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
  • 2023-05-23
目录
  • 小学生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怎么上
  •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知识点整理

  • 小学生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卖巧,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加法口诀表:

    1+1=2

    1+2=32+2=4

    1+3=42+3=53+3=6

    1+4=52+4=63+4=74+4=8

    1+5=62+5=73+5=84+5=95+5=10

    1+6=72+6=83+6=94+6=105+6=116+6=12

    1+7=82+7=93+7=104+7=115+7=126+7=13 7+7=14

    1+8=92+8=103+8=114+8=125+8=136+8=14 7+8=158+8=16

    1+9=102+9=113+9=124+9=135+9=146+9=15 7+ 9=16 8+9=179+9=18

    减法口诀表:

    1-1=0

    2-1=12-2=0

    3-1=23-2=13-3=0

    4-1=34-2=24-3=14-4=0

    5-1=45-2=35-3=25-4=15-5=0

    6-1=56-2=46-3=36-4=26-5=16-6=0

    7-1=67-2=57-3=47-4=37-5=27-6=17-7=0

    8-1=78-2=68-3=58-4=48-5=38-6=28-7=1 8-8=0

    9-1=89-2=79-3=69-4=59-5=49-6=39-7=2 9-8=19-9=0

    10-1=910-2=810-3=7 10-4=610-5=510-6=410-7=3 10-8=2 10-9=110-10=0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悉禅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睁配尘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

    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

    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复习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技巧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很快就要期末了,同学们复习得怎么样了啊?今天我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对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4、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6、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

    7、掌握画线的方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列竖式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笔算(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列竖式计算时,进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圆点)不可省略。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

    2、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判断: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5、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判断: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变大了。(×)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个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乘数×乘数=积

    (1)2个4相加 :2×4=8

    (2)2个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4)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或长方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一刻=15分,半小时=30分

    4、整时和半时

    整时: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5、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加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过几分是几时几分,要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时竖祥加时,分加分,满60要向前一位进1.

    时间的减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之间的时间有长,要用减法,用终止的时间减去起始的时间。

    计算时,时减时,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60.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1、根据问题情境,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余培搏不重不漏。

    2、中态有些问题要考虑排列顺序的问题。

    题1:用1、2、6三张卡片可以组成(8)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91、92

    题2:用1、2、6三个数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

    题3:把两件衣服放到三个不同的箱子有(9)种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个箱子和两件衣服放一个箱子。

    题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币可以组成(7)种币值。

    分1枚、2枚、3枚进行组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相关文章:

    1.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2.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3.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重点难点整理

    4.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5.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重难知识点总结

    6.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7.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8.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纳整理分类

    9.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方法与期末复习攻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一到六年级各科上册期末试卷汇总(各版本)

    推荐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各版本)

    推荐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带差末知识点归纳

    推荐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者源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复习重、难点: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复习的具体措施:1、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蠢嫌皮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怎么上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森蠢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销罩。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亏春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知识点整理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认识方向】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标出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看路线图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3)根据目标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一般以“在”字后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

    5、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6、指南针:

    红色指针指针北面,白色指针指着南面。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树叶:较疏的向着北面,较密的向着南面

    晴朗的夜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

    二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

    【知识点】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行败慎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档敬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

    粗枯模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

    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