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课视频?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知识点如下: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隋灭掉陈,统一南北。2、隋朝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河运。(2)时间: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第2课时贞观之治 1、隋朝的统治只经历两代皇帝。那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隋的统一
1.
建立:
581
年,北周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2.
统一:
589
年,隋灭掉陈,统一全国。
3.
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被称为“开皇之治”
。
二、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
1.
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2.
概况:
“
3+4+5=1
”
①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②
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
、
(通济渠)
、
(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③
五水:连接了(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④
地位:
全长两千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体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影响)
:
①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政治)
、
(经济)
、
(文化)联系的纽带。
②
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
“丝绸之路”和(海上)
“丝绸之路”的枢纽。
③
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④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
唐朝建立:
1
、
隋亡的原因:
①隋炀帝的暴政;
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③地方长官、
割据势力纷纷起兵。
2
、
618
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
.
①
626
年,
(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他就是唐太宗。
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三个知识点:
1. 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 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 山顶洞人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意义/特征
揭开我国人类历史的新篇,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用火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组织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三个知识点:
1.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
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尤其是半坡人的彩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的瑰宝。
3.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距今年代:约7000年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所处位置:长江流域
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作物:水稻
房屋建筑:干栏式
距今年代:约5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
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作物:粟
房屋建筑:半地穴式
淘气制作:彩陶
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原始居民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
社会生产:农耕、制陶
生活状况: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三个知识点:
1. 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
2. “人文初祖”——黄帝
3. 尧、舜、禹的“禅让”
知识点一: 炎黄战蚩尤
1.炎帝、黄帝、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第一课知识点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知识点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了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场2000多千米。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第二课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陷于瓦解。(2)灭亡情况: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知识点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傜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
2、距今约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 ,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 。
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 ,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 和长江流域的 。
2、距今约 年的半坡聚落位于 ,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
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 、 、 ,饲养 、 ,还经常去 、 。
他们开垦耕地用 、 ,收割庄稼用 、 ,加工谷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之一。
其中,最早种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 ,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视频的全部内容,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国家,定都 ,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 请简述秦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公元前209年夏, 、 率先发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