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高中 > 高一

生物高一必修二,生物必修2课本电子版

  • 高一
  • 2023-05-23
目录
  • 生物课本必修二
  • 生物高一必修三
  • 高一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点
  • 生物高一必修二人教版
  • 生物必修2课本电子版

  • 生物课本必修二

    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必不缺少的部分,那么高一生物必修二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细胞增殖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基因的本质

    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①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

    人类遗传病

    1.判断顺序及方法

    ①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2.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

    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

    3.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4.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5.优生措施:①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②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③提倡“适龄生育”;④产前诊断。

    拓展阅读:高中生物怎样才能学好

    学会“看”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学会学习是高中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其中自学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预习呢?首先,通过看书我们要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我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点理解不了?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堂,那么你的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好。

    学会“听”

    听课听什么?要听老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内容;听老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的;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笔记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些同学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或习题做一些笔记,对于习题也只需记一些主要的分析过程,课后再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万万不可顾此失彼,因为忙着做笔记而忽略了听课。

    学会“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言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其实,学习生物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和答题方法,学会思维。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

    学会“忆”

    忆即复习工作,即一堂课下来或一个章节下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地复习整理过程。此项工作将直接关系到你成绩的好坏。通过复习,一方面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强化,另外也可以对前后知识的性和他们的联系有更深的理解,此即为古人所说“温故而知新”。

    学会“练”

    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相对不多,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训练。同学们要在练习中融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答题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提高同学们解答生物试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学们万万不要陷入“题海”,掌握好训练的“度”。

    学会“纠”

    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高考复习,测试总少不了,那么当老师批阅后的试卷发下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些同学在看完自己的分数后就是等待,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其实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试卷中许多问题自己是完全能解决的,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审题、提炼或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予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生物高一必修三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显性遗传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篇二】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篇三】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高一生物必修2每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做好知识点的总结。那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

    1.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概念:①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②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

    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

    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6.配子种类问题

    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7.植物双受精(补充)

    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花粉被传送到雌蕊柱头后,长出花粉管,伸达胚囊,管的先端破裂,放出两精子,其中之一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前者形成胚,后者形成胚乳,这种双重受精的现象称双受精。

    注:其中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胚珠中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

    例: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基因型依次是:Aa、Aaa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第二节

    1. 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

    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第三节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 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②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④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4、性别决定的方式: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

    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麻

    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

    生物高一必修二人教版

    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梳理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一)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

    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即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进行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方式)

    3、科学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的实验分析的习惯)

    4、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假说-演绎法)

    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二)孟德尔用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生,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麻烦。

    2、豌豆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而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3、豌豆花冠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4、豌豆种子保留在豆荚内,每粒种子都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实验周期短,豌豆是一年生植物,几个月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6、他选用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不连锁。

    注: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花蕾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二、有关遗传定律的概念、符号归类:

    (一)交配类

    ⒈杂交:指同种生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⒉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⒊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 与隐性个体相交,用以测定F1的基因型。

    ⒋回交:让杂种子一代与亲本杂交。

    ⒌去雄:杂交试验时,除去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是杂交试验的重要环节。

    6.正交与反交:若甲♀╳ 乙♂为正交方式,则乙♀╳♂甲就为反交。用来检验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二)性状类

    ⒈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⒉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⒊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⒋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⒌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⒍显性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不分显隐性,表现出两者的中间性状(不完全显性)或者是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共显性)。

    (三)基因类

    ⒈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发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A.a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⒉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⒊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⒋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⒌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⒍复等位基因:一系列等位基因的总体。

    (四)个体类

    ⒈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⒉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表示为: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吗?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吗?

    ⒊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⒋杂合体: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⒌父本:相交的两个亲本中提供雄性配子的一方。

    ⒍母本:相交的两个亲本 中接受雄性配子(提供雌性配子)的一方。

    (五)符号类

    1、P:亲本 2、♀:雌性(母本) 3、♂:雄性(父本) 4、×:杂交 5、×:自交 6、F1:子一代

    7、F2:子二代

    注意:几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

    1.相对性状的概念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2.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表示如下:

    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

    3.等位基因

    (1)存在:存在于杂合子的所有体细胞中。

    (2)位置: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3)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4)分离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5)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杂交、自交、测交的用途 :

    (1)杂交——判断显隐性和育种;

    (2)自交——提高纯合度和判断显隐性及纯杂合子;

    (3)测交——判断纯、杂合子和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及子一代的基因型。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一)过程: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再让F1自交得F2

    P(亲本) 高茎 DD X 矮茎dd 正交和反交结果一样

    F1(子一代) 高茎 Dd F1只表现显性亲本性状

    F2(子二代)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dd F2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1 : 2 : 1 F2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二)特点:

    F2中显隐性同时出现叫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因子成对存在;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一)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如纯种高茎豌豆含DD基因,纯种矮茎豌豆含dd基因;

    (二)杂交产生的F1体细胞中,D和d的配子结合成Dd。因D对d有显性作用,故F1显高茎;

    (三)F1通过减裂产生配子时,D和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含D和d的两种雌雄配子,比例1:1(等位基因分离);

    (四)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2便有了DD、Dd、dd三种基因组合,它们之间的比例近于1:2:1,在性 状表现上则近于高3:矮1(配子随机结合)。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性状分离

    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理论基础:

    1、模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2、模拟两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模拟样本足够大。

    (二)注意事项:

    1.关键步骤及意图:

    ①每个小桶中有D和d两种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已经分离并独立的进入不同的配子。

    ②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代表随机产生了一种雌配子或雄配子。

    ③分别从两个桶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并组合在一起,代表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即子一代。

    2.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次数,重复的次数越多,实验越准确。

    3.每次抓小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二色小球充分混合,每次抓出的小球记录完之后,必须放回原来的小桶中,千万不要将两个小桶中的小球相混。

    六、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还可用自交法,花粉鉴定法等)。

    (一)测交: ( F1) Dd X dd 组合:F1×隐性纯合子

    高 1 : 1 矮 证明:F1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

    (二)自交法:

    1、过程:让F1自交。

    2、结果: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3、结论:基因分离定律是正确的。

    (三)花粉鉴定法:

    1、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2、结果:一半花粉呈蓝黑色,一半花粉呈橙红色。

    3、结论:基因分离定律是正确的。

    注:自交法和花粉鉴定法适用于植物体;测交法对动物和植物体均可采用。

    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础为(等位基因)独立性;本质为(等位基因)分离性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该定律适用于:⒈真核生物;⒉有性生殖的生物;⒊细胞核遗传;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等位基因的存在:它们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内,但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注意: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这里所说的生物指哪种生物?

    2、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吗?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能有一对等位基因吗?

    (三)基因分离与性状分离比较: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F2)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基因分离是指(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在减Ⅰ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 结果。

    (四)配子结合的概率: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F2才会出现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五)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离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相关文章:

    1. 高一生物基因定律知识点总结

    2.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3.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知识点

    4.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5.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6.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7. 高一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

    8.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

    9. 高考生物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课本电子版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 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②叶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在形状、排列状况和内部绿色颗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叶脉细胞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这些细胞是怎样排列的?

    2.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

    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

    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

    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