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孟子五年级?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那么,国学孟子五年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孟子二章》原文及注解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有: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用高标准来要求君王就叫做“恭”,向君王出好主意而堵塞坏主意就叫做“敬”,认为自己的君王不能行仁政就叫做“贼”。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原文】
孟子自范①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 赔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②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3)。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注释】
①范: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范县东南二十里,是魏国与齐国之间的要道。 ②广居:孟子的“广居”指仁。如《滕文公下》所说:“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③垤(die)泽之门:宋国城门。
【译文】
孟子从范邑到齐都,远远地望见了齐王的儿子,非常感叹地说:“地位改变气度,奉养改变体质,地位是多么重要啊!他不也是人的儿子吗?”
孟子说:“王子的住多、车马、衣服多半与他人相同,而王子像那个样子,是他的地位使他那样的。何况那处在天下最广大地位上的人呢?鲁国的国君到宋国去,在宋国的城门下呼喊。守门的人说:‘这人不是我们的国君,他的声音怎么这样像我们的国君呢?’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的地位相似罢了。”
下一篇(养而不爱如养猪)
尽心上
养而不爱如养猪
【原文】
孟子曰:“食①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②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如下:
1、《孟子三章》原文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2、《孟子三章》译文
孟子说:不倚仗年岁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有钱势的兄弟。交友,是以品德相交,决不可有所倚仗。孟献子,是拥有兵车百乘的世家,有五个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他三个人的姓名我忘记了,孟献子和这五个人互助合作,是不提献子家的地位的。
这五个人如果也看重献子家的地位,就不会与他互助合作了。
原文: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
以上就是国学孟子五年级的全部内容,1、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翻译】 (孟子说:)“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2、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