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那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基本概念、运动图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基本概念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二、运动图象
1、x—t图象
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
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
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一、探索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了解弹性形变与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物体特征,对比范性形变,强调超过弹性限度的形变无法恢复原状。
二、研究摩擦力
详细阐述滑动摩擦力的定义,解释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与条件,强调表面不光滑对摩擦力的影响。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分析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力的规律,说明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等要素。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定义共点力的概念,强调平衡状态下的物体特征,解释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区别,明确平衡条件为合力为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阐述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包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特点。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高一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掌握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关键在于理解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以下是总结的几点核心知识点:
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独立存在,且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些因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有方向竖直向下,重心是物体受力的集中点。
弹力:物体形变后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关,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运动学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间和位移的定义及其区别。
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分为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速率,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图象描述:如s-t图和v-t图,用于描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通过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高一物理必修一将变得更加高效。
http://wenku.baidu.com/view/35c37a2fb4daa58da0114ae5.html
去看看应该会帮到你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二、研究摩擦力 详细阐述滑动摩擦力的定义,解释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与条件,强调表面不光滑对摩擦力的影响。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分析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力的规律,说明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等要素。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定义共点力的概念,强调平衡状态下的物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