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小学 > 六年级

六年级数学教研课题,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 六年级
  • 2023-06-07
目录
  • 六年级下册教研课题有哪些
  • 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课题
  • 六年级数学研究主题
  • 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研课题

  • 六年级下册教研课题有哪些

    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要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搜凯宽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_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二、说学情孙余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世亮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给出信息,引入新课内容。

    二、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出示课件:数学门诊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三、情境教学新课

    1、学习例5,用正比例意_决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水资源。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结:水的单价一定,用水吨数与总价成正比例。

    2、教师提出问题。

    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屏幕。

    出示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课,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集合、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并通过探究,知道如何确定邮资,会寄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的重难点: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三、说教法学法

    1)、 以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呈现一些不同的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邮票上的图案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充分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凸现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出示国家邮局关于新含邮资的规定,使学生了解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并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第二,信函质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填写1克——100克的资费表格,确定100克以内的信函所支付的费用,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以仅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支付,那些不能。然后再小组合作,设计出一张符合要求(只用3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100克的信函)的邮票面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练习中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相似类型的习题,如最多用4张邮票支付不超过400克的信函,,除了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外,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在练习活动中,先小组合作再独立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 1 ) 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 ) 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的针对性很强,希望同学和老师都能够合理的使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有趣的平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属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杠杆平衡的规律,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规律后,设计了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规律,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杠杆平衡的规律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杠杆原理打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难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能使跷跷板平衡呢?【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以问题开始,从学生熟知的玩跷跷板活动中感到困惑,提出疑问:“怎样跷跷板就平衡了”,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小学数学六年级种子课课题可以选《1~5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 位置与方向》、《 圆柱与圆锥》等

    以《 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深刻的认识到迅缺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教师便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组成部分的认识。让学生自行拿出一张矩形的纸,试着将长方形的纸张经过旋转得到一个圆柱筒,学生在旋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圆柱桶是经过长方形的哪条轴旋转得到的,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开动大脑,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提高学生的智力。学生在动手操作过后,了解到圆柱的组成部分,侧面是由一个矩形旋转组成、底面是两个圆形,方便学生之后容易理解圆柱面积的的计算过程。随后,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只小木棒,和一个硬纸成了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耐敏直角边粘在亩亩辩小木棒上,在学生粘贴牢固之后,引导学生转动小木棒,观察感动后的图形形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圆锥,圆锥的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方便学生之后动手操作研究圆锥的体积与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课题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研究)格式: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穗孝激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慎正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猜袜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六年级数学研究主题

    可以选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地轮锋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者渗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

    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首桐脊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研课题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返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肆旁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3

    设计说明

    图形裂世橡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据此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

    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平面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大屏幕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本设计让学生画图前先利用学具实际操作,再在方格纸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将小旗、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若干张三角尺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风车)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课件演示风车旋转)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观察画面,探究简单图形的旋转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风车旋转过程中的同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三角形的每个顶点、每条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线段的长度没变,对应角的大小没变,点O的位置没变,相对应的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2.提问:根据上面的发现,你知道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可以怎样画吗?

    3.学生讨论,探究画法并汇报。

    (可以转化成线段旋转的方法来画,先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再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用线段旋转的方法画出关键线段旋转后的对应线段,然后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风车旋转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为后面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准备。

    ⊙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课件出示教材30页上面例题)。

    (1)先想象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再动手画一画。

    (2)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根据旗杆旋转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

    预设

    方法一用纸剪一面小旗或用学具代替小旗帮助思考,摆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小旗,再画。

    方法二先画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旗杆,再画小旗。

    (3)小结画法。

    配合课件演示小旗旋转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方法:①先找关键线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2.教学教材30页画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

    (1)读一读,题目中有什么要求?你准备怎么画?

    (2)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整个图形旋转后是什么形状?

    (4)做一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总结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获得对图形旋转运动的深刻理解,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4

    一、指导思想:

    学期即将结束,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已进入复习阶段,期末复习,如果不讲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那么对学生来说,就一定感到很乏味。所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很重要。为了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进一步理解认识倒数,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会应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四、复习措施:

    1、全面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一帮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的进行有效复习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复习进度安排:

    1、第15-16周:将知识点理顺,学生重温整册内容,并同步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平时错误或遗忘的内容。

    2、第17周:

    (1)计算的专项复习,尤其是简便计算和解方程。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专项复习,将平时的错题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分析错误点,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计算的专项复习,尤其是简便计算和解方程。

    (3)圆的专项复习,由于圆——这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主要是让学生注意在运用公式计算时的一些特殊性。

    (4)统计、数学广角复习。

    3、第18周:整册教材的模拟测试。

    4、第19周: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

    3=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0.4:=1.2:2=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