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那么,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需要充分的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观察、操作、学习多数停留在感知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展开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日常教学中,
数学发展到现代,分裂为两个方向,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弗雷格是前者的代表人物。之前的数学的任务是计算,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到了19世纪,随着数学抽象程度的增加,数学的任务变成了理解。当然这只是数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即纯粹数学的方向;之后,一般人不再弄得懂专业的数学,而数学的堂奥之处留给了专家。弗雷格要解决的问题是,从逻辑中推出数学,即给数学一个稳固的基础。他认为,“许多过去被看做是不证自明的东西,现在都需要证明。” 数学也是如此。凡是可以证明的地方,就必须通过证明而不是归纳来确证。弗雷格给自己的任务是,给数下一个定义,尽管过去人们以为它是不可定义的。康德认为,数学命题是先天综合命题。而弗雷格不这么认为,他指出,数学是分析命题。但是他同时认为,康德关于分析与综合的区分不足以穷尽所有命题。因为,可以找出一个句子,它并不包含在任何个别的定义之中,却可以从所有定义中逻辑地推出。那它就既不是分析判断也不是综合判断。事实上,康德低估了分析判断的价值,它并非不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个意义上,数学是分析命题。下面简单地谈一下弗雷格的正面立论。他认为,每个个别的数都是一个独立的对象。首先,他说明了数的给出包含着对一个概念的陈述。在“0这个数属于F这个概念”这个句子中,如果我们把F这个概念看成实实在在的主词,那么0只是谓词的一部分。如果把0、1、2这样的数看做概念的性质可能会改变它的意谓。比如在“木星有四颗卫星”这一描述中,“四”表面上是作为定语,事实上,更为准确的描述是“木星的卫星数是四”。这里,“是”的含义是“是与……相等”、“是与……同一”。这种等式形式是算术中的主要形式。所以,个别的数表现为独立的对象。然而,这种想法的困难是我们无法对数形成表象。弗雷格的反驳是,我们同样也无法形成我们与太阳的距离的表象,但这并不说明发现这一距离所依据的计算的正确性是不可靠的。当然,这一类比式的反驳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弗雷格进一步指出,“通过思维我们甚至常常超出可以形成表象的东西之外,而不因此失去我们推论的基础。” 因此,表象与被思考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可以是完全表面的,任意的和依据习惯的。就算我们无法对一个词的内涵形成表象,但这并非否定一个词的意谓。事实上,只有在完整的句子中词才有意谓,而数的独立性并不意谓数词脱离句子联系而表示某种东西。“如果句子作为整体有一个意义,就足够了;这样句子的诸部分也就得到它们的内涵。” 最后,弗雷格指出,认为数不是一个空间对象,这并不表明它不是一个对象。并非每个客观的对象都有一个空间位置。总之,他试图表明,数作为独立的对象是可能的。这是他关于数的定义的一个初始的考虑。弗雷格的策略是对数本身的一种拯救。当先贤们把数抛入世界之中,数总是与世界纠缠在一起。特别是到了康德,数开始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打交道。弗雷格所做的工作是证明数的独立性,数可以成为一个对象,尽管它和别的对象不大一样。尽管数可以成为世界中的秩序或规律,但它不必然如此。所以,弗雷格为数找到了它自己的居所(尽管不是空间)。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当今天上完四年级《买文具》的第一课时,我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种枯燥的关于数与代数的计算课,也能具有如此活跃的课堂氛围,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解着计算结果,诠释算法的多样性。忧的是布置的课堂作业与例题相仿的竖式题,学生计算顺利,但与例题稍有出入,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此刻,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讲还是不讲,讲就会影响下节的上课,不讲,学生有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想到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与此刻提笔做题面临的重重困难,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困惑了,讲与练怎么脱钩了?我着急了,反馈的作业交不上来,那怎么行? 我重新拿起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仔细阅读,加之以往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很快我找到了答案,数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通过它的学习,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师生共同互动生成的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良性发展,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这节数学课上,我们在讨论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4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情境图显示一个书包20元) 请听我的学生的回答:
学生(1): 可以买4个书包,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都缩小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只要算8除以2 等于4 ,那么80除以20 等于4。
学生(2):140元可以买7个书包,我是联系第一问这样想的,4个书包80元,8个书包肯定是160元,少了20元就是少了一个书包,那么就是7个书包。
学生(3):4个书包80元,还有60元,60元可以买3个书包,那么和在一起就是7个。
学生(4):老师,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算出来的。
在这当中,学生(2)是一个平时上课不怎么发言的孩子,今天竟能说得如此之好,我大力的表扬了他,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下课之后利用课间时间自己画了一幅画送给我,我更是感叹表扬的力量真大,孩子们也实在是太可爱了,同时他们的发言给这节课增添了光彩。练习题的训练尽管少了一些,尽管除到十位仍有余数不知该怎么做,但是教材在安排上具有很大的弹性,像这些学习内容至少需要2-3个课时,我可以在第二、三课时重点训练,技能上的训练可以用时间来弥补,可孩子们迸发出的思维火化我们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给予展示,而这正是让孩子们体验成功、体验被人认可的时刻,这难道不是我的收获吗?因此,对数学课得与失,我们是要重新给予审视!
评论一个玩劲舞的少女,前几天晚自习回家,被一辆卡车给撞死了,司机丧尽天良,把她的尸体拖进猪球场旁的小巷内奸污,随即逃跑.你看到这条消息后,请将它转发到3个百度贴吧,如果没发,你妈妈会在1个月后被汽车撞死,你爸爸会在1年后得绝症凄惨而亡,以后你的孩子一出生就是怪胎! 如果照上面的做了,全家平安,5天后,你喜欢的人会来找你!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的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