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初三上册数学,初三上册数学目录

  • 初三
  • 2023-06-15
目录
  • 初三上册数学目录
  • 电子课本初中数学初三上册
  • 初三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书
  • 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
  • 九年级上册数学 电子书

  • 初三上册数学目录

    如何学好初三数学,是摆在即将升入新初三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

    一、课本要“预、做、复”。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定理、公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二、上课要“听、记、练”。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放在课堂上着重听,必要时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单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练来减少运算中出现的错误。

    三、作业要“思、问、集”。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从典型题目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同时,还应多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

    总之,学习数学要有方法、计划和合理的安排。新课授完后,有些同学就感到头痛,于是,东看看西翻翻,一天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因此,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学习方法、目标;没有方法,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标就会没有动力。

    如果想拿高分建议你做一做历年中考的最后两道题

    还要总结一下以往错题 常看避免再犯

    电子课本初中数学初三上册

    #初三#导语: 我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法,做到事半功倍。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七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

    p(n,m)=n(n-1)(n-2)……(n-m+1)= n!/(n-m)!(规定0!=1).

    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

    c(n,m)=p(n,m)/m!=n!/((n-m)!*m!);c(n,m)=c(n,n-m);

    面积公式:

    (1)S=ah/2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S=(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S=abc/4R

    (6).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

    S= absinC/2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根与系数的关系

    -b+√(b2-4ac)/2a -b-√(b2-4ac)/2a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初三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电子书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2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3

    第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4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设增长率为x):

    (1)第一年为a ,第二年为a(1+x)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三年=第三年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第23章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5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C.0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6

    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7、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7

    1.一元二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 )叫做二次项,( )叫做一次项,( )叫做常数项;( )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

    2.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 .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

    (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8

    一、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①定理有三方面的意义:

    a.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相关知识点 如何证明四点共圆 )

    b.它们对着同一条弧或者对的两条弧是等弧

    c.具备a、b两个条件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且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②因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二、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推论解释说明

    圆周角定理在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中属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①推论1是圆中证明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若将推论1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

    ②推论2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③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把直径与90°圆周角联系起来,一般来说,当条件中有直径时,通常会作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为进一步解题创造条件

    ④推论3实质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9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0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

    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1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2

    1、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3

    首先,我们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样的,我们还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4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

    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叫二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点。

    3、 y=ax2 (a0)的特性:当y=ax2+bx+c (a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2 (a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1)图象关于y轴对称;(2)顶点(0,0);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5、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5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

    我初三刚毕业,,初三,要高考了,平时上课专心听,别开小差,老师的作业要好好做,别偷懒,另外,如果你不会做要多问同学和老师,一定要搞懂,如果还是觉得难,就要买练习测多练,争取弄懂!弄好这些,数学基本不是很难。

    九年级上册数学 电子书

    这篇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总结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HL”)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位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4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定理:在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定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5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极差

    极差=差—最小值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二次根式

    当a≧0时,(a)²=a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ab=ab(a≧0,b≧0)

    a/b(a≧0,b>0) a/b=

    3.3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般的,二次根式相加减,先简化每个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第四章意一元一次方根

    4.1一元一次方程

    4.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概念: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判别式;因式分解法

    当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²—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5.1圆

    概念:圆;圆心;弦;直径;优弧;劣弧;圆心角;同心圆;等圆;等弧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如果⊙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d,那么

    点P在圆内d<r

    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外d>r

    5.2圆的对称性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圆心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5.3圆周角

    概念:圆周角;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内接三角形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4确定圆的条件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l与⊙o相交d<r

    直线l与⊙o相切d=r

    直线l与⊙o相离d>r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圆心距为d,那么

    两圆外离d>R+r

    两圆外切d=R+r

    两圆相交R—r<d<R+r(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内含d<R—r(R>r)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初二下学期知识点

    第六章二次函数

    6.1二次函数

    6.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y=ax²(a≠0)的图像是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所在直线的抛物线。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点。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6.4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

    7.1正切

    7.2正弦、余弦

    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7.4有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7.5解直角三角形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

    8.1货比三家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

    9.1抽签方法合理吗

    9.2概率帮你做估计

    9.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