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三者的中心大致调在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穿梭书海勤为舟,苦中有乐心亦欢。今朝自信入考场,立志书写好人生。才高八斗来答卷,学富五车才思敏。希望你 八年级 物理期末考试一举高中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大家快来看看吧。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12=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 的速度约为10m/s D.中学生平均质量约为80千克
2.一游客坐在逆流而上的轮船上说他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河岸 B.蓝天 C.轮船 D.流水
3.在如下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 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了
5.如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6.下列光图路正确的是( )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 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 水管被冻裂的
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8.小明同学学习了密度之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棒抽成铁丝质量变小 B.密闭容器中的冰块加热熔化后质量变小
C.一石块从平凉拿到北京质量变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1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日食 B猴子捞月 C.海市蜃楼 D.天空的彩虹
12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
2006年文通初二物理期末试卷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154963.html《初二上期期末物理试卷》 http://www.wuli.com.cn/2006/2006-10-26/20061026193433.html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内,每小题2分,2×13=26分)
1.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0g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
3.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6.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7.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是:()
8.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B.能杀死微生物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能进行遥控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要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
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3.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
4.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
5.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7.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
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吨=_________千克=_____________=毫克; 2米/秒=_________千米/时;
7.8克/厘米3=__________千克/米3; 1米=_____________微米。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波的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4,在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几种状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____________。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需要________热,但_______保持不变。
5,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如使镜面转动150角,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_。
6,将一发光点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则发光点发出的光经放大镜后变成_______光。如果放大镜的焦距是10厘米,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10厘米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7,一块1厘米厚的铁板质量是3.16千克,它的面积是_______厘米2 (铁的密度是 7.9×103 千克/米3)。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的全部内容,41.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2)选用的器材;(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