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化学?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2、类型:Ⅰ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Ⅱ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那么,高一必修二化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高一#导语】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一
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2.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二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当前的化学教材采取模块化分类,主要分为必修一与必修二,这两部分内容是高一学生在两个学期中学习的基础课程。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涵盖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必修一主要涉及的是元素与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的分类、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的化合物类型等。这一部分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石。
必修二则侧重于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的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平衡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这部分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还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与必修课程相比,选修一《化学与生活》是为文科学生设计的,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如食品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等。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这样的模块化设计,化学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让化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知识点归纳1
一、化学键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
Ⅰ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Ⅱ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举例: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键)。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Ⅲ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二、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必修二是高一选修。
但文理有作不同要求,理科生至少要修满选修课中的四门,而文科生则只需修满选修中的两门便可。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二化学的全部内容,当前的化学教材采取模块化分类,主要分为必修一与必修二,这两部分内容是高一学生在两个学期中学习的基础课程。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涵盖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必修一主要涉及的是元素与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