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小学 > 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归纳

  • 四年级
  • 2023-04-30
目录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重难点
  • 四年级下册数学哪个单元最难
  •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及措施
  • 四年级下册最难十大难题数学
  •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重难点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拿租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粗仔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消凳兆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学习重点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总结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哪个单元最难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b+c)

    125+38+75=(125+)+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456+358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谨乱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备衫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祥滚档。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372+42+258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

    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为什么?234-66-34与234-(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交流讨沦: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a-b-c=a-(b+c)。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6-55-45=146○(45○45)

    ☆-※-△=☆○(※○△)

    624-172-328=○(○)

    a-b-c=a○(○)

    213-○-○=○(68○32)

    2、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126-(48+52)

    (2)364-(153+47)364-153-47

    (3)685-(228+272)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66-34

    =168-34=234-(66+34)=234-34-66

    =134(页)=234-100=200-66

    =134(页)=134(页)

    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六、教学后记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及措施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梁羡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橡搜拍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小数,用线段图较为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认识图形,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边长和面积。

    3、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和理解新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同整数一样,注意交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灵活多样的计算能力。

    6、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学习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漏禅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7、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的重、难点:

    1、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三步计算文字叙述题的解答方法,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对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检验,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正确计算混合运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学会小数的意义、单位,会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应用以前学的方法求近似数。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性质的应用,正确按要求近似数。

    3、小数的乘、除法。重点:掌握计数方法,知道小数乘、除法同样可以用整数简算的方法进行简算。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正确进行简算。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难点:画三角形的垂线和平行线,各种图形特征的应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6、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8、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年级下册最难十大难题数学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早握,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蠢手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陆档庆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知识点

    近似数知识点

    1、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典型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3、3465的位是( )位,是( )位数。“6”在( )位上,表示( )。“3”在( )位上,表示( )。

    4、100里面有( )十,一千里面有( )百,10个一是( )。

    5、的四位数是( ),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 ),差是( )。由( )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3207。

    6、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 )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位上是几就读( )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698的近似数是: 2956的近似数是:

    3120的近似数是: 2802的近似数是:

    1004的近似数是: 5023的近似数是:

    四年级数学练习知识点

    一、我会填:

    1、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是(),这两个计数单位之差为()。

    2、60.008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其中“8”在()上,表示(),也可以表示()。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0,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这是一个()三角形。

    4、整数部分是0的的两位小数是()。

    5、不用计算,3.68×3.68的积有()位小数。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上和千分位上都是3,其余各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那么,这个小数是(),读作:(),如果把这小数扩大100倍就是(),也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两位。

    7、写出10.01和10.02之间的三个小数:()、()、()。

    8、的一位数是整数部分为0的最小的一位小数的()倍。

    9、五千零五点零零五写作:()。

    二、小法官巧断案。

    1、89.9+11.1=100()

    2、小数可能比整数大。()

    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可能比直角大。()

    4、两个两位数相乘,积可能是三位数。()

    5、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选一选,对号入座。

    1、大于10.8而小于10.9的小数有()。

    A、0个B、10个C、无数个

    2、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那么,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A、30°和60°B、45°和45°C、10°和80°

    3、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这两个小数中任意的一个。

    A、大于B、小于C、不能确定

    4、在9.□2229.1□中,方框里可填的数字有()个。

    A、8B、9C、无数个

    5、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5厘米和65厘米,那么,第条三边的长度只能是()。

    A、100厘米B、120厘米C、150厘米

    四、应用题

    1、淘气打算把两根长度都是1.96米的绳子接起来做一根跳绳,结果接口处共用去了0.19米,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5分)

    2、如果每千克香蕉的价钱是8.2元,每千克榴梿的价钱是香蕉的9.9倍,那么,每千克榴梿的价钱是多少?(5分)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是多少度?(5分)

    4、一筐水果,连筐重100千克,卖掉一半水果后,连筐重51.5千克,问:原来水果和筐各有多重?(5分)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96米,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是22米,另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6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点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总结: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即加减法或乘除法为同级)。

    知识点谨棚3:在含有加减乘除法(不含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总结:先乘除后加减。

    知识点4: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总结: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巧亮面的。 知识点5:0不能作除数。

    总结: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得原数,一个数乘以0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无意孝晌宽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