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小学 > 三年级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小学数学三年级电子课本

  • 三年级
  • 2023-04-18
目录
  •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期末试卷
  • 小学数学三年级电子课本
  •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进度表
  •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电子课本书
  • 三年级数学试卷可打印

  •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期末试卷

    分不同的版本,一下是我搜集到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第四单燃耐消元《加和减》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乘法》

    第八单元《观皮知察物体》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1 测量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四边形

    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可能性

    9 数学亩核广角

    掷一掷

    10 总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1. 乘除法

    2. 观察物体

    3. 千克、克、吨

    4. 搭配中的学问

    5. 乘法

    6. 整理与复习(一)

    7. 周长

    8. 交通与数学

    9. 除法

    10. 年、月、日

    11. 时间与数学(一)

    12. 时间与数学(二)

    13. 整理与复习(二)

    14. 可能性

    15. 生活中的推理

    16. 总复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电子课本

    【 #教案#导语】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悔庆世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碧肢,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差带、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 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 1 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 跳绳长 2 厘米。 课桌高 7 米。 粉笔长 75 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进度表

    来上新了,2021年秋季人教版:

    2021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早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1)班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0人。总体来说,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对数学比较乱告感兴趣,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能积极思考、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较为困难。

    针对以上情况,在新的学期里,一方面,要端正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本学期我将采用分层激励机制,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在前面两年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量与计量”“综合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合理搭配,依次安排了以下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

    (二)主要内容分析

    1.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位数和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的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3.量与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在“量与计量”方面安排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以及质量单位吨,这部分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点和时间观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也契合了教材开篇中所说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综合与实践方面

    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哗睁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水平。

    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水平。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202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电子课本书

    【 #三年级#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肆带识点(第5单元——第9单元)》,希望帮助到您。

    【第5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

    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桥数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裂消芦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第9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无论是物体搭配,还是数字搭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进行搭配。

    【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

    【掷一掷】:统计方法:①画“正”字统计②画条形统计图统计

    可能性: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差不多)

    三年级数学试卷可打印

    这篇关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基础知识归纳,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算

    1、乘数是一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会竖式计算,典型错例:6372÷9=78,商中间的0漏写。

    会分拆,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分拆,由于步骤复杂,容肢隐易出错

    会估算,78×5积在( )和( )之间,更接近( )

    123×6积在( )和( )之间,更接近( )。(此题有两种估算方法)

    789÷3商在( )和( )之间,更接近( )

    会验算,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除法验算,关系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会正确的在四则运算中计算。

    正确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作业中典型错例:1、6100-2052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不牢固。

    2、出现3步或3步以上运算,运算顺序错误45+55÷5+95

    3、文字题(列式计算)

    基本的理解乘除法意义的文字题,如:432是9的多少倍?432的9倍是多少?

    一个数的9倍是180,求这个数。

    35个8连加的和是多少?

    2406里有几个6?

    两步计算文字题,强调一定要列综合式子

    典型题:216与728的和乘4,结果是多少?216+728×4(典型错误漏括号)强调“的和、的差、的积、的商”添括号

    甲数是160,是乙数的4倍,求甲乙两数的和(差)

    甲数是160,乙数是甲数的4倍,求甲乙两数的和(差)

    3个9连加(3个9连乘)的结果( 学生容易混淆)

    利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关系式的文字题

    如:商和除数都是9,当余改饥斗数时,求被除数。

    基本概念

    1、 年、月、日知识

    大、小月的天数,大、小月分别是那些月份,2月份的天数,全年的天数。

    平年、闰年的判断:一般年份÷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余数的是闰年;特例:2100年÷400

    整百的年份要除以400.

    拓展:连续2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分别是( )月和( )月

    某年的五一节是星期三,这年的十一节是星期几?

    2、 小数的知识

    会正确读出(文字表达),会正确写出,

    理解小数的含义,如23.75元表示( )元( )角( )分

    23.75kg表示( )kg( )g

    会换算

    学生核磨最易错误6.75kg=( )kg( )g 8km56m=( )km 35克=( )千克

    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合适的单位(人民币、重量、长度、面积)

    一支铅笔长2( ),有时出成一支铅笔长20( ),一支铅笔长0.2( )

    课桌高7( )或70( );一块橡皮大3( )。

    3、 几何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多边形的基础知识

    错例:(1)等腰三角形有( )条边相等,与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混淆

    (2)正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操作题:画等腰三角形的另一半,画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 面积的概念

    典型错例:数学书封面468(mm ),正方形面积25㎡,它的边长是( )㎝;

    2、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拓展:组合图形的面积(找对应长、宽困难)、铺地砖、通过平移得到规则图形求面积;

    数学广场

    数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种树问题

    放苹果(抽屉原理)典型题:红、黄球各5个,至少摸出几个才能保证同一种颜色?

    剪绳子(走楼梯)

    选择A经过B到C得最短路线

    差、最小差、减法塔

    应用题

    1、 求一倍数应用题

    2、 几倍多几(少几)会画线段图、会看线段图

    3、 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和差关系(典型题:双休自测p74)

    4、 比谁速度快

    学生错误较多的典型题:

    1、春游乘车,每辆车坐48人,前3辆车坐满,第4辆车空出15个座位,一共有多少人?

    2、一堆煤运走350吨,是剩下的5倍,这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3、小巧原来打算每天看28页,5天看完一本书,结果她4天就看完了,实际每天看多少页?

    4、小红生日那天,妈妈买了168粒巧克力,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后,还剩6粒平均每人能到几粒巧克力?

    5、在一张长15厘米,宽是9厘米的纸上,剪去一个的正方形,求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复习建议

    《双休自测》第15周—20周德练习题基础性、综合性较强可以读读看看

    《每日精炼》总复习阶段题目有一定思考性可以读读看看,特别是一些曾经错误的题目,需要再理解,将它们搞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