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小学语文20分钟片段教学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模板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万能模式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10分钟 小学语文十分钟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知早搏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睁腔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搭祥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下面根据新旧教材不同年级中,两位教师的课堂处理实录,比较学生在对古诗诗意的理解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一、教学片段一
1、师:春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
生1:暖暖的,已经没有冬天冷了。
生2:很舒服。
2、出示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读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3、二月春风为什么像剪刀?自由读读古诗,指名说。
4、“绿丝绦”是什么意思?
5、谁能把“万条垂下绿丝绦”美美地读一读?
6、春风还裁出了什么?齐读最后两句。
7、谁见过细细的柳叶?这样细细的柳叶需要什么样的剪刀?需要谁来裁?
8、春风不仅裁出了细叶,还裁出了什么?(柳树)指名看图读第一句话。
9、“碧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绿而用“碧”?
10、谁来读读第一句话?自由读全诗,配乐齐诵。
11、想象:春风还会裁出什么?(绿草、花朵、竹子、梨花)
小结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师从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二月春风为什么像剪刀?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注意通过指导学生用“美美的”朗读来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随后,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引发学生想象还裁出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教学片段二
1、自由读读古诗,觉得美的地方用笔圈圈、划划。
2、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妆的意思是打扮。
生2:垂是垂下,向下挂下来的意思。
3、再读读第一、二句话,美在哪里?
生1:美在柳枝像绿丝带一样随风飘动。
生2:绿的颜色让人看了觉得清凉舒服。
生3:柳枝细长柔嫩,样子很漂亮。
生4:像丝带一样很有光泽。
4、能不能读得更美?为什么把“一树高”读得那么美?
5、小结:一、二两句写出了柳条的美,美在:色如碧玉,形如丝绦
6、各自在书上写一段感受到的美的句子。(出示四幅画面,展开想象写出画的美。)
生1:柳叶像碧玉一样装点了柳枝,千万条柳枝垂下来,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生2:……
7、同学们写得真美,诗人用14个字写出了柳树形状、颜色的美,你还体会到什么美?读读余下的两句诗。
8、这里的“裁”为什么不用“剪”?试读。
9、这是怎样的一“裁”?
生1:随便地一裁。
生2:巧妙地一裁。
10、这一“裁”,裁出了什么?
生1:裁来了燕子。
生2:裁来了青的草,红的花,一个五颜六色的'春天。
11、在“裁”前面加两个字?(神奇、巧妙──)
加四个字?(生机勃勃、巧夺天工)
12、扩展阅读:谁把柔丝染嫩黄?大文章!齐诵。
13、看录像片段体会。
教师在处理古诗时,以“美”字为着眼点,不断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诸如“绿丝绦”、“一树高”等词的反复咀嚼,发挥想象,使学生在理解诗中词意的基础上,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精准与精妙。同样,在三、四两句的教学中,教师也以诗眼“裁”字入手,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潇洒、大气的内在意蕴。
纵观两位教师处理古诗的方法,都能发现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探究的可贵实践。整个教学流程中,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及生本对话等方面,均能体现出新课标带给师生的可喜变化。新教材第六册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对诗人所抒发的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充满赞美的感情的体会,而原教材第八册的教师,更侧重于通过落实字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体现在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上,后一位教师的学生更能把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而前一位教师的学生,对诗局毕人所要抒清悔发的感情,领会得更加到位。也许,这就是广大教师在追求完美过程桐正芹中所不可避免的遗憾吧!
读课文了解大致内缺燃陵容,针对内容找关键语句,找关键词,体会其好处,若需要,则要进行同义词或段悔反义词的训练,伏戚还要进行相关的仿写,等等。总之,不同的片段应有其不同的方法。
首先要历销弄清你要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低段(一、二年级),小学中段(三、四年级),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各学段的教学重难点是不一样的。
一、二年级注重字词巧卜教学,语文教学片段可以偏重字词,重点教学生字的音,形,义。也就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读生字字音,能按笔顺书写,能理解生字的字义,能运用。课堂教学中,把识字记字的方法教给孩子放手,让孩子来说怎样记这个生肢宽游字的。书写的时候,做到三步:先观察,再练写,最后对照。即先观察生字表中范字占格,第二步,自己照范字练习描红练习第三部自己写好字,对照范字检查自己写的美观规范吗?片段教学中要注重留够时间给孩子写字,展示孩子写好的字,评价孩子的书写中的问题。
片段教学重在展示困敏晌教者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汪锋握程度,通常是通过教者对文本的某一环节的课堂预设进行的自导自演的过程;而教学片断则拿行是截取课堂实况的某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