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小学 > 六年级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电子书

  • 六年级
  • 2023-06-14
目录
  •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05网
  • 苏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 六年级上苏教版数学目录
  • 江苏省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

  •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05网

    数学可以将如何做,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早蠢衡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0~11页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4页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具:

    大小不同的水果、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立体图形,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行几个小实验,考考大家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战吗?

    让我们来试试看。

    二、操作探究

    1、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

    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

    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

    引导学生发现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

    (2)教师出示两个档蔽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

    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的水多?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验证。

    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的水多。

    进一步明确: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

    引导学生思考:

    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

    引导学生比较、推想。操作验证。

    (4)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陆做。

    板书:体积

    追问: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吗?

    指名学生回答,再同桌互相举例。

    2、学习例7

    (1)出示两盒书

    引导学生观察,那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

    学生比较后回答。

    师:你们看,书的体积大,也就是书盒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大。

    这个书盒就是一个容积。

    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板书:容积

    追问:这两个书盒,谁的容积大一些?为什么?

    (2)试一试

    下面那个玻璃杯的容积大一些,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

    师: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积,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方法,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借助示意图,先由学生进行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演示验证。

    指名,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根据容积的意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三第1题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三堆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

    4、完成练习三第2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三第3题。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同桌互相检查交流。

    6、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五、作业

    完成《同步》相关练习。

    苏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仅供参考: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 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 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衫春+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宏斗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仅供参考:

    【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

    =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或绝耐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

    =96(人)

    45×96+680=5000(发)

    或50×96+200=5000(发)(答略)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

    =41(人)

    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 (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 (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 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 (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 〔(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植树问题公式】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 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

    =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 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

    百分之几?”

    解 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

    【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

    (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 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 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

    (10-3)×3×4=84(人)

    【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解 (1)用月利率求。

    3年=12月×3=36个月

    2400×(1+10.2%×36)

    =2400×1.3672

    =3281.28(元)

    (2)用年利率求。

    先把月利率变成年利率:

    10.2‰×12=12.24%

    再求本利和:

    2400×(1+12.24%×3)

    =2400×1.3672

    =3281.28(元)(答略)

    六年级上苏教版数学目录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掘汪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如运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长度单位换算渣散梁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江苏省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书

    百度知道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

    2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不是只有一种版本,有人教版、苏教版、西师版等众多版本。虽都是教材,枣轿不过也是有些区别的。1.教材内容。一本教材,看的就是内容,我的教材是人教版,我觉得内容很不迟岩稿错,例题很全面,课后习题也很丰富。不过不同教材的出版社不同,设计团队也不同,内容上多码孝少是有些不相同的。2.插画。今年人教版的插画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还是因为设计者的态度和无知傲慢,中国国旗也能画错,表情怪异的小孩子们身上穿着印着外国国旗的衣服。小孩子们口歪嘴斜,做着奇怪的表情,让人看了很不舒服。不过在人教版插画出事后,有人发出了苏教版的插图,真的很好看很可爱,插画还是苏教版的不错。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写成分数的形式称为有理数.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IaI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相加,取相同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负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除发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相反数

    都是数字或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积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不含字母的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皮克公式 S=a+1/2b-1

    2.等和数列之一: 5+6*(n-1)

    几何公式和定理(初中)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手碰码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毕哪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吵禅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实用: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这么多,看看哪个适合你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