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 五年级

小学五年级数学书

  • 五年级
  • 2024-09-01

小学五年级数学书?..那么,小学五年级数学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方程

  

一、教学内容

  

教材分三段安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

  

例3~例6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例7教学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最后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例3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4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5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6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第二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

  

为了让学生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4,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三点: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等式变换时,每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二是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验,只要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三是联系上面的过程,讲了什么是“解方程”。      

  

例5的教学中,教材在呈现天平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写一些等式,发现等式的新的性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例6则呈现了实际问题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自己考虑怎样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间。这里的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容易想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未知数已明确地用x表示出来,所以这一问题为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了重要的过渡。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具体分以下几步:(1)明确条件和问题;(2)分析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等关系;(3)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x和已知数之间相等关系的方程。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其中第(2)步是关键。

  

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像13页的第8题,分四步引导学生探索并运用规律:第一步,先写出3组连续的自然数,分别求和;第二步,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语言表达这一数学模型;第三步,直接运用发现的规律列方程解决问题;第四步,拓展规律,运用连续5个奇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装不下了,剩下的你自己去看” http://www.yhjy.cn/jyyweb/htmlnews/52/502/2008711114937.htm

这么简单都不会?最大的占地面积就是他的最大的表面积啊,那就是5×3得15平方分米,最小的占地面积就是他的最小的表面积,则1.5×3等4.5平方分米啊

52页
第十题:
每天投报a+b份,30天投报30(a+b)份
十一:
a_8b
94_8c乘7=38(_=减号)
12:
效率150除m
总量5xat
1小时=60分
c=a乘t=50乘60=3000
54页
右边第二个和第三个
55页
(1)仍然平衡
(2)仍然平衡
(3)仍然平衡
(4)3个
采纳我!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分析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总复习。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做了一些调整。1. 计算内容的调整删去原有的整数、小数四步计算混合运算。2.应用题内容的调整。教科书把原来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的归一、归总加条件的应用题和选学内容“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删去。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理解、发展数学。教材的调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使用教材我想这样做:
(1)使用教材不依赖教材,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学生
直观感知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师生共同收集社会生活中明显通用的实例,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让学生把教科书作为常读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学会在书上,勾画重点,批注疑难和体会。
(2)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教学中让学生
根据新知提出生活里是怎样用。让每个学生使用数学记录本,收集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例、原有知识经验对新知的作用过程及对概念意义的不同表述。
(3)新知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留给学生充足探索和思考空间,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新课之前学生准备: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寻找生活原型和应用实例。 ③查阅资料,访问实地和资讯他人,制作说明自己观点的学具教师准备:①熟读教材,明确隐含内容,建构认知网络,提出思维顺序。②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和学生未发现的思维障碍处,制定启发措施。③组织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原型及应用实例。 ④制定教学活动整体方案,达到宏观调控。把教师的备课变为学习活动参与者共同准备,不但培养学生迈向学习化社会主动学会学习,而且为创设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合作学习的课堂提供了保证。
第一课:小数乘法
第二课:小数除法
第三课:观察物体
第四课:简易方程
第五课: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课: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课:数学广角
第八课:总复习
5年级上册的数学书的内容就这些~~

我的是苏教版,有:(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实践:面积是多少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实践:校园的绿化面积
3:认识小数
4: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找规律
6:解决问题的策略
7: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
8:公顷和平方千米
9: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10:统计
实践:了解周围的家庭
11:整理与复习
看上去不多,其实蛮多的哈。(*^__^*) 望采纳

以上就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书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