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小学 > 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二年级数学期中真题卷

  • 二年级
  • 2023-05-13
目录
  •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版教材
  • 二年级数学课本目录下册
  • 二年级数学课本目录
  • 二年级上数学电子课本

  •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答丛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清厅樱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伏雹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我长高了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复习和整理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看一看摆一摆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版教材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前迅好。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加法口诀表:

    1+1=2

    1+2=32+2=4

    1+3=42+3=53+3=6

    1+4=52+4=63+4=74+4=8

    1+5=62+5=73+5=84+5=95+5=10

    1+6=72+6=83+6=94+6=105+6=116+6=12

    1+7=82+7=93+7=104+7=115+7=126+7=13 7+7=14

    1+8=92+8=103+8=114+8=125+8=136+8=14 7+8=158+8=16

    1+9=102+9=113+9=124+9=135+9=146+9=15 7+ 9=16 8+9=179+9=18

    减法口诀表:

    1-1=0

    2-1=12-2=0

    3-1=23-2=13-3=0

    4-1=34-2=24-3=14-4=0

    5-1=45-2=35-3=25-4=15-5=0

    6-1=56-2=46-3=36-4=26-5=16-6=0

    7-1=67-2=57-3=47-4=37-5=27-6=17-7=0

    8-1=78-2=68-3=58-4=48-5=38-6=28-7=1 8-8=0

    9-1=89-2=79-3=69-4=59-5=49-6=39-7=2 9-8=19-9=0

    10-1=910-2=810-3=7 10-4=610-5=510-6=410-7=3 10-8=2 10-9=110-10=0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

    与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昌帆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慧铅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2、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

    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

    3、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4、作业的方法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解题,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首先,要弄清题意,认真读题,仔细理解题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数据、条件,哪些是未知数、结论,题中涉及到哪些运算,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能否用图表示出来,等等,要详加推敲,彻底弄清。

    其次,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解题的途径,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回忆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从形式到内容,从已知数、条件到未知数、结论,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方法,可否引进适当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与该题有关的一个特殊问题或一个类似问题,考察解决它们对当前问题有什么启发;能否把分开,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变更,再重新组合,以达到所求结果,等等。这就是说,在探索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联想、比较、引入辅助元素、类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方法,并从解题中学会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

    第三,根据探索得到的解题方案,按照所要求的书写格式和规范,把解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力求简单、明白、完整。最后还要对解题进行回顾,检查解答是否正确无误,每步推理或运算是否立论有据,答案是否说尽无遗;思考一下解题方法可否改进或有否新的解法,该题结果能否推广(事实上中学课本中不少题目是可以推广的)等,并小结一下解题的经验,进而发展与完善解题的思想方法,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几百几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生活中几百几十的场景,比如:一本书一共有320页,会场中一共有920个人等,告诉学生几百几十的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百几十的数。(板书课题:认识几百几十)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直观认识

    出示4块方板。

    提问:这4块方板里有多少个小方块?400里面有几个百?(板:4个百)

    (出示5根木条)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方块?五十里面有几个十?(板:5个十)

    现在一共是多少个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用计数器表示。让学生都在计数器上拨珠,并指名演示。

    (3)写数、读数

    让学生对照计数器试着写数,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个位上为什么0?0可以不写吗?谁能把这个数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提问:你能一边拨珠子一边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九十数到四百三十吗?

    请把它们写下来。(要求学生相互给同学看)

    提问:数到三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那么数到六百九十呢?数到八百九十呢?

    不拨珠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要求学生数给同桌听)

    提问:数到九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追问:九百九十后面为什么时一千?

    三、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独立看图填写,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提问:你怎么想到13个十是130?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填写,共同订正。

    提问:360和630各是怎么组成的?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指名读数,共同写数。要求学生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订正后提问:做过这两道题后你有什么想法?教育学生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

    让学生独自填写得数或算式。

    做完第5题后提问:你能你是怎么想的吗?(口算时可以利用几百几十的组成来思考,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来思考。)

    5、做“想想做做”第7、8题。

    口算给同桌听。(每人一组)

    6、做“想想做做”第9题。

    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小结:已经栽的棵数与还剩下的棵数相加,就是一共栽的棵数。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人教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课本目录下册

    二年级的学生应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重点,而这个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起来的。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绝早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目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并带雀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行芹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在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以往,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是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带者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时间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即使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良好课堂秩序的一种保障,学生每次上完课后及时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如课本、书、练习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并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柔韧性非常好,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冲击”。小学生在读写时如果坐姿不正确,久而久之,将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很有可能造成骨骼的变形,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出现驼背或肌肉疲劳等症状。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要用一句话来提示学生,“坐如钟”一句简短的语言,能提醒学生及时改变不良的坐姿。我还经常告诉学生坐姿与自己的视力也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坐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视力的下降。不良坐姿也会影响自己将来身体美,不良坐姿还会影响将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均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很差,这跟书写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如:坐时要端正,腰杆挺直,要求眼睛视线与水平面接近直角,距离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书写时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除严格之外,还有一个反复强化持久要求的问题,只有反复不断地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所以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我就让学生想口诀:书写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然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达到题意弄明白方可解答。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

    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以往很多老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的方法,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RH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与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计划精选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二年级数学课本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3、认识米用米量。

    米可以用m表示让差雹。

    4、认识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庆贺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角的坦帆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锐角和钝角。

    四、2~6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观察立体图形。

    六、7~9表内乘法:

    7~9的乘法口诀。

    七、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搭配:

    排列、组合。

    二年级上数学电子课本

    第一个25,二个29,三个8。

    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必备的能力,如果孩子计算能力差,数学成绩一定不会理想。想要提高孩子计算能力,就要找准孩子在计算上的销迟主要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1、在草稿纸上计算的时候,看错或者抄错题目;

    2、竖式计算的时候,数位没对齐,导致计算出错;

    3、计算过程中不打草稿,计算之后不验算、世粗不检查;

    想要纠正孩子的这些问题,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帮助孩子减少在计算中出错的概率。

    小学数学学习技巧

    1、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尤其是要把加减乘除这些运算符号看清楚。

    2、认真对数,在草稿纸上验算的时候,要注意把抄写的题目和原题进行核对,避免出现抄写错误。

    3、认真计算。同学们要注意,不管是直接在练习册上做题,还是在草稿纸上演算,都要保证计算过程要规范,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数位对齐,只有这样才能亏返李减少出现计算失误。

    4、认真检查。尤其是那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同学,检查这一步绝对不能少,同学们可以通过最后的减少“捡”分。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检查草稿纸上的答案是否抄写正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