,

    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

    最小的两位数:10

    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

    最小的三位数:100

    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

    最小的四位数:1000

    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

    最小的五位数:10000.

    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最低位都是个位。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1)能判断那样的数是近似数?哪样的是准备数?

    (2)能找准一个数的近似数。

    8.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1)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00+300= 3000+6000=

    600-400= 9000-5000=

    1400-400= 2600-20xx=

    (2)进位、退位加减法

    70+50 = 800+900=

    140-70= 1100-200=

    9.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96页 例13(估大)

    练习19 第8题(估小)

    第八单元 克、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

    进率是1000.

    延伸: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3千克○3000克 900克○1千克

    6千克○5999克 1000克○1千克

    6.填合适的质量单位 (千克、克).

    7.简单的计算。

    60千克+35千克= 0克+38克=

    56千克÷7= 6克×8=

    52克-25克= 70千克-42千克=

    8.解决简单的问题

    (1) 1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

    (2)小华体重26千克,小方体重23千克,小华比小方重多少千克?小方比小华轻多少千克?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1.简单推理:

    (1)两种:不是 就是

    例: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2)三种:确定 不是 就是

    109页例1

    2.稍复杂推理(阅读推理)

    方法:(1)抓住确定信息,进行推理。

    (2)用表格法去排除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2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3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如:()+156=368(用368-156计算)280+()=760(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980-()=760(用980-760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数学

    二年级缓洞下册数学内容有如下:

    一、比较

    1、挑选水果

    2、选衣服

    3、整理衣服

    二、配对

    1、分水果

    2、看电影

    三、10以内的加法

    1、扰差枯我的铅笔

    2、做运动

    3、水果装盘

    4、校园一角

    四、10以内的加法

    1、小庆悄小文具店

    2、公园里

    3、两棵大树

    五、我学会了

    1、综合练习一

    2、综合练习二

    数学二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数学)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梁滑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竖式除法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磨消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瞎渣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数学二年级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方法一

    一、重视计算:大家都知道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计算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一二年级的计算简单,计算要求低,导致了现在的孩子计算和以前的孩子相比,差了一大截。

    三、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只能做完20道口算题,但之后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如果低年级不打好计算的基础,到了四五年级以后,小数、分数、方程都来了。这时候更加觉得数学难学了!

    四、适当地学习奥数:很多所谓的奥数题并不难,而是方法巧妙,它更多的要求你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跳出思维的墙,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指导方法二

    一、时间的掌握。这一学期,他们会接触到秒针,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时间精确的学习。非常短暂的时间用秒来表示。这时候孩子换算单位的时候就是重点了,很多孩子不注意看看单位,容易出错。

    二、时间段的计算。时间单位的换算搞清楚之后,要注意时间段的计算,这也是常出的一种题型,同样很重要。这时候孩子掌握24小时计时法既可以轻松解决这一种问题了。

    三、倍数问题。倍数问题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到关系,就会不知所措,所以这时候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就一清二楚了。所以,教会孩子画图很重要,理清各数之间的关系。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在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孩子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并不太难,只是再列竖式时要注意孩子的书写,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并且一定要打上进位和退位符号,很多孩子很容易忘记自己有进位和退位。

    指导方法三

    1.每一堂课开始之前,必须要有简短的导入部分。有导入部分才是一堂完整的好课。注意:一般导入部分有好几个,设疑导入,激发兴趣;直观导入,直接进入主题;情景导入,引人联想。几分钟的导入不是很长,但是能够让学生能赶快进入这堂课的主题,一下子从内心吵闹进入认真听课。

    2.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老师应该及时留意。下课后应该积极备课,开展一节复习课进行教学。或者在平时的时候穿插一个角色游戏便于学生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3.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应注意详细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以丰富的图片为主。注意:老师的教学应该进行直观性教学,老师尽量把一些复杂的概念讲的通俗易懂,多用一些图片和(教具)来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4.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在解题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点的多次讲解,往往高年级学生解题时要用到设未知数,圆柱,圆锥等体积和面积公式,或者流速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2)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2)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整合

    二年级锯木头问题应用题100道

    1.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知识1.二年级的数学知识

    二年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乘除法 1、加法与乘法的互换: 一道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两道乘法算式,因为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如:5+5+5+5=5X4=4X5(这里有一些特殊情况如:3+3+3=3X3这样的加法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 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两道加法算式,因为一道乘法算式有两种含义。 如:4X6=4+4+4+4+4+4(表示6个4相加) =6+6+6+6 (表示4个6相加) (这里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5X5=5+5+5+5+5 这样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

    2、乘除法各部分名称 5 X 6 = 30 乘数 乘号 乘数 等号 积 30 ÷ 5 = 6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等号 商 被除数=商*除数 在有态岩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 3、乘除法含义 3*2=6 2个3相加的和是6。 3的2倍是6。

    3个2相加的和是6。 2的3倍是6。

    6÷2=3 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 把6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6里面有3个2。 6是2的3倍。

    4、乘法口诀: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三四十二 4*3=12 表示3个4相加 3*4=12 表示4个3相加 12÷4=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3. 12÷3=4 也就是12里面有4个3. 表示把12每4个一份,分成了3分 也就是12里面有3个4 乘除法算式的含义要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形表述,不能死记硬背。

    5、乘除法应用题:能正确解答乘除法应用题:把几个相同部分和在一起求总数的时候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相等的小份就用除法计算。

    6、乘除法算式互换:能进行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相互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乘法算式中的积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而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则做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30÷5=6 5*6=30 6*5=30 4*6=24 24÷4=6 24÷6=4 7、倍数问题:先找到关键的句子“ 是 的 倍”。是前边的是大数,是后边的是小数。

    也就是大数是小数的 倍。如果求大数就用乘法,求小数就用除法,求倍数也用除法。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红球有8个,白球有2个,红球的个数是白球的几倍?8÷2=4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红球有8个,白球的个数是红球的2倍。白球有多少个?8*2=16(个) (3)“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红球有8个,是白球个数的2倍。白球有多少个?8÷2=4(个) 8、有余数除法: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时候就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

    34÷5=6……4 读作34除以5等于6余4.其中4叫余数。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但是余数不一定比商小。

    如:99÷10=9……9 10÷6=1……4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二、观察物体 站在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正面、上面、侧面) 侧滚闭乱面分左侧和右侧,在生活中左右大档两侧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

    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能正确画出不同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

    三、方向与位置 1、生活中的方向 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东南西北。(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这四个方向) 当你面向东时,你的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当你面向西时,你的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当你面向北时,你的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当你面向南时,你的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2、图纸中的方向:一般图纸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在图纸上会有一个向上的箭头标明北。在回答问题前先在图纸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标上北南西东四个字,然后再回答题中的问题。

    如果图纸中出现了其他方向的箭头,请先找到北,并把北面转向上,然后再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找到其他方向,然后再回答问题。 四、时、分、秒 1、钟面上的知识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在1天当中,时针转2圈,分针转24圈。 2、我们学习过的计量单位有: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1日=24时 半小时=30分 1刻钟=15分 1星期=7天 长度单位:1m=100cm 人民币单位: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时 分 秒 M cm 元 角 分 3、单位名称的转换: 单名数 单名数:把高级单位转换成低级单位*进率 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进率 3m=( )cm 想:1m=100cm 3m就是3个100cm, 100*3=300 所以3m=300cm 50角=( )元 想:10角=1元 50÷10=5,50角里有5个10角,所以50角=5元 单名数 复名数:单名数÷进率=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130分=( )时( )分 想:60分=1时 130÷60=2……10 所以130分=1时10分 205cm=( )m( )cm 想:100cm=1m 205÷100=2……5 所以205cm=2m5cm 65分=( )角( )分 想:10分=1角 65÷10=6……5 所以65分=6角5分 复名数 单名数:高级单位*进率+低级单位 3时55分=( )分 想:1时=60分 3*60+55=235 所以3时55分=235分 2m9cm=( )cm 想:1m=100cm 2*100+9=209 所以2m9cm=209cm 3元4角=( )角 想:1元=10角 3*10+4=34 所以3。

    2.小学二年级数学有哪些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上册目录

    1.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米 用米量

    认识线段

    画线段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综合练习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整理和复习

    3.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锐角和钝角

    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

    4.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2、3、4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解决问题——惩罚和假发应用题的区别

    整理和复习

    5.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

    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练习课)

    6.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综合练习(运用2~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用乘法解决问题

    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乘法竖式

    用数学(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口诀表

    整理和复习

    量一量比一比

    7.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一)

    认识时间(二)——用数学

    认识时间(练习课)

    8.数学广角——搭配(一)

    排列

    组合

    9.总复习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表内乘法的复习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观察物体的复习

    认识视角的复习

    3.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定义

    二年级上册基本概念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二年级小学生大拇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测量物体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物体长就是几。测量比较长或高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或矮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5、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6、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7、一座楼房高12米,一张桌子长40厘米,小明的手掌宽8厘米,一只杯子高10厘米。

    二年级学生的身高为1米30厘米,也就是132厘米,一张床的长大约是2米,一枝铅笔长18厘米,练习本的宽为14厘米,大树的高为6米。 8、笔算加减法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个位为0时就算十减几,个位是其它数时就用十几减。

    9、生活中的角有: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红领巾、黑板等。 10、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两条边和一个角,即边角边。

    二年级学过的角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 1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2、练习本上的直角和操场上的直角是一样大的,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13、一个角的两条边如果增长,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14、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相同的就叫对称图形。 15、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有蜻蜓、树叶、蝴蝶、球拍、红领巾、人的手、脚、人的身体等。

    16、对称的图形有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长方形有两条、正三角形有三条、圆有无数条、五角星有五条、六边形有六条、八边形有八条。二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读除法时应注意:从左往右读,不要把“除以”读成“除”。 3、除法各部分的名称: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4、42÷7=6表示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还表示42里面有6个7。 5、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关联的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例如:三五十五 3*5=15 5*3=15 15÷3=5 15÷5=3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8的2倍是多少?列式:8*2=16 7、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如:8里面有几个2?列式:8÷2=4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如: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列式:8÷2=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如:求8是2的几倍?列式:8÷2=4 8、①加数+加数=和 ② 因数*因数=积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③被减数-减数=差 ④ 除数÷除数=商 被减数-差=减数 商*除数=被除数 差+减数=被减数 被除数÷商=除数 9、被除数和除数相等且不为0,商是1。 10、① 总数÷份数=每份数 ② 总价÷单价=数量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价÷数量=单价 每份数*份数=总数 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锐角比直角和钝角小;钝角比直角和锐角大。

    2、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3、当物体或者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4、当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旋转。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6、红领巾有1个钝角和2个锐角。 7、直角三角板上有3个角,分别是1个直角和2个锐角。

    第五单元: 1、在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前后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3、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10000)。 4、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5、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万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四)位数。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它们相差(1)。

    6、读数和写数要从(高)位起。一个四位数不管中间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零都(不读)。

    写数时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占位。 7、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 1)(相同)位数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克与千克 1、质量单位有:克、千克。 2、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与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3、表示物体长短,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4、称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二年级数学学习内容有哪些

    从课前、上课、作业、阅读等几个方面对二年级学生提出应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

    1、课前:

    学生须将数学课本、课堂练习册、演草本、学习用具等准备好并摆放在课桌上;在老师指导下,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并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

    2、上课:

    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分清重点、非重点;以一定速度默读,边读边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要完整,学会完整地口述解题思路;能独立思考问题,思考时有条理、有根据,敢于质疑问难;能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小组内学会发挥集体智慧,理顺总结探究过程,小组之间互提建议,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3、作业:

    先复习再作业,看清楚题目要求,弄懂题意;作业整洁,书写工整、规范、美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无抄袭现象;做作业要专心,不边做边玩;能按要求进行检验,掌握验算的一般方法,中高年级做到自觉验算,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进行验算。

    4、阅读:

    阅读有详有略,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读物。养成自觉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的习惯;阅读后同学之间能互相交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喜欢钻研数学问题。

    在实施中,每位数学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类,按照三个层次对他们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针对其不良的习惯,如,计算不仔细,读题不认真,上课不听讲等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多接触、多辅导、多鼓励他们,从改变不良的习惯入手,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突破口,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现从下面几方面对二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提出具体的要求:

    二年级:

    ①会看懂课文中的注解、法则、结语,并能用准确的数学术语正确表达计算方法、解题思路。

    ②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体验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③初步养成在阅读课本后试做课后习题的习惯。

    ④在课堂上初步学会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学着针对自学提纲展开对例题的讨论。

    ⑤初步学会默读课文。

    ⑥初步培养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意志。

    5.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题目怎么解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1.表内除法

    (1) 平均分:每份分的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为一份分 (3) 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4) 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乘( )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5)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

    用除法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 ÷ 一单价=数量 总购 ÷数量 =单价

    2.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求在先算的下面画横线)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先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3.有余数的除法

    (1)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求最大的余数是几就用除数减1,最小的余数是1。 (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解决乘船(车)、住房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加1” 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去掉余数。

    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用圈一圈的方法),用除法算出结果后余数是几对应是第几个,余数为0则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4.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

    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结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6)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7)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

    一位一位的比较。

    5.图形的运动(一)

    (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

    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平移现象: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而本身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3)旋转现象: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6.克和千克

    (1) “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

    “克”(g)作单位,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为 单位,2袋盐重1千克。

    (2)克和千克的换算:1千克 = 1000克

    7.数学广角

    简单推理:多个事物的简单推理,一般先根据题意确定最直接的答案,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答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衫信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指名回答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x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2

    设计说明

    1.祥李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

    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谨塌迟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再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多种表征的转换,渗透模型化思想。

    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例题探讨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的。通过从实践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在渗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时,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复习旧知。

    (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2.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

    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二种分法: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三种分法:三个三个地分,每盘也分了3个。

    (2)小结: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每盘放3个竹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

    (1)引导学生探究: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猫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表示方法。

    (2)揭示课题:这样的算式大家都没有学习过,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法)像这样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板书算式:12÷4=3)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介绍除号的写法: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师指着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习读除法算式)

    (3)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号的写法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同时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学习例5做好准备。

    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5情境图,引导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帮熊猫分竹笋吗?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刚刚分竹笋的过程。(生列出算式并读一读:20÷4=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4

    一、情景设计

    1、口诀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任意指名学生对口诀。

    2、()里能填几?

    3×()<19 6×()<38()×8<55练习口诀思考并填空,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为试商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请你完成这道题21÷8,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全班汇报交流。

    2、如果把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情景图)在小组内你的想法。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盘子大约放几个草莓?先估计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如何检验?完成竖式。

    (3)为什么商是6而不是5或7?如何答?

    3、你能小结一下在“分草莓”这道题中,我们是怎么试商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做小结。

    4、完成“试一试”:()里能填几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一人在黑板上做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中1至5题。

    第1题:创设摘苹果的情景,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任意选择一个苹果,在小组内交流试商的方法,全班汇报。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正确书写竖式。

    第3题:创设错误门诊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改错。

    第4、5题,要求学生说出题意,独立列式,并清楚回答问题。

    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试商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教案5

    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宽口径求商。

    2、经历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说出口诀。

    4×2= 6×5= 2×9= 6×3=

    5×5= 3×4= 2×4= 5×4=

    20÷4= 35÷5= 12÷3= 10÷2=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中的新知识。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2图)

    (1)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并收集信息。)

    师: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6=24)

    师: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教师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

    怎样列式?(24÷4=6)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3)师:还可以怎样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多少个?

    怎样列式?(24÷6=4)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都有4、6、24这三个数,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虽然4、6、24在三道算式中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条件和问题不一样,算式也就不同,请大家想一想,4、6、24在乘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很多同学也都发现了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哪个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如“四六二十四”:4×6=24 24÷4=6 24÷6=4

    3、出示一道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

    三六十八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乘数。这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

    三、巩固拓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每到题的口诀各是什么。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二人三足”游戏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交流方法。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根据乘法口诀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同时,还发现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到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