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平均分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年级平均分例3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下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平均分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平均分优秀公开课
1.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题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例1、例2,第41页上面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知道除法和“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子和3个盘子的实物或图片,以及12根小棒(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8个皮球和2个盒子)。学生每人准备 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教师先简要叙述: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含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
一、新课
1.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例1前,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使学生直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枝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说明要把6枝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注意分的过程。
先每人分1枝。教师提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再每人分1枝。教师接着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班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技?(每人分得2枝。)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
教师板书:同样多
接着教学例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8个小正方体(或其它实物),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仿照刚才教师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要求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实际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特别要看一看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
学生摆完后,教师让一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学生:先把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每份放1个,正好放完。)
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然后教师着重指出:像这样每搏闷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在“同样多”的旁边板书:平均分
教师提问:把上面分8个小正方体这件事,怎样用“平均分”这个词简单叙述出来?(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启发:要求怎州裤样分8个小正方体?每份分得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上面分8个小正方体这件事可以这样说“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再提问:每份几个?(2个。)
2.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掌握这种分法,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 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 6个桃和3个盘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拿出6个桃的图片。
提问: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平均分放在3个盘里,应该怎样放?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在演示平均分时,要特别强调:要使每个盘里的桃同样多,应该先把桃每盘放三个。边分边提问,也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一步一步地自己摆学具。
每盘放1个,分完了吗?(没有。)
每盘再放1个,分完了没有?(分完了。)
每盘放了几个?(2个。)
是不是同样多?(是。)
这种分物品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教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提问: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说的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概括出:上面这样分物品,都是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
板书:除法
接着给出除号:以前我们学习加法、减法、乘法时用运算符号“+”、“-”、“×”表示,今天我们学习除法的运算符号是“÷”。(板书:÷)“÷”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提问:“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样列呢?(边说边写。)
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
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基迹弯后面。
每份是几?把“2”写在等号后面。
说明:“6÷3=2”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 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
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例2 的小朋友分桃图。先让学生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桃分完。
课间活动。
二、课内练习
1.完成第41页上面“做一做”中的习题。
第1题的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在学生摆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想一想怎样分。同时要注意巡视,对于分法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根据摆的结果,把除法算式填完全。并指名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摆小棒,独立写除法算式。教师巡视,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算式的写法有无错误。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有选择地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大家讨论为什么错了。还可以让学生把(1)、(2)两题进行对比,看一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虽然都是平均分12根小棒,但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分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除法算式的写法也不完全相同。
第2题,先让学生看清图意。要分多少个皮球?分到几个盒里?怎样分?然后,让学生仿照例2连线的方法,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对于连线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最后,在书上写出算式。订正时,指名读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2.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再让学生着左边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除法算式,并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再在□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右边的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第2题,教师说明题意,带着学生完成“8÷2=□”。先让学生小声读算式,自己想一想算式的意思,该拿出几个△,怎样分。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填出得数。教师边提问,边巡视。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10÷5=□”和“15÷3=□”可以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不操作就能写出结果,也是允许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要求在操作的基础上写出得数。订正时,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希望同学们好好复习,下一次我们还要学习新的知识。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闷衡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蚂如做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橡镇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 #二年级#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数备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薯历毁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61-62页例1,2,课堂活动1
二、教学目标:
1、弄清进位加法的算法,并会用竖式计算
2、过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比同的方法解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四、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挂图
烂斗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校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每年都要组织体检,今年又要体检了,保健老师条查各班人数,现在,来到了六二班教室。他了解到了什麽?(男生23人,女生25)
问: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23+2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独立思考计算23+25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23+20=4343+5=48
②25+20=4545+3=48
③23+10+10+5=48……
2、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想知道吗?
师:用竖式计算。板书:
23
+25
————
48
说明:3和5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2和2对齐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既相同数位对齐。
3、竖式上怎麽加呢?讨论。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4、教学例2
再给医生准备茶杯时,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示例2图)你能帮忙算算还差多少吗?
(1)学生列式
(2)动手操作小棒,理解算理。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学生看书,你的方法和谁的一样?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均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成四份吗?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把一根木料锯成6段,一共用了30分钟,平均锯断1次用(6)分钟。
A.5。
B.6。
C.无法确定。
解析:30÷(6-1)=30÷5=6(分钟)。
答:平均锯断1次用6分钟。
故选:B。
拓展: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伍扒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OOOOOO。
第二种分法:OOOOOO。
第三种分法:OOOOOO。
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
(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和哪4人,24人租几条船?
(4)分小组讨论:要租几条船呢?
(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让学生腔棚昌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
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
【 #课件#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 无 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分》,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哗差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败裂,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乱枯皮: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 篇二 】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例1,引入“平均分”。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