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四年级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检测

  • 四年级
  • 2023-05-22
目录
  • 四年级第三单元数学试卷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3单元测试卷
  • 四年级下册三单数学试卷
  •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试卷题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题

  • 四年级第三单元数学试卷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测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1.一个三角桐判形有( )条边,( )个角,()个顶点.2.局晌改一谨余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3.在一个三角...

    四年级数学下册3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时运算定律,那么同学们要如何复习应对测试题呢?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或腊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上)

    一、选择 1.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考查目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灵活应用。

    答案:C。

    解析:加数的位置变换了,同时两两结合在一起凑整计算更简便,所以此题既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也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 B.a×b+a×C=a×(b+C) C.4×a×5=a×(4×5)

    考查目的:对乘法分配律及乘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B。

    解析:判定是否应用了乘法分配律,首先看题中是不是含有两级运算。C项只含有二级运算,因此首先排除C;A项没有体现两个加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的乘法分配律的实质,所以也排除掉。

    含团培3.125×4×25×8 的正确的解答方法是( )。

    A.(125×8)+(4×25) B.(125×8)×(4×25) C.(125+25)×(4+8)

    考查目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辨析。

    答案:B。

    解析:题目只含有二级运算,因此它就只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而A项和C项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是不符合要求的。

    4.下面算式中正确的是( )。

    A.500÷25×4=500÷(25×4) B.5000÷(125×8)=5000÷125÷8

    C.368-32+68=368-(32+68) D.12×26+74=12×(26+74)

    考查目的:运用定律辨析,建立模型化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判定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及除法性质进行选择的。A和C选项的问题是类似的,从算式的右边往左推,都应该去掉括号时变号,而算式左端却没有变号;D选项之所以先算(26+74),是因为学生“简便算法”的观念先入为主,看见能凑整的数就不管不顾地一味凑整,都是在为了简算而简算,这是错误的;只有B项符合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所有除数的积所得的商。

    5.与38×101相等的算式是( )。

    A.38×100+1 B.38×100+100 C.38×100+38 D.39×100-1

    考查目的:乘法分配律的变式练习,加强对分配律的理解。

    答案:C。

    解析:要想找到与38×101 相等的算式,首先要明确38×101的意义,是101个38。A项38×100+1表示谈唯的是比100个38多1,也就是比101个38少;B项38×100+100表示的是比100个38多100,也就是比101个38多了;D项39×100-1表示的是比100个39少1,也就是比101个38多;只有C项38×100+38表示的是100个38再加一个38,也就是101个38,所以选C。

    二、填空

    1.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用符号○、△、□表示乘法结合律。

    考查目的: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答案:a+b=b+a,○×△×□=○×(△×□)(答案不唯一)。

    解析:把字母或符号当作具体的数据放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的模型中,把抽象知识用字母或符号具象化,加法交换律是两个数据交换位置,而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的运算,在运算的过程中,数据不改变位置,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2.计算37×25×4时,为了计算简便,先算( )乘( ),这样做是根据( )。 考查目的: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答案:25,4,乘法结合律。

    解析:观察题目中的数据和符号的特点,依据乘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先算25╳4得到100,然后再乘37就可以算出结果为3700,计算的过程既简单又快捷。

    3.25×(4+8)=( )×( )+( )×( )。

    考查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答案:25,4,25,8(答案中,乘法算式中的数据没有前后顺序的限制,两组乘法算式的加和也不限制前后位置。)

    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先分别算出4和25以及8和25的积,分别是100和200;然后再把乘积相加得300。

    4.800÷16÷5=800÷(□ × □)。

    考查目的:除法运算性质的应用。

    答案:16,5。

    解析: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几个除数的积,因此可以用800除以16与5的积,也就是用800除以80,结果等于10。

    5.小明把8×(2+□)错算成8×□+2,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考查目的:结合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

    答案:14。

    解析:8×(2+□)可以理解为8个2与8个□的和是多少,而小明错算成8×□+2,也就是1个2与8个□的和,显然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7个2,也就是14。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下)

    1.田字格本每页有88个格,小明2014年共练了125页,他一年共练了多少个汉字?

    考查目的:根据乘法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

    答案:125×88

    =125×8×11

    =1000×11

    =11000(个)

    解析:这道题是求88个125是多少。125乘8得1000,而88可以理解为11个8相乘所得的积,因此这道题就可以变成求125×8×11的积,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先求出125×8的积是1000,然后再乘11,得11000。

    2.饲养场的4头奶牛25天可以挤牛奶1500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可以产牛奶多少千克?

    考查目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答案:① 1500÷(4×25)=15(千克);

    ②1500÷4÷25=15(千克);

    ③1500÷25÷4=15(千克)。

    解析: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正确解答此题,但此题的落脚点还是在利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更简单更快捷,所以建议选用第一种方法。

    3.如下图所示,学校给四年级的125名同学准备校服,现在买比原来省多少钱?

    考查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答案:106-98=8(元);125×8=1000(元)。

    解析:每套衣服原价与现价的差是8元,而需要购买125套,所以就是计算125乘8的积了。而如果先分别求出按原价购买125套的价钱和按现价购买125套的价钱,然后再求差,这样无形当中就加大了计算的难度。

    4.市政府准备在街心花园建一个花圃(见下图)。这个花圃需要占地多少平方米?

    考查目的:在认真观察数据特点及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割补或平移的方法正确简捷地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答案:26×13+34×13

    =(26+34)×13

    =60×13

    =780(平方米)

    解析:把上面的图形割补成两块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26×13和34×13,而两个长方形的宽都是13,因此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也可以按乘法意义理解为求26个13的和与34个13的和,这样既解决了如何求这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问题,又使计算简单而快捷。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练习题

    一、填空(8分,第1小题2分)

    1、( )+45=55+( ),这里运用了加法( ),用字母表示是( )。

    2、交换两个( )的位置,( )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

    4、a×6+6×15= ×( + )。

    5、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 ),这样计算是根据( )。

    6、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 )元。

    7、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那么上海在北京的 偏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27+33+67=27+100 ( )

    2、125×16=125×8×2 ( )

    3、134-75+25=134-(75+25) ( )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

    5、1250÷(25×5)=1250÷25×5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四、直接写得数(9分)

    125×8= 100÷25= 24×3= 25×8=

    36÷18= 42÷3= 13×4= 65÷13=

    15×7= 120×7= 198÷9= 210×6=

    102÷34= 26×20= 540÷27= 50×80=

    220+190= 24×30=

    五、计算下面各题(9分)

    (124-85)×12÷26

    75+240÷40-25

    367-144÷24×13

    六、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4分)。

    355+260+140+245

    98×101

    48×125

    645-180-245

    38×99+38

    3500÷14÷5

    175×56+25×56

    50×25×20×40

    七、动手操作(9分)。

    在平面图上标出下面各场所的位置。

    1、学校在小明家的北偏东35°,距离300米。

    2、游泳池在小明家的西偏南40°,距离200米。

    八、解决问题。(32分)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要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关键要先求出 列式计算:(3分)

    2、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5分)

    (请用一种你认为计算最方便的方法列式计算)

    3、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请用两种方法解答)(7分)

    4、李伯伯家养了1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有鸡鸭多少只?(5分)

    5、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10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3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5分)

    6、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15天吃54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5分)

    四年级下册三单数学试卷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5°,67°,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顶角是(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 )。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三角形至少需要( )厘米长的绳子。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用三根长度分别为明瞎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 )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 )

    3.在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

    5.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6.在五边形中,画两条线段可以把这个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因此五边形的樱前内角和是108°。(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等边三角形是( )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

    ① 1 ② 2 ③ 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 )。

    ①锐角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 ③等腰锐角三角形

    激颂空4.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5.右图中共有( )个直角三角形。

    ① 2 ② 4 ③ 8

    四、根据下面每个图形标出的底,画出图形的高

    五、算一算

    1.求下面三角形中各角的度数。

    (1)∠1=42°,∠2=38°,求∠3的度数。

    (2)∠1=28°,∠2=62°,求∠3的度数。

    2.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分别是多少度?

    【参考答案】

    一、(每空3分) 1.钝角等腰 2. 78度锐角 3. 30度 60度 4. 15度 5. 14

    二、(每题4分)

    1、× 2、√ 3、√ 4、× 5、× 6、×

    三、(每题4分)

    1、(1) 2、(2) 3、(3) 4、(3) 5、(3)

    四、(每题4分)

    五、

    1(每题3分)、(1)100度 (2)90度

    2(10分)、3×4=12厘米 12 ÷ 3=4厘米

    3、(8分)180 ÷(4+1+1)=180÷6=30度 30×4=120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试卷题

    一、填空题。

    1. 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2. 12的103倍是(),31个200是()。

    3. 最小的三位数与的两位数的积是()。

    4.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的各位相乘,积的末尾森闷与第二个乘数的()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的各位相乘,积的末尾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5. 一袋面粉重50千克,一辆卡车可以装142袋,一辆卡车可以装( )千克面粉。

    6. 小明在计算完2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使用(),应该先按(),再按(),然后按(),最后按()键。

    7. 在○里填上“>”“<”或“=”。

    30×181○332×181

    27×200○22×270

    604×15○15×606

    123×40○132×30

    234×30○245×29

    808×39○798×29

    8.据统计,全国每个中档缺歼饭店每天要用258双一次性筷子,一个月(30天)要用()双一次性筷子。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 ()

    2. 一个三位数乘0与一个两位数乘0的积相等。 ()

    3. 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一定有两个0。 ()

    4. 键是计算器的开关机键。 ()

    5.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28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 1B. 2C. 3

    2. 下面的算式的积与180×60的积不同的是()。

    A. 360×30 B. 90×120 C. 720×20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位数。

    A. 三 B. 四 C. 四或五

    4. 605×13的积的中间()0。

    A. 有一个 B. 有两个 C. 没有

    5. 用竖式计算245×36时,2与3相乘,事实上是()。

    A. 2×3 B. 20×30 C. 200×30

    四、计算题。

    1. 直接写出得数。(12分)

    310×3= 280×2=140×7=

    350×2= 89×100= 32×20=

    230×4= 140×20= 730×0=

    230×30= 140×5= 300×30=

    2. 用竖式计算。(12分)

    162×21=64×321=713×15=

    308×21=130×24=135×12=

    五、找规律,填空。

    观察每组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关系,完成第四个算式。

    1. 9×5=45

    99×95=9405

    999×995=994005

    9999×9995=()

    2. 2345×10001=23452345

    7629×10001=76297629

    5438×10001=54385438

    2764×10001=()

    六、解决问题。

    1. 四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人的压岁钱是185元,53名同学的压岁钱共有多少元?

    2. 如此扮弯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一个奶站有1500袋牛奶,120个箱子够装吗?

    3.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1550分能绕地球15圈吗?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 16×3=48两个0

    2. 123662003. 99004. 个位相加5. 7100

    6. 计算器237×62=

    7. <<8. 7740

    二、1. ✕2. √3. ✕4. ✕5. ✕

    三、1. C2. C3. C4. C5. C

    四、1. 93056098070089006409202800069007009000

    2. 34022054410695646831201620

    五、1. 999400052. 27642764

    六、1. 185×53=9805(元)

    2. 120×24=2880(袋)2880>1500够

    3. 114×15=1710(分)1710>11550不能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题

    四年级学生在做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大意。我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袭塌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一、填空我最棒。(20分)

    1. 填表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拍虚圆示

    2. 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436-279-21=436-(279○_____)

    (2)34×125×8=34×(___○____)

    (3)120÷5÷4=120÷(___○____)

    (4)49×38+15×38+38=(49+___+___)×___

    3.在里填上“>”“<”或“=”。

    651-45-355○651-(45+355)

    12×15×25○12×(15+25)

    80×125○10×8×125

    15×(14+6)○15×14×6

    二、大法官判对错。(对的画“√”,错的画誉岩“×”)(5分)

    1.215-37+33=215-(67+33) ( )

    2.240÷5÷4=240÷(5×4) ( )

    3.102×47=100×47+2 ( )

    4.85×16=85×10×6 ( )

    5.99×125+125=(99+1)×125 ( )

    三、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53×24+53×36=53×(24+36)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2.125×4×25×8的简便算法是( )。

    A.(125×8)×(4×25)

    B.125×8+(4×25)

    C.(125×25) ×(4×8)

    3.792×99=792×100○792×1,○里应该填( )

    A.+ B.- C. ×

    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律

    A.交换 B.结合 C.分配

    四、数学门诊部。(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3分)

    1. 675-(275+43)

    =675-275+43

    =400+43

    =443

    2. 76×99+76

    =76×(99+1)

    =76×100

    =7600

    3. 47×99

    =47×100-1

    =4700-1

    =4699

    五、我是神算手。(1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5×11= 2400÷25= 180-79-21= 25×13×4=

    200÷5÷4= 480÷3÷8= 125×3×8= 16×99=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14×27-14×27 478-163-137 5000÷125÷8

    281+93+119+207 99×34

    六、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5分)

    1.49+137=137+49

    2.19×4=4×19

    3.172+39+28+261=(172+28)+(39+261)

    4.(8×79) ×125=(8×125) ×79

    5.32×43+32×57=32×(43+57)

    七、我会按要求做题。(先计算,再○里填上“<”“>”或“=”)(7分)

    1. 490÷7+560÷7= (490+560) ÷7=

    490÷7+560÷7○ (490+560) ÷7

    2. 340÷2+480÷2= (340+480) ÷2=

    340÷2+480÷2○(340+480) ÷2

    从上面的两组算式中,你出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a、b、c)

    八、列式计算。(15分)

    1.125与79的积加上125与21的积,和是多少?

    2.除数是32,商是15,余数是9,被除数是多少?

    3.777与560的差,再除以7,商是多少?

    九、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7分)

    1.一本漫画书有188页,林林第一天看了57页,第二天看了43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完?

    2.从A地到D地一共多少千米?

    4.“挑战主持人”第一成绩统计如下表。(单位:分)

    选手 个人演讲 才艺展示 现场主持 合计

    1号 92 88 90

    2号 90 92 89

    3号 89 73 97

    (1)将表格填写完整。

    (2)每轮成绩的最高分比最低分多多少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能力提高题(10分)

    小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70×(★+5)错算成70×★+5,请你帮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 下页查看"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答案"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