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4解决问题方法 (1)合理强化。在学困生不合理的知识结构问题解决之后,应进行相应的练习。实施练习的首要原则是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化什么;同时,注意及时强化与把握好强化的频率。那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有:作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信息的策略、动手做的策略、尝试的策略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1、作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线段图在解答分数问题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教过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都会对运用线段图来解答分数问题情有独钟,但线段图在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同样也会发挥其直观、形象作用。
2、列举信息的策略
枚举筛选法是指解某些带袜数学题时,有时要根据题目的一部分条件,先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另一部分条件检验,筛选出题目的答案。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一种不断地变更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试错与筛选的过程。
3、颤档动手做的策略
这是一种通过探索性动手操作而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块内容时,动手做的策略就会显得很有效。如在讲授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新课时,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条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不要给太多的暗示,要把实际操作策略的选择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操作策略的多样化。
4、尝试的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阅读理解题目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要求,确定所给的数据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2. 列出方程式
根据问题的描述和要求,列出方程式,尽量简化表达式,定义正确的符号,以便更好地表示关余老系。
3. 解方程式
使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计算技巧,解决方程式,逐步求解未知量,检查答案是否与判毁世问题所要求的一致。
4. 回答问题
将求得的解答应用到原题目上,判断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解释和说明问题的全部内容。
5. 检查掘肢结果
最后一步是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如果有时间,可以反复检查解答过程和结果,发现错误并改正,以确保结果正确。
这些策略在小学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当学生掌握这些策略,并能够熟练运用时,就能够更自信地面对数学问题,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
引导语:下面我带大家来看看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您的阅读的。
一、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带扰型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蠢猜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二、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李团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三、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1.归纳法.就是用联系、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对问题进行变形,促使矛盾转化.例如: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
2.假设法.就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矛盾,加在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思想方法.如链侍冲“鸡兔同笼”问题.
3.逆推法.采用与事情发生过程相反的顺序思考的解题方法做做逆推法.
4.列举筛选法.解某些数学题时,有时要根据题目的一部分条件,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另一部分谈数条件检验,筛选出题目的答案.
5.图解法.解数学题时,可以设法把条件、问题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韦恩图等图形反映上来,使我们能借助图形进行分析、推理,寻找解题途径,这种方法叫图解法.
6.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有些属性相同,推测它们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在解题中,根据题中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相类似的关系,利用类比推理,找类比模型,从而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叫类比法.
7.小学数学中常用逻辑推理法.
(1)分析与综合法
分析法是从需证的结论出发,以一系列已知定义、定理为依据逐步逆溯,从而达到已知条件的推理方棚歼法.特别是应用题,几何证明题等.
综合法是从题设条件出发,以一系列已知定义、定理为依据,逐步推演出所需证明的结论的推理方法.
(2)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与演绎是相互联系着的,归纳得出的结论,可以用演绎法去验证,演绎的前提是通过归纳得出的.
由特殊性前提引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以归纳推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归纳法.一般地,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算定律,基本性质,法则等都是运用不完全归纳让学生从头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叫做演绎推理.以演绎推理的主要内容的科学研究方法叫演绎法.一般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当以归纳推理的形式得出运算定律,基本性质、法则、公式后,都再以演绎推理的形式进行计算.如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构成)
(3) 观察与实验法
(4)联想法
(5)猜想法
(6)对应法
解决问题三步骤的实施
(一)阅读与理解
1.找信息
找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知道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是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有关信息。
2.提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有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气氛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示意图
示意图让文字有了图形的辅助,有助于体现教师教学的直观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示意图,能从根本上培养和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解题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学会如何做题,学会画示意图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分析与解答
1.数量关系
心理学先入为主原则,第一次学习建立起来的“模型”表象,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具有导向作用。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全部内容,1、画图策略 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的方法,画出与题意相关的示意图,借助示意图来帮助推理、思考,这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最常用的一种策略。常见的画图方式有:线段图、集合图等。将疑难问题的文字“翻译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