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初中 >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树,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树

  • 七年级
  • 2023-06-06
目录
  •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树
  • 七年级上册一到三单元知识树
  • 七年级上册知识树
  • 七年级历史1–20知识树
  • 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树

  •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树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一、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等十多类

    则蠢三:青铜器代表: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水平。雄伟端庄,气势凛然。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代表; 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3、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结构精妙,造型奇异,风格独特;纹饰上具有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二、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点是: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三:为了抵抗匈奴,巩固北部边防,秦朝初年,秦国修建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它是中国古代文孙消陪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灵渠”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三、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一:西汉时候,人们用麻造纸,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增加,成本大大降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二: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三:东汉时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数学专著。介绍的负数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四: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约1100年。

    姓名 朝代 领域 主要成就

    张仲景(医圣) 东汉 医学 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著名民间医生 东汉 医学 世界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五禽戏”

    贾思勰(农学家) 北魏 农学 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

    俪道元(地理学家) 北魏 地理学 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二)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桥游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三)

    1.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商周时期。大篆:西周晚期;战国发明毛笔,写在竹木简或帛上。

    2.历法:夏朝:就是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商朝历法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1个月。战国测定了24个节气。

    3.扁鹊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4.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世界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钟鼓之乐:编钟 湖北随州

    2 .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七年级上册一到三单元知识树

    为了方便初中生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下面我梳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卖世有所帮助。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1、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发展)→商周时期(繁荣)。

    2、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3、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4、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

    5、代表性青铜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

    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者:清朝官员王闹禅懿荣。

    3、地位: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6、有些青铜器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商鞅变法知识点

    1、背景:(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

    (2)新型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政治)。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内容:

    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1)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孔子介绍

    (1)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论语》(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

    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学;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影响: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5)评价: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中弯肢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

    2、目的:争夺帝位,战争性质由农民起义变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的斗争。

    3、知识拓展: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刘邦获胜而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七年级上册知识树

    步入初中以后我们就会接触到历史这门课程了,历史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需要我们记忆背诵的,而初中的课程比较多,想要抽出太多时间又不太现实,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换一换方法了,思维导图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图形和线将各课时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重点部分摘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逻辑,背诵起来也就比较简单了。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思维导图整理吧!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案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案例二喊宴让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案例三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框架图整理了,通过思维导图整理的历史知识点,都比较的清晰,不会像直接阅读课本上的信息太多,对于背诵记忆重点知识来说并不友好。而思维导图就能够做到一图打尽所有历史知识,帮助我们做到高效的记忆。好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思维导图整理就到祥桥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你郑局~

    七年级历史1–20知识树

    1.初一历史知识树

    ↑ 东晋 西晋←两晋↗ ↑ 吴 ↗ 魏←三国 ↘ ↑ 蜀 三国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 ↗ 民族大融合 东汉 ↑ ↑ 汉←秦 西汉 ↖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商鞅变法 ↑ ↗ 春秋五霸 封建社会的兴起→战国时期→秦汉时期 ↖ ↑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春秋战国 文字 ↑ ↗ ↖ 西周→ 东周 周朝←商朝←奴隶社会兴盛时期↗ ↑ 原始社会结束,夏朝→商朝 华夏文明 奴隶社会开始↗ ↖ ↑ 黄帝,炎帝 尧,舜,禹→夏朝 ↖ 原始社会的衰落↗ 儒家文化 ↑ ↖ 国家制度← 农耕文明 →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 ↑ 能人→直立人 ↗ 远谋人←早期人类→北京人→智人阶段。

    2.如何做一张知识树,七下历史

    这是七下历史朱雅培的知识点,建议你以大事件为主轴,建立一个知识树。

    谢谢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拆差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旅春皮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

    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

    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 ***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 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森迟七下P27)就是日本 *** 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 *** 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

    3.七年级暑假作业历史知识树

    一、朝代:隋、唐、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明、清。

    二、隋朝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2、隋朝最重要得贡献是“开凿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由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李春建造的“赵州桥”(河北赵县)4、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三.唐朝(618年)1,618年,唐 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2,为什么历史称李世民是明君? 答:因为他(1)节用戒奢(2)招贤用能(3)虚心纳谏,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进谏次数最多的被唐太宗­视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被少数民族称:“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5,中国历史唯一女皇武则天。开创殿试制度,创设武举,史称:“贞观遗风”。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6,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7,“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转衰的标志。

    8,“吐番”是藏族人的祖先。“回纥”是维尔族的族先。

    9,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指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10,唐太宗时玄 *** 游天竺求法。

    《大唐西域记》。11,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法。

    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12,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来中国和李白,王维结下友谊。

    13,李白称“诗仙”。杜甫称“诗圣”,他的诗为“诗史”。

    14,吴道子称“画圣”。《送子天王图》。

    ] 15,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有大量壁画,塑像。 四,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金,南宋。

    1,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开始。2,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辽(上京)3,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忭京,开封),(杯酒释兵权)4,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5,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西夏,(兴庆),(1044年宋夏和约)。6,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金(中都,北京)7,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难”。

    赵构宋高宗建南宋(临安)。8,南宋岳飞抗金,被赵构宋高宗,秦会杀害。

    文天祥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南宋。

    (魏晋南北朝开始)。10、宋朝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足”指“太湖流域”。“瓷都”景德镇。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2,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东京汴梁的繁荣景象。

    13,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14,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15,战国制成司南,北宋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经 *** 人传到欧洲。16,唐朝发明火药并用于战争,宋朝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1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英国李约瑟称它“中国科学史上的程里程碑”,称赞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18,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

    1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上自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20,两宋杰出的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1,为宋词打开新局面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22,元杂剧作家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五,元朝(1271年)1,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2,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大都:北京)。

    3,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河北属中书省)。5,元朝设彭湖巡查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 *** 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在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

    六、明朝1,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在中央废丞相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锦衣卫。

    明成祖设东厂,并迁都北京。2,“八股取士”: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有个人见解,作文包括8个固定的部分,叫“八股文”。

    3,影响:(1),它使科举考试更加规范化,考官有相对固定的评卷标准。(2),“八股文”形式呆板僵化,内容陈旧空洞,严重束缚考生的思想。

    4, 郑和下西洋:(1),条件与目的:明朝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为了加强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2)所经时间,次数,达到的国家和地区: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7次远航西洋。

    他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3)历史意义和评价:郑和下西洋开辟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中国与亚洲,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上历史提纲——必背部分一、远古居民1、元谋人:云南 170万年——我国最早2、北京人:北京 70—20万年 打制石器、天然火3、半坡人:陕西 粟(黄河流域) ——世界最早4、河姆渡人:浙江 稻(长江流域)三、传说时代1、人文始祖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禅让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尧舜禹传位。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3、大禹治水六、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齐桓公称霸 第7课 春秋五霸八、社会变革1、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重农轻商)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甲骨文(第9课)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3、司母戊鼎(第9课)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十、孔子与百家争鸣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 墨子:墨家,兼爱,非攻。孟子:儒家,仁政,民贵君轻。

    韩非子:法家,“法”治,中央集权。老子庄子: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十三、秦帝国的兴亡1、都江堰(第11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秦统一中国 原因:P64。意义: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陈胜、吴广起义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张楚。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十四、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3、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4、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5、评价秦始皇?十五、汉武帝大一统1、思想上: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3、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4、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5、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十六、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目的 联合西域2、西域都护:前60年(西汉末年)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3、丝绸之路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4、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十七、十八、秦汉文化1、蔡侯纸 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

    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2、佛教 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3、道教兴起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东汉末年。4、《史记》 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该书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二十、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 曹操对袁绍 曹操统一北方。2、赤壁之战 曹操对孙刘联军 ——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三国时期: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孙权,吴,建业。

    举例。

    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树

    有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实用才有价值意义。智商的高低体现知识多少,情商的高低体现能力的大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1

    一、商鞅变法: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

    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

    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2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帆答碧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说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文化上的贡献: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3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态举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举猛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4

    1、会不会制造,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

    4、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16、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1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8、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9、约公元前1600前,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0、公元前1046年,周商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5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人教版)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每个单元知识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