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小学 > 三年级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 三年级
  • 2023-05-26
目录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 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医生的心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 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 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孝旁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平时是怎么看病的?

    2. 怎样与医生交谈的?

    3. 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

    4. 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

    5. 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

    二、读课文,解决疑问

    1、 读后解疑

    2、 这位医生是—— 学习生字“德”

    3、 读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 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

    5、 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

    6、 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7、 自读。

    8、 同桌互读。

    9、 师生配合读

    10、读课文第14小节。

    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体会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九色鹿》

    教学目的: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鹿”、“颜”、“湖”、“感”、“激”、“性”、“宫”、“愤”、“危”等9个 生词,描写“感”、“激”“性”、 “危”等5个生词,积累词语“颜色”、“感激”、“性命”、“寻找”、“危险”、“忘恩负义”、“又气又愤”等7个新词语。

    2、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读通句子。

    3、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大意

    4、 懂得为人要讲诚信,决不能做背信弃义之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迎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照片)——九色鹿(板书)。同学 们有没有觉得这只鹿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鹿不一样?

    2、 学生交流:我们平时见到的鹿只有一种颜色——黄色的,而这只鹿的毛有九种颜色。

    3、 出示: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

    师:一只鹿有九种颜色,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鹿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 的话简单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 出示填空: 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他的毛有 ,它的角像 。 有一天,湖里漂来一个人,它赶快 。 可那个人为了 ,出卖了九色鹿。九色鹿不见了,而那个人 。

    3、 学生交流

    4、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现在,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入九色鹿的世界,看看到底发 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兆袭读

    1、 师: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它头上的两只角非常的与众不同,像雪花一样白。 请同学们用:他的 像 。

    2、学生交流: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她的皮肤像雪花一样白。/ 他的眼睛像月亮一样明亮。/ 他的头发像芝麻一样黑„„

    3、学习生字:鹿:半包围结构广字头;颜,左右结构页字旁,提醒同学左边是三个撇;湖,左中右结构三点水,因为湖里面盛满了水,所以是三点水。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节,注意九色鹿和那个人不同的语气。师出示九色鹿和那个人的话,指导朗读。

    5、学习生字:感激:解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请同学们什么时候你们会感激他人或是受到巧猜橡别人的感激)性:左右结构竖心旁,提醒同学分辨女字旁的姓。(板书:性命/姓名)

    6、师:九色鹿将那个人成功地救了起来,只让那个人保守秘密就离开了。那故事是不是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请小朋友们看课文的第三、四、五、六小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指名分段朗读)

    (1)师:有一天,国王贴皇榜寻找九色鹿,如果谁能找到九色鹿,就赏他很多很多金子。这时候,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他有没有遵守当初的约定保守秘密呢? 出示:那个人 ,因为。

    (2)学生交流:那个人没有遵守约定而且带着国王去森林找九色鹿,因为他想得到国王赏赐的金子。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值得我们学习吗?如果你是他,你又会怎么做呢?

    (4)学生交流:忘恩负义(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守信用),见利忘义(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师板书)

    (5)师:国王他们在湖边果真发现了九色鹿。当九色鹿看到那个人的时候,它会是什么心情呢?

    (6)学生交流:(板书:气愤极了) 词语解释:生气愤恨。(请同学想想它的近义词:愤怒/气愤/生气/愤怒/愤恨)

    (7)出示九色鹿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感情到位。

    (8)师:国王听到九色鹿居然开口说话了,认为这是一只神鹿。可是,这只神鹿突然之间不见了,国王那时候是又气又恨,就把那个人扔进了湖里。可见,那个忘恩负义的人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9)学习生字:宫:上中下结构宝盖头,注意宝盖头下面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口; 危险:解释: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反义词: 安全)

    三、课外拓展,训练语言

    1、师:现在,九色鹿的故事讲完了。如果你们是九色鹿,你们会对那个忘恩负义的人说什 么呢?

    2、学生交流: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要做个诚实守信用的人。

    四、总结

    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要像那忘恩负义的人一样,见利忘义,不遵守约定,而要说到做到,守信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海中救援》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3个,句子2句。

    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 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海边的渔民以出海打渔为生,但出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那天“月黑风高”,渔船就会被掀翻!

    学习词语:月黑风高

    2、在这种“紧急关头”,船员发出求救“信号”,村民们就会进行“海中救援”!

    学习生字:关 信

    出示:7 海中救援 (读)

    二、自学课文

    1、 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语、课文。

    2、 交流检查

    (1)读词语:划艇 搏斗 懈怠 欢欣鼓舞 精疲力竭 抵达 载 哀求 依靠 吻 筒

    指导——搏、艇、懈的字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指导载的笔顺、部首。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村民们是怎样进行海中救援的,在救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感人的事情?

    三、深入学习、加强理解

    交流反馈:

    (1)村民们进行了几次救援?

    (2)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救援?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二次救援?

    请学生分别读一读。

    (3)在救援的过程中,救援队遇到了哪些困难?村民们是怎样帮助解决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出示句子:

    “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

    (读,为什么感动。)

    (5)读课文最后一节的第一句话。

    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请你想象一下,这位母亲焦急地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说话训练)

    (6)读课文最后一节的2、3、4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7)集体读全文。

    四、生字巩固

    1、 游戏巩固生字。

    2、 指导写字:艇、懈、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4

    《友谊桥》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追求真挚的友谊。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娃、肤、吵、厚”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3、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4、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最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忠、麦、支、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

    《色彩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会写字、4个会认字,能够用生字来组词。

    2.学习课文,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3.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

    教学准备:红黄蓝彩色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会写会认字,会写“彩、游、戏、相、绿、新、玩”7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用具: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述:老师来变个魔术你们看,好吗?(好)

    师演示:红黄两色相加看看成了什么颜色?

    师导入:在色彩的王国里,红黄蓝三种颜色可有趣了,他们彼此相加可以变出很多的颜色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们,让我们去看看书中写了什么,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想办法记住他们。反馈交流(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够在课文里准确地认读出生字宝宝吗?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反馈交流(把你读得的、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反馈交流(让学生简单课文内容,并且质疑)

    4.小结学生字的情况,告诉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再来弄懂。

    三、学习课文中的一节(根据学生的意愿学习)

    1.指名读所选的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一节里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懂的内容,启发学生明白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

    3.指导感情朗读。

    4.尝试背诵。

    5.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所选小节中的两种颜色变出的色彩。

    6.尝试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彩、游、戏、相、绿、新、玩”

    2.游戏给字宝宝找家(生字和读音合成一个房型)

    3.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4.交流方法。

    范写“游、绿”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写字。

    7.小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课下尝试用红黄蓝颜料调出更多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元素的用途,激发学生课下尝试积累认识经验以及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巩固会读会认的字,会写“穿、牵、界”这3个上下结构的字和独体字“世”。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词。

    教学准备:红黄蓝三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一节内容,学习方法是什么。

    2.交流学习方法,师板书: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引导学生了解红与黄变橙色,就有了橙色木瓜、橙色的橘子……;蓝和黄变成绿色,就有了绿叶……;红与蓝变紫色,就有了紫色牵牛花、紫色的茄子……

    4.指导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6.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变出的色彩。

    7.尝试再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三、课外延伸

    师叙:红黄蓝三色如果是水彩或水粉颜料,那么,当我们所添加的各种颜料的分量不相同,调出的色彩的颜色深浅就会有变化。

    学生;尝试调色,然后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是这种色,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穿、牵、界、世”

    游戏:将部件拼成生字。

    2.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3.交流方法。

    4.范写“界、世”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交流。

    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 #三年级#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知道“Oneworld,onedream。”吗?这是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奥运的五环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个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五环分别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实地球是个大家庭,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今天,费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羡春,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词:莫西奥图尼亚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十分壮观师:正因为大瀑布的景色雄伟壮观,才会“游人如织”(那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啊?)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档脊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行派渗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在金色的海滩上》: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会认生字,读准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淳朴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要回报,体会小姑娘的美好的心灵。

    2、教学难点是领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三、教师教法

    课文很长,文质兼美,这篇文章无论是大海和沙滩,还是沙滩上的小姑娘和画家,都没有离开一个字“美”,教学时我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

    四、学生学法

    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发现不仅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再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累词句、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美的感染。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姑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小姑娘的认真负责。采取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来体会老伯伯的好心和小姑娘的信守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金色的海滩海滩图,问:这是哪儿?有哪些人来到金色的海滩上?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他们来做什么?

    (二)学习海滩美景句子。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写了海滩?(学生找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这一部分重点写了海边美丽的景色,语言生动,宛如海边一幅风景画。课件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映象,读出美感。)

    (三)学习“小姑娘帮画家看衣服”这部分内容。

    1、课文是描写小姑娘拾贝壳的?学生找到课文读一读。

    2、课件出示比较两句话的不同:

    (1)在金色的海滩上,有个身穿天蓝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贝壳。

    (2)在海滩上,有个小姑娘在拾贝壳。

    (通过比较两句话的不同,让学生明白怎样把句子写具体、自动。)

    3、学习小姑娘与画家的对话。

    (1)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表演画家与小姑娘的对话,想想画家是给你什么映象?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样回答画家?

    (描写小姑娘的语言不多,这里想象说话,耐人寻味。)

    (四)学习“小姑娘等画家”这部分内容。

    1、轻声读7——12段,思考:好心的老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为什么不肯?

    2、用“————”画出描写小姑娘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她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重点句,教师引读)

    3、分角色指导朗读。

    (通过学习具体事例,找出描写小姑娘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片段时学会捕捉信息,抓重点的主干内容。用符号标示出来是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学习“小姑娘还贝壳”这部分内容。

    1、默读13—20段,思考:画家为小姑娘带来了什么惊喜?

    2、美丽的贝壳用哪些词来形容更恰当?从哪句话看出来小姑娘喜欢贝壳?(理解:羡慕情不自禁)

    3、课件出示重点句,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不要画家送的贝壳的坚定信心。

    (1)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2)小姑娘摇了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我要回家吃饭了!”

    (通过抓重点词句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景,为什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交流)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随时进行写的训练。画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用的是省略号,这个空白让学生来丰富,既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有把写挤进课堂,一举多得。)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在这“金色”的海滩上,不仅海水美、沙滩美、贝壳美,而且人更美。课文难道仅仅是说海滩是金色的吗?对,小姑娘的心灵也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深入浅出地学习了课文,结尾归纳总结,点明主题。再次回扣课题,深刻理解“金色”的含义,学习小姑娘信守诺言的优秀品质。)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女娲补天》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3、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四、总结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

    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一)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隐备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轿野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灶帆毁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审视—审察 半晌—半天 教诲—教导

    反义词: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二)

    一、谈话激趣,揭题启读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23、画杨桃。(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读课文。第一遍读,大家比一比,谁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的过程中,遇到有生字词,用方框框出来,读到难读的地方,千万别放过,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到学生当中,个别指导,了解学情,捕捉三位读书典型:读得最有表情的一位,读书时习惯最好、姿势最正确的一位,最后读完的一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朗朗,老师听得都陶醉了!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同学站起来。第一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他(她)刚才读得最投入,表情都读出来了!第二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他(她)刚才读书时的姿势最端正,习惯很好!第三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她)站起来吗?因为大家都读完了,他(她)还在读。读书速度有快有慢很正常,但通常情况下,别人都读完了,没读完的同学也会跟着停下不读。他(她)不是这样的。这是很认真,很实事求是的一种学习态度,老师很欣赏!)

    2.师:在课堂上,能够站起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现在看到黑板左边老师板书的这几个生字新词,谁能站起来,走上讲台,当当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教师随机指导读准“叮”“审”“晌”等的字音。

    3.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笔,给课文标小节号,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19)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课文从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直接讲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的经过。(2—18)那么剩下的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和画杨桃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三、深入研读,体悟事理

    1.指名读抄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最后一段话。师: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教师的处理引导:

    A.“教诲”是什么意思?师:能不能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什么词语?(教育、教导)“教诲”就是“教育、教导”的意思,“诲”这个字的意思和“教”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教育、教导”的意思。

    B.“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中“他们”指谁?(老师、父亲)“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谁理解了吗?(他们的教导对我一生都有作用,都有好处)

    师:这段话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却是作者对这件事情的一个评论,点明了这件事情对我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学习课文,就善于要抓住这样的带有评论和总结性的关键语段去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2.师:父亲是对我的教诲是什么?课文哪里写了?(第一自然段)谁愿意站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他(她)读得怎样?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叮嘱)是啊,不是一般地,而是“叮嘱”。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叮嘱”的语气来。(指名读,从读的语气上作评价;师范读这一句,然后全体齐读。)现在,大家读明白了“叮嘱”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再三嘱咐,再三交代别人应该怎么做)父亲叮嘱我什么呢,能概括地讲吗?(指名说,板书: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师:第一自然段也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但通过这段话,却引出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结尾一段说“这位老师讲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这里“老师讲的话”(在黑板上“老师讲的话”下面划横线)具体指的是什么话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画杨桃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去发现吧。

    师:作者在记叙画杨桃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发现没有,语言表达上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谁和谁的对话?(老师和同学)。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2—18自然段),老师读叙述性的话,女同学读老师说的话,男同学读同学们说的话。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

    分角色朗读。

    师:刚才的朗读,我们把文中的对话的角色弄清楚了。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学生概述:“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开始都笑了。老师让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大家发现杨桃原来是像五角星的。老师教育我们不要忙着笑别人,先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看到是什么就应该画成什么样。)

    进一步点拨引导,加深理解体会:

    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看到的杨桃像个五角星。“我”按照父亲的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师:“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画得很准确。“我”把作业交上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自信、愉快、希望得到表扬)

    师:可是结果呢?(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同学们笑什么?为什么笑?(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认为我画错了,画走了样。)

    师:同学们这样笑“我”,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难过、伤心、气愤……)

    师:同学们都哈哈大笑的时候,有一个人没有笑,是谁?(老师)是啊,老师不但没有笑,而且做出了一个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举动,是什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去“审视”。)“审视”是什么意思?(很认真地看,很专心地观察)谁来学学老师的样子“审视”一下,很遗憾没有杨桃,就“审视”老师手中这本书(老师持书站立于讲台上,指名1—2位同学到前排靠边的位置上“审视”)。

    师:经过一番审视,老师又露出了一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表情,是怎样的表情?找到这句话了吗?(指名读)。同学们都笑了,老师为什么这么严肃呢?(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对,画得准确,同学们取笑“我”是不应该的。)

    师:“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怎么回答的?(“好──笑!”)你注意到课文写同学们这个回答的时候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一个破折号和一个感叹号)怎么读好这两个标点符号呢?(师生一对一角色对话练习朗读。随机引导认识破折号的用法:表示声音拖长,同学们拖着声音笑“我”。)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半晌”,是什么意思?(好一会儿)老师好一会儿都怎么样?(神情严肃,没有说话)那这“半晌”老师可能在想什么呢?联系下文思考思考。(老师在想,怎么让同学们知道“我”并没有画走样,不应该取笑“我”。)

    师:于是,老师又做出了第二同学们意想不到的举动,是什么?(请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结果这几个同学看明白了什么?(杨桃真的像五角星,“我”没有画错,他们取笑“我”是不应该的)这个时候,这些同学心里会觉得怎样?(不好意思,很难为情)我们分角色来体会一下文中的对话。我是老师,谁愿意做同学?

    师生一对一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师:“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呢?生:“像……五……五角星。”(随机引导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可以严厉地批评取笑别人的那几位同学了,可是,老师又显露出了第二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神情,是怎样的神情?(和颜悦色)“和颜悦色”是怎样的神情?谁能学一学这样的神情?(指名学)谁能“和颜悦色”地来读一读老师说的那番话?(指名读,关注读时是不是带着“和颜悦色”的表情)。

    师: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你知道课文最后这段话中“老师的话”具体是指哪些话了吗?(指最后“和颜悦色”地说的这些话)

    师:对,就是这番话。现在,我就是那位老师,那么你们是谁呢?(同学们)对,你就是文中的同学们,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曾经笑“我”的同学,我现在要和颜悦色地对你们说一番话,你们认真听,认真想。等下听完了,如果你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有话要对老师说,就说明你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领悟。

    教师角色背读,学生倾听。听后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同学的角色,交流体会。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明白文中这位教师所教育的道理,体会文中这位教师善待学生的品质。

    师:老师的这番话,仅仅是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画画吗?你觉得还暗暗地在告诉同学们什么?(讨论,交流,明确:不只是在教同学们怎么画画,更是在教同学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随机板书:实事求是、善待他人)

    师:是啊,作者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请大家再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齐读)也希望这位父亲和这位老师的教诲,能使我们一生受用!

    四、拓展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写出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画杨桃

    父亲 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

    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一生受用

    要实事求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在语文教学之前,你有准备一份语文教案?它对你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学对于学生心灵的抚慰作用是无法磨灭的,它给予了学生温馨和美感。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御燃没生提前准备黄全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镇纳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

    (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予及时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段蠢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3、我明白了矿矿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爸爸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4、矿矿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矿矿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爸爸也学到许多知识。

    5、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爸爸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体会矿矿的认真和执着,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以补充矿矿在美国学习的一些常识。(见参考书)

    6、讨论:读了课文,你有过矿矿这样类似的研究成果吗?

    7、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8、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要求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教学中注意比较“介——分”是“人”字头,不是“八”字头。

    2、用形声字比较字形的方法记忆“订、攻、吨、矿”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孩子领到图书室,或者把孩子引导到丰富的生活,去问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邻居,或者某些专业人士,让孩子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也像矿矿一样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语。

    2、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唱)在你的眼中,春天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春天在……)

    是啊,春天就像一个美丽、幸福的小姑娘,快乐地走遍了祖国的每一个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她的脚步到祖国各地领略春的美景,你们高兴吗?(高兴)

    二、品读诗文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的心情一起来读诗歌的第一节。(学生齐读)

    2、 春天这个幸福的小姑娘都去哪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诗歌的2—6节。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汇报(田野、河流、草原、山冈、村庄)

    师问:你是如何发现的?

    学生讲述各诗节构段方式。

    3、 是啊,春姑娘带我们走过田野,走过河流,走过草原,走过山冈,走过村庄,在那些地方她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先跟随她到田野上去看一看。

    指名读第二节,一边读一边想,春姑娘的到来,祖国的田野有什么变化?(百花开放,农民开始播种,有的农作物都开始出芽了)

    你觉得春天的田野被作者描绘的美吗?都哪美?(学生讲解相关的诗句,并适当渗透拟人的修辞方法)

    谁愿意来读?

    4、 春天来了,河流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诗歌的第三节,并画出能够表现河流变化的动词,讲一讲这一节的内容。

    谁来试着说一说?(学生抓住歌唱、汇合、滚、流、冲讲述河流的变化)

    从作者丰富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河流也充满生机,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是否聆听到河流的歌唱了呢?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品一品它那高兴的心情。

    5、 春姑娘走过田野,走过河流,还来到了哪里?(草原、山冈、村庄)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歌的第4、5、6节,把你最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谈一谈春姑娘的到来给那里带来的变化。

    学生自由读,学习小组展开研讨。

    全班汇报,抓住一节谈具体,并鼓励学生想象画面,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6、 跟随着春姑娘,我们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你最想说些什么?(春天真美啊!……)

    作者也想说:多么美丽啊!祖国的春天,多么欢畅!

    诗歌的最后一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读出“欢畅”)

    全班齐读。

    三、欣赏意境

    1、 春天是每年都要来到的,世界上的国家都有春天,为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祖国的春天”呢?(作者喜爱春天,更爱自己的祖国)

    2、 是啊,我们要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融入到诗歌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老师为你们的朗读配上优美的音乐,希望你的朗读能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全班齐读第1、7节,指名读2—6节。

    四、拓展练笔

    1、 春姑娘还会给祖国的哪些地方带来变化?(街道、小院……)

    2、 你也试着像作者那样,用诗歌的形式写一写?

    3、 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4、 师小结:祖国的春天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微风细雨,蓝天阳光,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生机,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伸”是翘舌音。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

    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

    近义词:嘲笑——()伤心——()欺侮——()美丽——()

    反义词:丑——()讨厌——()仔细——()

    瘦——()幸福——()耐心——()

    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读全文,请学生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1~3自然段。

    指名读1~3自然段。

    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

    2、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1~3自然段,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2、读读课文,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体会词语。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四、学习第6、7自然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

    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着重体会“晾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第8自然段。(熟读)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

    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

    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八、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1)抄古诗试背

    (2)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简评: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世游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情境教学法、引首晌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营造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表演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表演唱《表情歌》,体验情绪的变化:快乐——着急――兴奋――难过——幸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搜芹销。在这里我设计了“点数”的情境:“谁的爸爸妈妈给你过了生日?有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接着煽情:“我要点数了。1,2,3……10。哇这么多,第一组10个,第二组11,12……21个,……那么第四组呢?”同学们兴奋极了,手举的高高的,生怕少数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接着我又问,那么又有谁知道爸妈的生日呢?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其他同学低下了头。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抒发,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首先,我推荐孩子们阅读《游子吟》及《弟子规》中《孝感动帝》、《黄香温席》等故事,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又布置了小作文《妈妈的爱》。

    四、说板书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3、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

    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

    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

    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课外练习

    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

    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