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小学

小学科学题目,小学科学课题题目

  • 小学
  • 2023-05-04
目录
  • 小学科学专业知识真题
  • 小学科学选择题
  • 当小学科学老师好倒霉啊
  • 小学六年级科学必考题
  • 小学科学竞赛题目试卷

  • 小学科学专业知识真题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bai朗读du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2、小zhi学教学渗透生命教dao育的策略研究

    3、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辐射的实践与研究

    4、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艺体特长在学生成长中销樱的作用研究

    6、小学语文、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7、小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8、在小学数学、科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9、特殊学生过错行为矫正研究

    10、提高后进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1、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2、教辅资料有效利用研究

    13、提高小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的研究

    14、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策略研究

    15、课堂教学效应的研究

    16、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对话

    17、通过学生自写评语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18、如何管理班级活跃分子

    19、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20、不同类群学生的心理分析

    2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错别字的研究

    22、运用试卷分析策略提高学困生学习实效的探索研究

    23、小学低段数学如何有效运用学具的研究

    24、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

    25、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2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板书的功效性研究

    27、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2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研究

    29、多给表现机会培养后进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30、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搜游预习能力的方法

    31、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2、提高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33、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

    34、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

    35、学生“数学日记”操作亏漏丛策略研究

    36、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37、小练笔在课堂上生成的效果研究

    38、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39、学生错题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的研究

    40、流动书吧对学生发展作用的研究

    41、提高小学生预习效率的途径的研究

    42、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43、课堂悬念设置的研究

    44、提高教师课堂评价有效性之研究

    45、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研究

    小学科学选择题

    有意思。做一下,不一定全对。

    一、填空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2、写出三种你观察岩石的方法(肉眼观察)、(陆早显微镜观察)纳清、(实验室分析),通过学习你认识的岩石有(沉积岩)、(岩浆岩)等。

    3、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生物化石)。

    4、我知道所有的岩石都是有一种或几种(矿物质 )组成的,我所了解的矿物有( 石英 )、(长石)、(云母)等。

    二、判断

    1、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

    2、石英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对)

    3、花岗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洞悉前物组成。 (对)

    4、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 对 )

    5、风化现象是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对)

    6、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对 )

    7、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

    8、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 对 )

    三、选择

    1、经过地球运动,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B )。

    A、化石B、浮石C、页岩

    2、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C 作用形成的。

    A、水 B、生物 C 、大气

    3、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最硬的是(A )

    A石英B长石 C云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岩石和矿物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5、某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 )。

    A 软B 较软C 较硬D 硬

    四、连线

    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

    石英———————— 像玻璃光泽那样

    长石————————有蜡烛一样的光泽

    云母————————光泽和丝绸差不多

    做这点吧,其他我只在不知道了。

    当小学科学老师好倒霉啊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 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 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 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慎携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浮力 )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岩州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 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 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 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 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14页下图)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 体积 )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 )(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

    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宽枣伏,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 )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 C )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 B ),物体就(D )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3、(D )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 )。

    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 )的合金,当

    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 )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 B 、铋 C、钢 D、锑

    4、热总是从较(B )的一端传向较(D )的一端。

    A、粗 B、热 C、细 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 B ):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C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 A):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 )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 B、吃食物 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 E、烤火 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BD )。

    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AD )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 )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填空题。

    1、(热 )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 )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 )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 )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热传导 )。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 )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

    这是为什么呢?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

    (45页上图)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 ),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

    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 )。

    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

    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 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A )等于( 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水受热以后,(C )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5、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 )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 ),物体就(D )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二、 多项选择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 )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2、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DB )。

    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 C )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 D )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 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排开的水量 )。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

    3、( 热 )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 )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 )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热胀冷缩 )。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 )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

    四、 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 )

    6、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 × )

    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 × )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 )

    9、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1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

    11、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

    12、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

    五、 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 单项选择题。

    1、计时(B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 )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 )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

    A、时 B、分 C、秒 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 )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 )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A、“流水型”水钟 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 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 ),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 )摆动越(B ),摆绳越(D )摆动越(A)。

    A、快 B、慢 C、长 D、短

    8、1583年,(D )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

    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 、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伽利略

    二、 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 )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 )有关。

    3、(日晷 )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 )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越来越精确。

    (√)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

    五、看图填空题。

    1、摆锤与齿 *** 纵器是如何运作的?

    摆钟齿 *** 纵器两端各有(倒钩 ),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而齿 *** 纵器又与(摆锤 )相连。

    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摆锤在(最右边 )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卡住齿轮。

    摆锤摆到(最左边 )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

    当摆锤又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

    (64页左下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 单项选择题。

    1、(D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

    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3、(C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4、(B)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

    关于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 D )”理论。

    5、(A )是波兰的天文学家。

    他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C )”,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A、哥白尼 B、托勒密 C、日心说 D、地心说

    6、(C )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A、波兰 B、古希腊 C、法国 D、荷兰

    7、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 )(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 C )(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 多项选择题。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BC)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2、昼夜现象与(B)和(C)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3、托马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DF)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BCD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三、填空题。

    1、地球确实在(自转 )和(公转 );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2、地球围绕( 地轴)自转,( 地轴 )是倾斜的。

    3、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是围绕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 ),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

    3、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 )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 )

    5、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

    五、看图填空题。

    1、世界时区图。

    (81页图)

    这是一张世界时区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 )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京 ),向西180度属(西京 )。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 )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B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 )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 C )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

    A、时 B、分 C、秒 D、天

    4、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5、根据单摆的(D ),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6、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

    A、快 B、慢 C、长 D、短

    7、(D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 )(自西向东),周期为(C )小时。

    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9、(C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3、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CD)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4、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BC)

    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 )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 )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

    5、地球确实在(自转 )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6、地球围绕(地轴 )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7、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极昼极夜)现象。

    8、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 ),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 √ )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 )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越来越精确。

    (√)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

    6、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

    7、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

    8、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

    9、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

    10、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 )

    五、看图填空题。

    1、我认识了地球的运动。

    (90页右上图表)追问

    人教版,不是这把

    小学六年级科学必考题

    小学科学研究课题,是从课题选题开始一步一步走到最终课题结题的。若课题选题没有做到位,或者方向出了错,那不可能完成课哗猛题申报的基本流程,失去立项的机会。所以小学教师在申报课题时一定要重视选题。以下是小学科学研究课题题目参考选题,仅供参考。

    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

    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科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法

    挖掘科学课典型学习活动教育价值的意义和做法

    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辩绝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

    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科学课程学习的方法和体会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经验与体会

    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

    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

    新教材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

    开展科学课程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新教材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与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事实分析

    学生对科学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态度及其原因

    学生对学生新教材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

    科学新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小学科学研究课题乱灶桥题目参考选题,以上就是本文关于该问题的介绍,更多关于小学科学课题申报方面的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我们兰竹文化网的在线编辑。

    小学科学竞赛题目试卷

    简单的科学小问题

    捏住手帕的一角,举在暖气片或炉火的上方,会发现:( 手帕飘起

    )。

    实验说明( 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热空气上升造成手帕上飘 )。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资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象"真正的告燃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

    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6、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7、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8、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9、为什么人会打呵欠?毁亏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11、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12、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借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1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14、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纤友神有帮助。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15、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6、 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7、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8、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19、为什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 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20、为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 「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21、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22、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面板表面长著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 *** (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23、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24、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25、为什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6、为什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27、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2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29、太阳系有那些天体?

    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30、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31、打雷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32、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答: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

    33、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34、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3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乾,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3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37、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38、螳螂被称为“捕虫神刀手”

    39、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层硬壳,长得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这时,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然后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40、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文鸟,当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类就会叼来五颜六色的花瓣、绿叶撒在同伴的尸体上,为其“花葬”,且一只只低垂脑袋,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我给你找了这40条,还算满意吗?

    别忘了给我加分哦!谢喽!

    小学较简单的科学问题

    把蜡烛放在桌上,然后点燃,再把一个玻璃杯把蜡烛盖住。不久蜡烛就灭了,为什么蜡烛会灭呢?因为火需要氧气才能燃烧,而如果用杯子把点着了的蜡烛盖住,空气就进不去了。当火把杯子里的氧气烧完了,火自然就灭了。

    超简单的科学题!

    固体,液体,气体。

    简单的科学题目

    m=ρV

    即质量=密度×体积

    但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与体积无关。

    问一题简单的科学题目.

    是平衡力。平衡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绳子在拉近不动的时候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甲乙两队的拉力。由此可知是平衡力。

    一道简单的科学问题…急啊!

    首先,第一问,水由气态变为固态再变为液态是什么变化?一样的道理,就是说在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不过是物体密度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是物理反应。而在第二问中,铜片加热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有新的物质产生,因此是化学变化

    一个非常简单的科学问题

    氧气在正极产生,好像是,学过这么多年,有点搞不清了

    一题简单的科学题目(4)

    疏导组织属于植物学的范畴

    是错的

    一题简单的科学题目(1)

    不是,脊柱包括脊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