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三年级

买文具教学设计三年级,三年级数学去游乐场教学设计

  • 三年级
  • 2024-11-02

买文具教学设计三年级?教材分析:《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买文具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理解其功能;难点为人民币的简单兑换。那么,买文具教学设计三年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口算20题(略)。

2、 18÷6= 27÷9= 8×8= 56÷8=

()×6=18 ()×9=27 ()÷8=8 ()×8=56

3、比较第2题,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4、师:开学了,明明带着他的压岁钱到文具店选购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解决一些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明明说:“我有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师:他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2 0

× 5

1 0 0

提出下面两个问题在班内交流。

(1)20×5=100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2)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中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够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前面的“买文具”,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买衣服、找钱、换钱等一系列学生相当熟悉的场景,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动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而且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我区中心地带的一所普通学校的一年级执教的。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加之前面一节课“买文具”中学生已经更进一步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陌生,并且也具备了一些参加活动的经验。

看一看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孙丽萍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买文具》第70页。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买文具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理解其功能;难点为人民币的简单兑换。

学生分析:1. 低年级学生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 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感性认识,能辨认常见面值,但缺乏合理使用和爱护意识,课堂上通过买文具活动,使其在购物中认识人民币,进一步体验其实际背景及功能,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理解元、角、分关系,进行简单兑换。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3. 德育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理解人民币功能,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买文具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人民币功能。

教学难点:人民币简单兑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额人民币、货架及文具。

学具准备:每生一套小面额人民币。

三年级数学去游乐场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此课程旨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人民币,从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其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一年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人民币的认知仅停留在初步阶段,对于等价交换的原则也仅有初步的意识。本课程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一年级儿童年龄较小,对人民币的了解有限。课程设计以机灵狗为主线,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并了解1元等于10角的关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提高其社会交往与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将初步理解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爱护人民币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随后,通过参观文具店,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分组活动,互相学习并介绍人民币的特征,如数字、字样和图案等。接下来,学生将人民币按照数字、纸币与硬币、元角分类,加深对人民币单位的理解。通过实操,学生了解了1元等于10角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课程还设计了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的认知。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设计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二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以上就是买文具教学设计三年级的全部内容,本课程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一年级儿童年龄较小,对人民币的了解有限。课程设计以机灵狗为主线,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并了解1元等于10角的关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提高其社会交往与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