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那么,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涉及地图专题、地球运动专题、大气专题、水环境、 陆地环境、季节知识专题这几大单元,每一个单元都包含了很多知识点。在地图专题里面,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方向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涉及地图专题、地球运动专题、大气专题、水环境、 陆地环境、季节知识专题这几大单元。在地图专题里面,经度是向东度数增大、向西度数增大,纬度向北度数增大、向南度数增大;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方向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大气专题里面,典型的季节现象、每一个半球的气压带、降水、气象灾害都是这一单元中,需要搞清楚的知识点;在大气专题单元,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气温与天气、热力环流、风向以及风的形成等内容都值得关注。
在水环境单元主要包含水回圈、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补给的差别、海水等温线的判读、洋流的形成与分布等内容;陆地环境单元需要把握好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成因、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的类型等内容。季节知识专题关键是学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太阳直射点、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的内容。
必修一特别是洋流也很重要: 什么洋流都要记清楚,根据图很好记,可以和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结合起来记忆,风向就是洋流流向,一举两得,还有背斜与向斜, 考点:大型渔场形成的成因,两点:1。寒暖流交汇。2。上上补偿流共形成四大渔场,形成成因 特殊的还有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特别是分冬夏季,冬逆夏顺 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半球:经度是由零度经线向东西两半球递加,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加 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水温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方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所求地方时(东加西减) 2.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方的的经度时:已知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分钟)=某地经度
记好地图! 只背要点`!其他对书本要搞熟
认真了解当年的重大事件~! 这是考试的重点
根据重点进行看今年估计要考的知识点看看以往的试题~! 进行整理不要盲目的去背诵~!还有自己不知道的要多问问老师`!
1.在不同的时区之间算算时差,比如一艘轮船在北京时间2010年2月6日18点从西班牙(零时区)到上海(东八区)花了29个小时,问:"到上海时西班牙的时间?"
回答应该是:"2010年2月7日15点".
先把出发时西班牙的时间算出来因该是2010.2.6.10,然后在加上24+5个小时就是2010.2.7.15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1.反映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②地球运动: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和公转(方向、轨道、周期、速度、黄赤交角)特征。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①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②太阳的外部结构;③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④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⑤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⑥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变化;⑦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空间移动;⑧经度分布规律: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东减小的为西经;⑨纬度分布规律:是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北减小的为南纬;⑩经纬网格形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网格越向高纬度变形越大;⑾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⑿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①太阳活动周期(11年);②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昼夜更替);③地球公转周期(到达两分两至、近远日点的时间,公转速度随时间变化);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变化;⑤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⑥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⑦晨昏线的变化;⑧北半球各地——太阳出没方向随季节的变化。4.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③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⑤昼夜交替的影响;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洋流、河流两岸的侵蚀现象等)。5.其它——太阳直射点与地球的关系:①一个时刻:太阳直射地球表面一个点;②一个太阳日:太阳大约直射地球上的某条纬线圈;③一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绕行约365圈。
第二单元大气一、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强化综合思维能力——注意示意图)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旋和反气旋、季风环流二、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原理(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大气的状况、地势)。(2)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热力环流的形成。(4)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5)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6)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和气旋)。(7)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或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三、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地理分布规律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宇宙空间三类: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数量多,地位重要):(1)冬夏季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世界,中国,等温线图)。(2)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的分布。(3)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等压线图)。(4)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世界、中国)。(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6)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分界线,注意与其它地理界线的区别)。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因数量相对较少,往往被忽略):(1)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名称、位置、成分、温度变化、空气运动、天气)。(2)气压垂直分布(等压面图)。四.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时间变化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1.周期性变化规律(以日、月、年为周期):(1)太阳辐射日变化、年变化。(2)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初中)。(3)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4)气压年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季风、海陆风、山谷风。2.长期性变化和过程性变化:(1)气候中长期变化(气温、降水)。 (2)锋面天气过程。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一、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1)水循环:三种类型(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循环),各种水体之间的互相转化,河水的补给类型。(2)地壳物质循环: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火山、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形式,三大类岩石通过内、外力地质作用相互转化。(3)生物循环:示意图。
二、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原理:(1)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2)板块构造学说。(3)影响洋流的因素。(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7)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降水、气温、流域面积)。(8)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大气、岩石、水等圈层的以及生态平衡)。(9)影响植物分布的条件。三、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1)地震、火山的分布。(2)重要地形区分布(世界、中国)。(3)六大板块分布(各板块上分布着哪些大陆、海洋)。(4)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力作用的人分布。(5)海水温度分布规律(难点是在等温线图上分辨别南北半球、海陆或季节)。(6)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纬度、经度两个方向)。(7)洋流分布。 (8)渔场分布。(9)主要河流的分布(世界、中国)。(10)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水资源分布。(1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带性和非地带性)。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 (2)海水温度垂直变化。(3)山地自然带及植被的垂直变化。四.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1)流水侵蚀、搬运时间变化(如泥石流、滑坡)。 (2)风力侵蚀、搬运时间变化(如沙尘暴)。(3)河流径流年变化(随降水、气温变化)。(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5)生物生长周期。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原理:(1)渔场形成的条件(三方面)。(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水能资源形成的条件。 (4)气候资源对农业、建设、交通的影响。二、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1)太阳辐射能分布(中国)。 (2)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3)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4)港口分布的特点。(5)海洋污染物分布特点。(6)陆地自然资源分布的共同特点和规律。(7)台风、干旱。(8)地震、火山、泥石流和滑坡。三.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1)厄尔尼诺(2—7年)。 (2)台风、干旱。(3)火山、地震(活跃期、平静期交替)。 (4)太阳辐射能分布(中国)。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1)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关系。(2)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3)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4)工业的投入和产出关系。(5)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6)工业发展与区位关系。(7)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8)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的形成。(9)工业的集聚和分散的原因。(10)传统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11)新兴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1)地域性:如,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中国农业地域差异(东部与西部,北方与南方);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中国的商品粮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2)世界主要工业区及其工业中心。(3)中国主要经济地带、工业基地及工业中心。(4)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经济特区。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1)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小麦为例)。(2)工业的发展历史(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布局的影响)。4.其它:(1)工业生产的特点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2)沿海开放城市。(3)世界城市群、带。(4)中国特大城市。(5)城市的出现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6)城市化过程和进程特点。(7)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新城市发展模式。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2)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因素(港口、汽车站、航空港)。(3)影响商业网点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的因素。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1)国道、地方性公路布局原则。(2)城市交通网布局的原则。(3)商业街布局的原则。3.其它:(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3)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4)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5)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规律。(6)循环经济模式(工厂清洁生产、生态农业)。高中地理选修一一、人口与环境:1.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影响人口生育率的因素。(3)影响人口死亡率的因素。(4)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生态)。(5)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6)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影响。(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8)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1)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规律。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变化规律。二、城市的地域结构:(1)城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分布及其区位特点。(2)城市的地域结构特点。(3)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4)城市的布局形式。城市功能区合理布置的原则。
以上就是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