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具体步骤:(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 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 的提问引出“平均分”。(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3)、那么,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除法概念引导
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的苹果要同样多。怎样分?会分的同学请举手。
除法就是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被分掉的有几个苹果?6个。它叫被除数。
几个小朋友分?2个。它叫除数。
每个小朋友平均分了汪链几个苹果?3个。它叫商。
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法是知道小朋友有几个,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求一共有苹果多少个?
除法是知道一共有苹果多少个,小朋友有几个,求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除法是知道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计算困升孙方法。
3、笑察除法的运算
利用竖式进行计,算或应用乘法表进行计算。
学得贵师,亦得贵友。如今的教师对教案应该都不陌生。教案更有利于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在写教案时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方法呢?以下由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步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初步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 篇1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又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中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开始学习庆春除法的启蒙阶段。本课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最后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中好写法和读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分一分,说一说,引入除法算式。
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参与帮助小熊猫分竹子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建构知识,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且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一说,怎么分的,然后问学生向这种平均分的问题能不能直接用一种方法来计算呢?之后,板书课题“除法”。
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了规律,理解了除法的含义,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示给大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题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例1、例2,第41页上面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知道除法和“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子和3个盘子的实物或图片,以及12根小棒(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8个皮球和2个盒子)。学生每人准备 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教师先简要叙述: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含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
一、新课
1.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例1前,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使学生直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枝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说明要把6枝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注意分的过程。
先每人分1枝。教师提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再每人分1枝。教师接着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班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技?(每人分得2枝。)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物枯李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例题1至例题3)和除法的初步认识(例题4和例题5);第二部分是表内除法(用2-6乘法口诀求商)。这一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书的知识重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非常重要。越是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思考,越是又一次把我们引向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建议,那就是“我们应力求使讲课变成一种对事实和现象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意识的深处找到那一部分已知的东西,把它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工具。”
我们回到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例题4,题目是: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小精灵提示可以用除法表示。
阅读教材理解编写意图,这一内容其实是引导学生从平均分到除法的过渡,总体而言是“从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过渡。教学目标确定为核岁:
1.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
3. 能体会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以及与平均分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巩固除法的含义。
而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帮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完成数学符号表征。就是教学设计要重点关注如何有效完成从学生之前的动手操作进行平均分的具象思维转变为用数学符号表示(除法算式)的抽象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
以上就是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全部内容,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