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长短》1 活动目标: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那么,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1
活动目标
1、 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 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
2、 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
3、 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
4、 投影仪、课件《比长短》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启蒙室),放音乐《小鸟飞》 幼儿听着音乐走到位置上坐好。
(二)第一次尝试活动
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
2、 每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耳朵长和短”,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得出谁长谁短。
发放纸面教具《谁长谁短》,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活动过程:
1、比较长和短。
——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咐笑: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2、谁的鼻子长?
——教师出昌简迅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3、长颈鹿找东西。
——教师出示“长颈鹿耐此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4、评价
——谁的画面最整洁。
活动目标: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 #教案#导语】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比长短
活动目标: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长短》及教学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长短》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宏知手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猛桥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以上就是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的全部内容,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1 活动目标 1、 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 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