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九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 初三
  • 2023-05-14
目录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卷打印免费
  • 九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 初中数学200道经典题型
  • 数学9上知识点总结
  •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卷打印免费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猛衫州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塌瞎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

    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

    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

    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

    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枝蔽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我去佛山一中开家长会时,一中校长的一番话使我感触良多。他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当然,校长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初三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重点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初三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x09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形如 ( )的式子为燃碰察皮茄二次根式;

    性质:( )是一个非负数;

    .

    2 二次根式的乘除:;

    .

    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吵搜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 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韦达定理:设 是方程 的两个根,那么有

    第三章 旋转

    1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四章 圆

    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 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d=r

    点在圆内 dR+r

    外切 d=R+r

    相交 R-r

    初中数学200道经典题型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课本知识点

    数学—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李神下关系:

    h=-b/2ak=(4ac-b^2)/4ax?,x?=(-b±√b^2-4ac)/2a

    2、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哪衫亏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数学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数学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数学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塌卜

    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说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②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3.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初三数学复习知识点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

    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5)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分值一般在6-10分,题型近几年主要以解答题出现,偶尔以选择填空出现。难易度为中。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初三数学上学期学习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数学9上知识点总结

    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其解为x=± 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 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 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 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 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 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 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圆的对称性

    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弧、弦、弦心距、圆伏陆慧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缺答。

    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悉虚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三上册 数学知识点 ,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1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闹差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缺弯唯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伏培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2

    一、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①定理有三方面的意义:

    a.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相关知识点 如何证明四点共圆 )

    b.它们对着同一条弧或者对的两条弧是等弧

    c.具备a、b两个条件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且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②因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二、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推论解释说明

    圆周角定理在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中属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①推论1是圆中证明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若将推论1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

    ②推论2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③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把直径与90°圆周角联系起来,一般来说,当条件中有直径时,通常会作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为进一步解题创造条件

    ④推论3实质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3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a0是a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5,(x2+1),

    (x-1) (x1)等是二次根式,而(-2),(-x2-7)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a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a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a(a0)的非负性

    a(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即0(a0)。

    注:因为二次根式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a0)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a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a+b=0,则a=0,b=0;若a+|b|=0,则a=0,b=0;若a+b2=0,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a) 的性质

    (a)2=a(a0)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a)2=a(a0)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a0,则

    a=(a)2,如:2=(2)2,1/2=(1/2)2.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a2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a2=|a|=a (a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a2=|a|=-a (a﹤0);

    2、a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a2一定有意义;

    3、化简a2时,先将它化成|a|,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a)2与a2的异同点

    1、不同点:(a)2与a2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a)2表示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a2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a)2中,而a2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a)2与a2都是非负数,即(a)20,a20。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a)2=a(a0) ,而a2=|a|。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a0时,(a)2=a﹤0时,(a)2无意义,而a2=|a|=-a.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4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5

    一、等腰三角形

    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可用等面积法证)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5种:

    (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4)、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交点为三角形的外心。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8、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9、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10、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重心。

    11、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垂心。

    三、平行四边的定义

    1、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个假命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对角线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3、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五、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四条边都相等,(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3、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六、正方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七、梯形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八、等腰梯形

    1、定义: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3、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九、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性质: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十、梯形的中位线

    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性质: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