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1.七年级语文上册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散步 1.(1)歧(2)蹲(3)霎(4)粼粼2.(1)信服(2)熬过(3)随意3.(1)②(2)①理由:与上文相衔接,读起来很顺口。4.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因为“我”伴同儿子的年月还长,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积累与运用
1.C
2.躁、及、塾
3.B
4.①B ②C
5.B
6.散文《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7.低 高 高 低 植(或静) 动
8.轻快灵活 羡慕向往
9.翻找蜈蚣 按住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10.作者着重写何首乌,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11.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12.这杯牛奶使处于困境的男孩看到生活中存在的爱心,使他重新燃起了希望,振作起来,继续奋斗。
13.“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与“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相照应。
“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与“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相照应
好处是:使文章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结合举出的例子具体分析)
14.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善有善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2.爸爸的花儿落了
1.C 2.D 3.B
4.胆战心惊 一筹莫展 心急如焚
5.①A ②D
6.B
7.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人面桃花 百花齐放 鸟语花香
8.林海音台湾 《城南旧事》
9.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精锐教育提醒你:
⒈试理出文中对于山溪描写的顺序。
⒉谈一谈溪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⒊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溪流?
⒋文章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
5. 品析语言: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我来赏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仿写:生命像奔流的溪水,由孱弱到强大,把甘露奉献给大自然。
7.“读了《溪流》一文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30字以内)
参考答案:
⒈以时间为序,从小溪的过去写起,写小溪的现在,再想象它的未来。
⒉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细柔的,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停地向前奔流着,在它艰辛的行进途中,有一中让人感受到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力量。后来,它慢慢地大起来了,收获了许多。最后又无私地奉献自己,但它仍不停地探索。概括起来就是,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⒊作者如此详细地描写溪流,是给读者展示溪流的品质,展示溪流强大的生命力,借溪流来象征人生的意义,让人们感受溪流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或: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整体把握
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论调.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研究这个问题.还应注意[生死谜.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现在面对紫藤萝.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由此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3.怎么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种谬论?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4.[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5.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哲理.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以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答好这些题目不很容易.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例如.句1写藤萝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三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本题要求搜集.简便的办法是各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做好记录.然后整理.这也可以说是搜集.要找书搜集.就要告诉学生哪些书有这样的材料.
教学建议
一.教学指导思想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第1课 在山的那边 一、1.2.略
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 ⑵将“附和”改为“赞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艰苦奋斗才会实现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 《飞鸟集》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1.略
2.莫顿?亨特 美 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1.七年级语文上册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散步
1.(1)歧(2)蹲(3)霎(4)粼粼2.(1)信服(2)熬过(3)随意3.(1)②(2)①理由:与上文相衔接,读起来很顺口。4.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因为“我”伴同儿子的年月还长,而伴同母亲的时日已不多了。5.这是作者精心的安排,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很浓,充满着生机,照应了前面儿子说走小路“有意思”的原因,也点明了母亲担心“走不过去”的原因。6.这是传神之笔,对照中,既体现了尊老爱幼之情,更蕴含了继往开来之意。他们背上背的,意味着对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所担负的使命,因而也意味着整个世界。7.(1)梅格安捐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布娃娃;(2)布兰德捐出了他最喜欢的圣斗士;(3)布雷特捐出了他的宝贝火柴盒汽车;(4)“我”将旧夹克衫换成了新夹克衫捐给灾民。8.(1)他们被梅格安无私的举动和爱心深深地触动并深受启发(2)“我”被孩子们“诚挚的仁爱”所感动,“我”希望那个年轻女人也如“我”一样生活得幸福美好9.示例:(1)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愫。(2)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精彩。10.示例: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我们做起吧!
秋天的怀念
1.捶飘诀2.(1)①(2)②3.示例:(1)有的云飘逸,有的云深沉,有的云活泼而轻快,各具情态.天空中正玩得愉快。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的全部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第1课 在山的那边 一、1.2.略 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 ⑵将“附和”改为“赞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