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初中 > 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2024新版八年级物理

  • 八年级
  • 2024-12-20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水结成冰属于凝固。提醒: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有固态变成液态;后者表示一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2,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八年级上册政治考试要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⑶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6μm;1m=109nm

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

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四、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初二生物最尴尬一页

1.校长和英语老师一起去法国某中学访问,校长在礼堂讲话,英语老师做翻译。

校长:“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英语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校长:“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英语老师-_-!想了下说:“Good morning!”

校长:“早上好!”

英语老师:…… ==”汗

2.说有一只北极熊,因为雪地太刺眼了,必须要戴墨镜才能看东西, 可是他找不到墨镜,于是闭着眼睛爬来爬去在地上找,爬呀爬呀,把手脚都爬的脏兮兮的才找到墨镜。 戴上墨镜,对着镜子一照,这才发现:哦,原来我是一只熊猫

3.一只北极熊孤单的呆在冰上发呆,实在无聊就开始拔自己的毛玩,一根,两根,三根,最后拔的一根不剩,然后他就冷死了。

4.从前从前有一只鸟,他每天都会经过一片玉米田,但是很不幸的,有一天那片玉米田发生了火灾,所有的玉米都变成了爆米花!!!小鸟飞过去以后……以为下雪,就冷死了。

5.小明新理了发,第二天来到学校,同学们看到他的新发型,笑道:小明,你的头型好像个风筝哦!小明觉得很委屈,就跑到外面哭,哭着哭着,他就飞起来了。

6.蜘蛛爱上了蝴蝶,蝴蝶却拒绝了它,蜘蛛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蝴蝶说:我妈说了,整天在网上混的都不是好人.

7.夏日炎炎的一天,两只香蕉走在路上。

初二物理常见问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解析

一、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空气传播的。声音有响度和音调之分,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而音调则指声音的高低。此外,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kHz之间。

二、光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源发出的光经物体反射或折射后进入人眼,使我们能看见物体。光线在遇到物体界面时,部分被反射,部分被折射。我们学习的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的基础。

三、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物理变化中的状态变化。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了解这些变化的特点和条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四、电路基础知识

电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部分。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电流在电路中流动,形成闭合回路。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则是电流流动中的阻碍。欧姆定律是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物理易错题100道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光学基础知识

1. 光的直线传播: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掌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理解反射角的定义。

3. 平面镜成像: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像与物的关系、像的大小等。

二、物质的状态与变化

1. 物质的三种状态: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性。

2. 熔化与凝固: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3. 汽化与液化: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三、热学基础

1. 温度与热量: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热量的传递方向。

2. 内能与热量传递: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如何在不同物体之间传递的。

四、力学基础

1.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李树林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全部内容,以下为知识点总结内容:1. 物理基础 物理基础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主要分支,涵盖力、运动、热、光、电等基本概念和现象。2. 力与运动 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 热学 温度、热量、热能、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气体的状态方程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