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故事?1、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_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_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那么,三年级下册数学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4.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篇一】
老财主的儿子
从前有个土老财,目不识丁,于是请了个先生教他儿子读书。
先生来了,先教财主儿子描红。描一笔,先生就数道“这是‘一’字”;描两笔,先生便教道“这是‘二’字”;描三笔,先生又教道“这是‘三’字”。
“三”字刚写完,财主儿子便哈哈大笑,蹦着跳着去找他爹,连声说:“太容易了,太容易了,字我已经都会识了,不用请先生了。”土财主自然很高兴,辞了先生更省了钱。
不久,财主请一个叫万百千的人来喝酒,就叫儿子写请帖。不料过了许久,仍不见儿子拿帖来,只好到书房去看看。
到得书房,只见儿子满头大汗,见面就埋怨说:“这位客人的姓名也太古怪,什么不好叫,偏叫万百千,我一早到现在忙个不息,也才描了五百多划,干脆把扫帚拿来划,来得快一点。”
可别光顾着笑话他们二位,说起来,咱们的先祖刚开始记数时,正是这么干的。
我们把世界上各个民族最早的记数符号归纳来看一看,最初的几个数差不多都一样,都是象形符号。
本世纪初发现的甲骨文,是我国文化的一件大事。上面的汉字约有4500多个,可辨认的不足1000,当中有不少数学方面的资料。其中代表1、2、3、4的几个符号分别是:
这是远在四千年前殷商时候的事了。
【 #三年级#导语】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数学打交道,如生活上购买的“柴、米、油、盐、醋、菜、酱”以及驾车的里程、房屋的建造等等,总是离不开数学。从这些例子看,学习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数学知识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不但要学好,而且还要学精。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四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篇一
在面的算式里,每个方框表示一个数字,不同方框表示的数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请问,这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总和是多少?在原式中,两个3位数的和等于1996。
一个3位数,不会超过999。两个3位数相加,最多最多只能等于1998。现在的和已经达到1996,离可能值只差一点点,把两个3位数挤到墙角,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了。只有3种可能:
999+997=1996,
998+998=1996,
997+999=1996。
3种情形下,被加数和加数的各位数的和相同,都是52:
(9+9+9)+(9+9+7)=(9+9+8)+(9+9+8)=52。
所以,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和等于52。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篇二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在家干吗
这么些!这么好吃,一切为了你自己去争取和他说说心里话了、一切为了你自己去争取和他说说心里话了、一切为了你自己去努力!是的……不能吃饱一一实现我想我要睡午觉睡得真想吃吃吃吃吃.是因为自己.是的?在家了?在家了?在家了?在家了?在家了?在
1、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_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_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2、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_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3、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以上就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故事的全部内容,【篇一】老财主的儿子 从前有个土老财,目不识丁,于是请了个先生教他儿子读书。先生来了,先教财主儿子描红。描一笔,先生就数道“这是‘一’字”;描两笔,先生便教道“这是‘二’字”;描三笔,先生又教道“这是‘三’字”。“三”字刚写完,财主儿子便哈哈大笑,蹦着跳着去找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