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初中 > 七年级 > 初一

初一代数式教案,七年级数学代数式教案

  • 初一
  • 2023-06-05
目录
  • 代数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教案
  • 代数式说课稿
  • 初一数学代数式教学设计
  • 代数式教案华东师大版
  • 代数式及其运算教案

  • 代数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教案

    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设计大全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阅读课本P53,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问题1: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行驶时间,这三个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

    问题2:用S表示圆的面积,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用含r的式子表示S和C.

    问题3:a和b表示两个有理数,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问题4:全班共有学生x人,其中女生人数占54%,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分别是多少?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合作交流陵帆以上问题、思考:

    (1)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2)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3.总结归纳:用字母表歼汪败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

    4.课本P54例1、P55例2.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有困难的学生组内讨论帮助.

    二、反馈练习

    1.课本P56练习第1~4题.

    2.能力提升练习.

    (1)一段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口宽a m,下底宽b m,渠深0.8 m,若这段水渠长为l m,修这条水渠需要挖土石方.?

    (2)一种袋装瓜子,其质量x(g)与售价c(元)之间有关数据如下表:

    瓜子质量(x g) 售价c(元) 100 2.4+0.5 200 4.8+0.5 300 7.2+0.5 400 9.6+0.5 500 12+0.5… …

    用含字母x的式子表示售价c是.?

    第2课时单项式

    教学目标:

    氏颤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正方体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体的棱长,则正方体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作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

    (1) ; (2)abc; (3)b2; (4)-5ab2;

    (5)y;(6)-xy2; (7)-5.

    3.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的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的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1)x+1;(2);(3)πr2;(4)-a2b.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1)-7xy2的系数是7;

    (2)-x2y3与x3没有系数;

    (3)-ab3c2的次数是0+3+2;

    (4)-a3的系数是-1;

    (5)-32x2y3的次数是7;

    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设计大全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会准确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意识,了解整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重点:多项式以及有关概念.

    2.难点:准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教 学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________元.

    (3)如图1,三角尺的面积为________.

    (4)如图2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 (2)

    五、新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_________;

    2.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_________;

    3.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_______;

    4.在多项式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概念不同,但又有联系,首先求出此多项式各项(单项式)的次数,次数最高的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一个多项式的最高次项可以不唯一,次高项也可以不唯一, 如,多项式3x2y- xy2+x2-xy-5中,最高次项为3x2y和-xy2,二次项也有2项,x2和-xy,这个多项式为二次五项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例如:100t,6a3,vt,-n,2x-3,3x+5y+2z等都是整式.

    例1.用多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项和次数.

    (1) 温度由t℃下降5℃后是_______℃.

    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设计大全三

    1.列代数式

    (1)若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体积为;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_____元(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千米;

    (4)设n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单项式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方便,使用的广泛性。)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为载体感悟单项式的特征,为归纳单项式概念作好准备)

    二、新授内容

    1、单项式

    通过上述特征的描述,从而概括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即由_____与______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单独_________或___________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abc;(3)b2;(4)-5ab2;(5)y+x;(6)-xy2;(7)-5。

    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设计大全四

    【教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 ,系数等概念,会指出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负系数的确定以及准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次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操作课件,展示章前图案以及字幕,学生观看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2)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要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要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所需要t小时,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3)在格里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列车在冻土地段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3=300(千米),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00×t=100t(千米).

    (2)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为2.1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2.1t(千米);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因此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20×2.1t+100t(千米).

    (3)在格里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小时,那么通过非冻土地段要(u-0.5)小时,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千米,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u+120(u-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为[100u-120(u-0.5)]千米.

    思路点拨:上述问题(1)可由学生自己完成,问题(2)、(3)先由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列式.

    上述的3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分别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通过本章学习,我们还可以将上述问题(2)、(3)进行加减运算,化简.

    kb2.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问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体积为_____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单价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____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_____.

    教师课堂巡视,关注中下程度的学生,及时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上面各问题的代数式分别是:6a2,a3,2.5x,vt,-n.

    观察上面各式中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面各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都是乘法运算,它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例如:6a2表示6×a2,a3表示1×a3,2.5x表示2.5×x,vt表示1×v×t,-n表示-1×n.

    像上面这样,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 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 -2,a, ,都是单项式,而 ,1+x都不是单项.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例如: 6a2的 系数是6,a3的系数是1,-n的系数是-1,- 的系数是- .

    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成前面,当一个单项式 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例如,2.5x中字母x的指数是1,2.5x是一次单项式;vt中字母v与t的指数和是2,vt是二次单项式,-ab2c中字母a、b、c的指数和是4,-ab2c是4次单项式.

    七年级数学《整式》教案设计大全相关文章:

    1.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2. 初一数学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3.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五篇

    4. 初一数学整式练习题及答案

    5. 初一数学复习知识:整式加减

    6.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7. 初一数学教程:整式

    8. 初一上册数学整式提高训练

    9. 初一数学整式手抄报

    代数式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例精选

    教学设计 是一个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稿激范例【1】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不利用,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

    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具体过程如下:

    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 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配芹地理解画法,提高学键卖袜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全等的认识。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 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7、布置作业:

    初一数学代数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教案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同类项,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能运用运算率去括号

    [考点归纳]

    考点1: 合并同类项 考点2: 去括号法则 考点3: 整式的加减

    [考点例题]

    例1.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4x2y-8xy2+7-4x2y+10xy2-4; (2)a2-2ab+b2+a2+2ab+b2.

    例2.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3(2s-5)+6s (2)3x-[5x-3( x-4)]

    (3)6a2-4ab-4(2a2+ ab) (4)

    例3.(1)已知一个多项式与a2-2a+1的和是a2 +a-1,求这个多项式。

    (2)已知A=2x2+y2+2z,B=x2-y2 +z ,求2(A-B)+B

    [当堂检测]

    1.将如图两个框中的同类项用线段连起来:

    2.当m=________时,-x3b2m与 x3b是同类项.

    3.如果5akb与-4a2b是同类项, 那么5akb+(-4a2b)=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B.只有系数不同的项,才是同类项

    C.-1与0.1是同类项 D.-x2y与xy2是同类项

    5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4x2y-8xy2+7-4x2y+10xy2-4; (2)a2-2ab+b2+a2+2ab+b2.

    2 先化简,再求值。

    (1)(5a2-3b2)+(a2-b2)- (5a2-2b2) 其中a=-1,b=1

    (2)9a3-[-6a2+2(—a3- a2)] 其中a=-2

    3. 且

    求 的值。

    [课外练习]

    1.下列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

    A.8a-3a=5B. 7a2+2a3=9a2 C. 3ab2-2a2b=ab2D. 3a2b-2ba2=a2b

    2.ab减去 等于 ( )

    A. ; B. ;

    C. ; D.

    3.当 与 时,代数式 的两个值 ( )

    A.相等; B.互为倒数;

    C.互为相反数; D.既不相等也不姿扮互为相反数

    4下列各题中,去括号正确的是 ( )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

    过程方法: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简单同类项的合并。

    情感态度:运用类比的数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探究能力,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互动交流法、小组研讨法 教迹知学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教 学 互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问题1】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鹿与鹿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什么不把老虎与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超市里又为什么把各种物品摆放在不同的柜台上?这些说明什么常识道理?

    【问题2】青藏铁路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用时间的 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 小时,你能用含 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迹州灶吗?

    学生活动: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存在于生活中。

    在具体情境中用整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学生思考并回答: 100 +252t

    【问题3】式子100 +252 能化简吗?依据是什么?

    探究1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探究2

    (1) ( )

    (2) ( )

    (3) ( )

    学生活动: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提问,想一想:1.上面三个多项式有哪些单项式组成?

    2.每个多项式中的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运算吗?

    观察多项式中各项的特点,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1、玩一玩:找同类项朋友

    方法:1、现在,黑板上有16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

    2、同学们把认为是同类项的卡片用数字序号 找出来;

    3、请其他同学做裁判,看看他们有没有找错朋友。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找出答案,明确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待学生完成后,叫学生回答,确认。

    【问题4】

    试一试:试着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这个多项式中含有哪些项?

    各项的系数是多少?

    那些项可以合并成一项?为什么?

    类比有理数的运算,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

    注意:(1) 合并的前提是同类项。

    (2) 合并指的是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3) 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下,师生合作得出结论,共同归纳总结。

    3.练一练:下列计算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叫个别同学回答。 提出问题3,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解决探究1.

    独立完成探究1中的(1),并对(2)进行分组讨论.

    通过对探究1和探究2的探讨,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学生接受同类项的定义不是很难,但是做到判断无误却很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同类项判断标准,使学生通过甄别、比较,逐步提高准确度和熟练程度.

    提出问题4,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得出合并同类项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1) ;

    (2) ;

    (3) .

    解(1)

    (2)

    (3)

    【例2 】 (1) 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 ;

    (2) 求多项式 的值,其中 ,b=2,c=-3的值。解:(1)

    (2)

    【例3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教案设计三

    知 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 化简 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类比思想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时,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备 注[活动1]

    [活动2]

    讲授新课

    我们 知道,化简有括号的式子首先应去掉括号,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1)20(a+b)= -20(a+b)=

    比较上面两式,你能发现 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去括号时要对括号里的每一项的符号都要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 后仍有几项。

    学生尝试将引言中的题目解答。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教案设计四

    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

    1、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a(b-c)=

    3(x-1)=

    -1×(x-1)=

    -(x-1)=

    如何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上面的括号?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二、设问导读

    阅读教材P66——68完成下列问题:

    在教材上, eq oac(○,1) 式合 eq oac(○,2) 式是怎样化简的?八花间过程补充完整。

    eq oac(○,1) 100t+120(t-0.5)

    =100t+120t+120×( )

    =

    eq oac(○,2) 100t-120(t-0.5)

    =100t-120t-120×( )

    =

    复述教材去括号法则。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是 与 分别乘以(x-3)。

    阅读例4和5.

    在教材例4中(2)的第二个括号前的因数是 ,计算时应当注意什么?

    在教材例5中,式子2(50+a)和2(50-a)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括号?不加行吗?

    三、自我检测

    判断下列各等式是否正确。

    (1)2(3x+y)=6x+y ( ) (2)6(x-2)=6x-12 ( )

    (3) -7(x+3)= -7x+21 ( ) (4)8(a+1)=8a+1 ( )

    (5) -(a-10)= -a-10 ( ) (6) -a+b=-(b+a) ( )

    (7)2-3x=-(3x-2)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五篇

    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3.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

    4.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5. 幼儿园数学加减法教案

    6. 数学初一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7. 初一数学教程:整式的加减

    8.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

    9. 七年级数学学习:整式的加减(上)

    10.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代数式教案华东师大版

    作为轿喊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教案。如何做一个好的教案,提起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是范文栏目的我为大家准备的初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代数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 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 ,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如:2,m都是代数式.

    等都不是代数式.

    3.教学难点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的数量关系,即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一定要理清代数式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顺序。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如:说出代数式7(a-3)的意义。

    分析 7(a-3)读成7乘a减3,这样就产生歧义,究竟是7a-3呢?还是7(a-3)呢?有模棱两可之感。代数式7(a-3)的最后运算是积,应把a-3作为一个整体。所以,7(a-3)的意义是7与(a-3)的积。

    4.书写代数式的注意事项:

    (1)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乘号简写作“·”或省略不写,同时要求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

    如3×a ,应写作3.a 或写作3a ,a×b 应写作3.a 或写作ab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FormatImgID_0#

    .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

    (2)代数式中有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3)含有加减运算的代数式需注明单位时,一定要把整个式子括起来.

    5.对本节例题的分析:

    例1是用代数式表示几个比较简单的数量关系唤颤,这些小学都学过.比较复杂一些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表示,课文安排在下一节中专门介绍.

    例2是说出一些比较简单的代数式的意义.因为代数式中用字母表示数,所以把字母也看成数,一种特殊的数,就可以像看待原来比较熟悉的数式一样,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只是另外还要考虑乘号可能省略等新规定而已.

    6.教法建议

    (1)因为这一章知识大部分在小学学习过,讲授新课之前要先复习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代数的衔接,使学生有一个良好闭链野的开端。

    (2)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首先要给学生多举例子(学生比较熟悉、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代数式,理清代数式中的运算和运算顺序,才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从而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普遍性、简明性,也为列代数式做准备。

    (3)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老师可选用一些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老师在讲解第一节之前,一定要对全章内容和课时安排有一个了解,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只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教给学生的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5)因为是新学期代数的第一节课,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才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呢?首先,你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比,英语口语好的老师,可以用英语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为学生说一段祝福语。第二,上课时尽量使用多种语言与学生交流,其中包括情感语言(眉目语言、手势语言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7.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们?

    (通过启发、归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五种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2)乘法交换律 a·b=b·a;

    (3)加法结合律 (a+b)+c=a+(b+c);

    (4)乘法结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指出:(1)“×”也可以写成“·”号或者省略不写,但数与数之间相乘,一般仍用“×”;

    (2)上面各种运算律中,所用到的字母a,b,c都是表示数的字母,它代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切数

    2(投影)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时,骑车要1小时,乘汽车要0.25小时,试问步行、骑车、乘汽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若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ν表示速度,你能用s与t表示ν吗?

    4(投影)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用I厘米表示周长,则I=4a厘米;用S平方厘米表示面积,则S=a2平方厘米)

    此时,教师应指出:(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或数的关系,简明的表示出来;(2)在公式与中,用字母表示数也会给运算带来方便;(3)像上面出现的a,5,15÷3,4a,a+b,s/t 以及a2等等都叫代数式.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数式呢?代数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单独的一个字母以及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学习代数,首先要学习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明确代数上的意义

    2举例说明

    例1 填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______册;

    (2)温度由t℃下降到2℃后是_________℃;

    (3)棱长是a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4)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____千克

    (此例题用投影给出,学生口答完成)

    解:(1)12n; (2)(t-2); (3)a3; (4)(1+10%)m

    例2 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解:(1)2a+3的意义是2a与3的和;(2)2(a+3)的意义是2与(a+3)的积;

    (5)a2+b2的意义是a,b的平方的和;(6)(a+b)2的意义是a与b的和的平方

    说明:(1)本题应由教师示范来完成;

    (2)对于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如第(1)小题也可以说成“a的2倍加上3”或“a的2倍与3的和”等等

    例3 用代数式表示:

    (1)m与n的和除以10的商;

    (2)m与5n的差的平方;

    (3)x的2倍与y的和;

    (4)ν的立方与t的3倍的积

    分析:用代数式表示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要注意:①弄清代数式中括号的使用;②字母与数字做乘积时,习惯上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投影)

    (1)n箱苹果重p千克,每箱重_____千克;

    (2)甲身高a厘米,乙比甲矮b厘米,那么乙的身高为_____厘米;

    (3)底为a,高为h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

    (4)全校学生人数是x,其中女生占48%?则女生人数是____,男生人数是____

    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投影)

    3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x与y的和; (2)x的平方与y的立方的差;

    (3)a的60%与b的2倍的和; (4)a除以2的商与b除3的商的和

    五、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提出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叫代数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①代数式实际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数字一样也可以进行运算;②在代数式和运算结果中,如有单位时,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六、作业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的a,b,c,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岁时,王华的年龄是多少?

    3飞机的速度是汽车的40倍,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3 ,若汽车的速度是ν千米/时,那么,飞机与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a千克大米的售价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

    5圆的半径是R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6用代数式表示:

    (1)长为a,宽为b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2)宽为b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的周长;

    (3)长是a米,宽是长的1/3 的长方形的周长;

    (4)宽为b米,长比宽多2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代数式》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让学生经历代数式概念的产生过程,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② 使学生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代数式这一数学模型去表示和

    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使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② 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如何进行数学学习,变"学会"为"会学".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 渗透代数式的模型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②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踏实细致、独立思考、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③ 利用实际情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概念和列代数式.

    突出重点措施:

    (1)通过比较--判别--交流--构造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代数式概念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通过"根据语言表述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和"把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用语言表述"两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归纳,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经验.

    2) 教学难点: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突破难点策略:

    (1)分三步分散难点①引入时设计大量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代数式存在的普遍性.②让学生给自己构造的一些简单代数式赋予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代数式的模型思想。③通过"开动脑筋齐探索"和"返程路上解疑问"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FLASH演示情景,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突破代数式的应用瓶颈.

    3、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纪念馆的照片,简单介绍鲁迅其人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并请学生做导游,点出这节课的主线:边参观鲁迅纪念馆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沿参观旅程依此遇到下列问题:

    1、大家知道鲁迅纪念馆距学校有多远吗?若鲁迅纪念馆距学校s千米,校车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那么经多少小时后到达博物馆?

    2、买门票.鲁迅纪念馆门票价格为:成人每人60元,学生每人40元.如果让你去买门票,你该怎么买?我们有a个老师b个学生,买门票需付多少钱呢?

    3、在参观时了解到了纪念馆的一些情况:

    (1)鲁迅纪念馆共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等4个开放场所,建筑面积分别为a,b,c,d平方米.,你知道平均每个场所有多少平方米吗?

    (2)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呈长方形,东西长m米,宽n米,共展出鲁迅生平展品p件. 那么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占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呢?平均每平方米展出了多少件展品呢?

    让学生根据情景列出算式.

    【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参观的旅程.

    【生】:成为参观旅程的主角,依次解决旅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师】:在点出字母表示数后引导学生列算式.并回顾前一节中的书写规定,突出书写的规范性.

    由学生熟悉的鲁迅纪念馆引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突出数学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做导游,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碰到的一些数学问题都是在旅途中出现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习的内动力,也使学生意识到代数式的普遍性.1、2两题的设计是为了渗透代数式的普遍意义。

    1)类比旧知探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所列的算式:

    它们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区别?点出课题(板书课题)

    概念:像 这样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先判别下列哪些是代数式?再你对代数式构成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并与以前学过的算式相比较,得出概念.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点明代数式的构成。

    让学生经历代数式概念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概念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会"为"会学"。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动手计算再探新知

    欢乐游戏巩固新知

    对代数式构成的理解:

    (1)一个代数式由数、表示数的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 这里的运算指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6种运算.

    (2)为了今后研究和表述方便,规定单独一个数或者字母也称代数式.

    2)大家一起来列式:

    用代数式表示:

    (1) x的3倍与3的差;

    (2) x的 倍与y的一半的和;

    (3)2a的立方根;

    (4)a与b的和的平方;

    (5)a与b的平方的和.;

    (6)a与b两数的平方和.

    巩固练习:用代数式表示:

    (1) a与b的 的和 ;

    (2) m与n两数的倒数差;

    (3) 除 所得的商;

    (4)x与1的差的平方根.

    教师在讲评时突出代数式的书写规范及列代数式的注意点,点明各种运算的意义:"+"--和,"-"--差,"×"--积,"÷"--商.

    3)聪明才智共编式

    请根据下列数字与字母,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编写出几个你喜欢的代数式,并试着用语言表述所编代数式的意义.

    以小组为单位,先互相交流编写的代数式及其意义,然后挑选1-2个简单的代数式,结合生活实际,试着赋予代数式实际意义,并在组内交流.

    4)开动脑筋齐探索

    各小组选取下列的1个主题作为小组的探索内容,小组成员先自主探索,想想各主题还能引伸出哪些问题,再在组内交流。

    主题1:用代数式表示偶数、奇数;(提示:可考虑如何表示三个连续偶数等)

    主题2:下图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中作的图,它由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史称"弦图",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在北京召开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TCM-2002)把它作为会标.请你用代数式表示出大正方形的面积.(提示:想一想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主题3: 摆火柴梗游戏:如下图,用火柴梗摆出一个三角形至少需3根火柴梗,摆出2个三角形至少需5根火柴梗,摆出3个三角形至少需7根火柴梗......请你以此探索:摆出10个三角形至少需多少火柴梗?摆出n个三角形呢?(提示:如果摆成正方形呢?)

    游戏之中验真知

    游戏-你选我砸共过关:8个金蛋中任选其中一个金蛋,如果出现金花,大家鼓掌PASS,否则你必须回答其中的问题(你可以自己作答,也可以求助本组同学).

    (1)列代数式:a与b的差的倒数

    (2)说出代数式:(a+b)(a-b)的意义

    (3)已知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1.若设乙数为x,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甲数.变式:若设甲数为x,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乙数.

    (4)纪念馆外一五彩花圃的形状如图,则花圃的面积为_______.

    【生】:观察,类比,在判别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交流.

    【生】:举手发言,解决问题.

    【师】:引导学生注意每题的关键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并进行及时评价.

    【生】:构造代数式,交流代数式的意义,并用生活经验对所构造代数式进行解释.

    【师】:引导学生把意义表达清楚,多作鼓励,进行多元评价.

    【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代表发言,辩论交流.

    【师】:及时评价。

    【生】:选择金蛋号,回答里面的问题,其它同学思考,提供帮助

    【师】:代为砸蛋

    用代数式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是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各种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里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关键是让学生学扎实,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使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通过"根据语言表述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和"把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用语言表述"两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归纳,强化了代数式的符号性,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经验.同时,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也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发展性。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赋予代数式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代数式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主题1:突出代数式的普遍意义,渗透集合思想。

    主题2:渗透数学人文和爱国情怀,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数学发现就在我们身边,体验数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主题3:突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意识到玩也可以玩出数学来,渗透数学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解决难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讨交流中都有收获.

    激发兴趣,活跃氛围,巩固知识,学中玩,玩中学.

    返程途中解决难题返程路上解疑问

    参观完纪念馆后大家乘校车返回学校,校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计划t小时后回到学校,现因道路通畅,校车的速度增加v千米/小时,那么回到学校需多少时间?

    【师】:指导学生分析题目。

    【生】:解决问题.聆听别人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经验。

    首尾呼应,整个旅程有始有终.进一步突出学习代数式的目的:解决实际问题.

    你说我说清点收获 你说我讲共交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游览了鲁迅纪念馆,一路下来收获不小吧!你的感受,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怎么样?……

    1、代数式的概念

    2、列代数式的要求

    3、代数式的应用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进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去.

    【生】:交流感受,体会收获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作适当归纳,并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作多元评价。

    学生谈感受,教师作补充,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

    4、课后拓展 课后延伸促提高

    1、阅读课本P90-92内容.

    2、做课本P92的作业题和作业本作业(A、B组题必做,C组题选做)

    3、收集并整理生活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例子,并在组内交流.

    课内引申到课外,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1、以落实课程标准为终极目标;以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完善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为依托;以学生的积极动脑、动口为主线来构建本课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

    2、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原则设计整节课.

    3、突出新知识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

    (二)主要理念:

    1、重视情景创设,注重知识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原则.

    1、 突出数学学习内容的的现实性、有价值性和富有挑战性.

    2、 注重数学与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整合.

    3、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多元评价.

    (三)设计思路:

    1、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前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以参观鲁迅纪念馆为主线,把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始至终都置身于参观游玩之中,却又紧紧围绕学习,仿佛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中来学习新知识.

    2、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总结新的知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使新概念的得出不觉得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得到桃子。

    3、通过对"根据语言表述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和"把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用语言表述"两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归纳,使学生对列代数式有更深入的体会,实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4、设计游戏活动-砸金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巩固、深化过程,引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5、通过对开放性问题(如结合生活经验列举代数式)、自主探究题、拓展创新题(如金蛋中的题目)等的设计,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代数式及其运算教案

    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下面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教学 方法 :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

    ⑴5个人+8个人=

    ⑵5只羊+8只羊=

    ⑶5个人+8只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学生尝试按种类、颜色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一方面可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体现分类的思想方法。)

    2、观察下列各单辩悉项式,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为一类。

    8x2y,-mn2,5a,-x2y,7mn2,,9a,-,0,0.4mn2,,2xy2。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教师巡视后把不同的分类方法投影显示。

    要求学生观察归为一类的式子,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学生说出各自的分类标准,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逗禅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同类项的定义:

    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8x2y与-x2y可以归为一类,2xy2与-可以归为一类,-mn2、7mn2与0.4mn2可以归为一类,5a与9a可以归为一类,还有、0与也可以归为一类。8x2y与-x2y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1;同样地,2xy2与-也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1,y的指数都是2。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similar terms)。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前面提到的、0与也是同类项。

    通过特征的讲述,选择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作为研究对象,并称它们为同类项。(板书课题:同类项。)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同类项概念,可设问同类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的同类项概念以及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与3mx是同类项。 ( ) (2)2ab与-5ab是同类项。 ( )

    (3)3x2y与-yx2是同类项。 ( ) (4)5ab2与-2ab2c是同类项。 ( )

    (5)23与32是同类项。 ( )

    (这组判断题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其中第(3)题满足同类山灶尘项的条件,只要运用乘法交换律即可;第(5)题两个都是常数项属于同类项。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单看指数不同,误认为不是同类项。)

    例2:游戏:

    规则: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来源:学|科|网Z|X|X|K]

    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

    可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程式化做法,并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透彻理解知识,这种形式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学生通过一定的尝试后,能得出只要改变单项式的系数,即可得到其同类项,实际是抓住了同类项概念中的两个“相同”,从而深刻揭示了概念的内涵。)

    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3x2y-2xy2+xy2-yx2。

    解:(1)3x与-2x是同类项,-2y与3y是同类项,1与-5是同类项。

    (2)3x2y与-yx2是同类项,-2xy2与xy2是同类项。

    例4:k取何值时,3xky与-x2y是同类项?

    解:要使3xky与-x2y是同类项,这两项中x的次数必须相等,即 k=2。所以当k=2时,3xky与-x2y是同类项。

    例5: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s+t)-(s-t)-(s+t)+(s-t);

    (2)2(s-t)+3(s-t)2-5(s-t)-8(s-t)2+s-t。

    解:略。

    (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上面三个例题,例3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由教师标出不同的下划线,并运用投影仪打出书面解答,为合并同类项作准备。例4让学生明确同类项中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例5必须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

    (通过变式训练,可进一步明晰“同类项”的意义,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识别能力。)

    6.五分钟测试:

    1、请写出2ab2c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

    (学生先在课本上解答,再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三、课堂小结:[

    ①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会写出一个单项式的同类项,会判断同类项。

    ②这堂课运用到分类思想和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③学习同类项的用途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为下一课的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应使知识条理化、化,应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运用.采用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点拨的课堂小结方式,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堂作业:

    若2amb2m+3n与a2n-3b8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则m与 n的值分别是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小组讨论,把一些实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这个概念,并通过练习、游戏、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同类项。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

    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探究、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化简

    -(+5) +(+5) -(-7) +(-7)

    2. 去括号

    ① -(3- 7) ② +(3- 7)

    二、探索新知

    想一想:根据分配律,你能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吗?

    ①+(- a+c) ② - (- a+c)

    ③ +(a-b+c) ④ -(a-b+c)

    观察这两组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的,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 - ”号的,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三、巩固练习:

    (1)去括号:

    a+(b-c)= _______ a- (b-c)= ______

    a+(- b+c)= _______ a- (- b+c)= ______

    (2)判断正误

    a-(b+c)=a-b+c ( )

    a-(b-c)=a-b-c ( )

    2b+(-3a+1)=2b-3a-1 ( )

    3a-(3b-c)=3a-3b+c ( )

    四、例题学习: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

    +3(a - b+c) - 3(a - b+c)

    五、课堂检测:

    去括号:

    ① 9(x-z) ②-3(-b+c) ③ 4(-a+b-c) ④ -7(-x-y+z)

    六、课堂小结

    去括号时应注意的事项:

    (1)、去括号时应先判断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

    (2)、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要么全变号,要么全不变号。

    (3)、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70页习题2.2 第2,3题

    选做题:课本70页 习题2.2 第4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三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 明其中 的算理,发 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 规律的问 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

    通过 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 子,摆 第3个需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 题吗?小组讨论。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例题讲解:

    练习:1、计算:

    (1)(11x3-2x2)+2(x3-x2) (2)(3a2+2a-6)-3(a2-1)

    (3)x-(1-2x+x2)+(-1-x2) (4)(8x y-3x2)-5xy-2(3xy-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 (2)A-3B

    Ⅲ.做一做

    P11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Ⅴ.课后作业

    P12习题1.3:1(2)、(3)、(6),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2)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VI.教学后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四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5)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

    (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习。

    (五)学生学习易错点分析:

    (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 是单项式。

    (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 的系数是4.

    (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的次数是0.

    (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是单项式。

    (5)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 的次数是7.

    (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 的项分别为 .

    (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

    (8)忽视同类项的定义,误认为2x3y4与-y4x3不是同类项。

    (9)合并同类项时,误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

    (10) 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

    (11)两整式相减时,忽略加括号。

    (六)教学建议:

    (1)了解整式并学好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法,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而同类项及其合并是以单项式为基础的,所以,单项式的概念或意义是完成合并的关键。

    (2)单项式与多项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先讲单项式、后讲多项式,然后概括为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对于单项式的系数,仅限于数字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这点务求仔细体会,切不可加以引申,而多项式没有系数;对于次数,单项式的次数指,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单项式)的次数,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是: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不要把常数 作为字母,单项式x的系数是1,且单独一个数(零次单项式)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对于0也是一个单项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含它前面得符号;单项式和多项式得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3)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先把同类项分别作上记号,然后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合并后把多项式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当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后为0;

    (4)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中要加以注意的“两同”?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深入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又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教材中通过一个探究问题(三个填空题)的引入,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出判断同类项的 “两同”标准: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至少有两个,单项式不叫同类项。

    (5)其它注意事项:

    ①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③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

    (七)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单项式

    第2课时 多项式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

    第4课时 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

    第5课时 整式的加减(3)------一般步骤

    第6课时 整式的加减(4)------化简求值

    第7课时 数学活动

    第8课时 复习课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五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