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小学

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如何开展养成教育

  • 小学
  • 2023-04-12
目录
  • 小学生如何开展养成教育
  •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教育
  • 当代小学生养成教育
  •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
  • 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 小学生如何开展养成教育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蠢灶扮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如做“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2,辩戚14=□○□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在学习了数字之后,我布置了“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了生活中有趣的数字。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带灶,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教育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络,齐抓共管。

    1.强化教师身教

    “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孕育着教育。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的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友培旁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教师,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有了废纸、垃圾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中伏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有时老师的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动作,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2.突出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抚育孩好橡子的摇篮,既是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家庭教育的这种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作为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尤为突出。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向学生的过渡,要与孩子共同度过多个重要的转折点与学习的关键期,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好对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体现社会的育人作用

    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4.学生本身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会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

    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当代小学生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桥梁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这是因为一个人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他的意识就会得到解放,其智力活动就能进入积极状态,从而形成行为自觉、自控,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直至成洞洞功。

    (1)抓起点

    养成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与文明举止是培养文明习惯的重要内容。要成为一个有礼貌、有道德、有涵养的现代人,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2)抓规范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通过狠抓、实抓、答芦强化训练,使之内化为一种习惯。

    2.开放的管理方式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改变以往的旧方式,倡导一种开放的管理方式,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自主意识为主,并借助多方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3.科学的评价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保障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班主任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4.加强学科渗透,畅通礼清颤带仪教育主渠道

    课堂是培养学生礼仪习惯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间和空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渗透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

    一、教师要有耐心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洗刷拖把时要用水桶或水盆接着……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刚入校门,不会握笔写字,这时需要老师的耐心指点。教会学生做到“三个一”(眼距纸面一尺,笔尖距握笔处一寸,胸口离桌沿一拳),特别是握笔的方法,一定要正确。入校第一个月是关键的关键,在这期间,以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写姿和握笔姿势为主。还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指导,在注重写字质量的同时,应该过多地关照小学生的写字姿势。其次,抓反复。很多经验告诉我们,一月之后,小学生的新鲜感小了,老师也感到枯燥了,对小学生的要求也就放松了,这就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姿势的反弹现象。因此,有经验的老师最能体会到这一阶段应该如何去做。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坚持正确的坐姿、写姿和握笔姿势,培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姿势美。

    对学生来说,任何说教都可能不如一幅生动的图片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纠正学生坐姿、写姿时,先出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正确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很美,让人看了比较舒服?学生各抒己见后,然后再小结:他们坐得多神气啊!腰板挺得直直,头高高抬起,脚稳稳当当;中指托着笔儿,笔儿靠着虎口,真舒服,拇指食指紧挨着,写好字呀齐出力。学生在头脑中深深留下了姿势美的印象,得到了愉悦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模仿性与可塑性都极强,在他们感受了美的姿势后,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和图上的同学比姿势美,跟同桌比,跟老师比,同时,手把手的教做,一个一个地过关,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使学生在比中,在表扬中受到美的启发,得到美的享受。

    三、及时进行评价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罩凳袭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粗旦们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要以奖励为主,哪一个学生的某一方面做的好就将给他一颗小绿星,得到五颗小绿星就换成一颗小红星,期末评价时,谁得的小红星多,谁就是小标兵。这样,孩子们为了物兄多得小星,就会积极努力的干。

    四、 家校携手共同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这是父母影响孩子、孩子向父母学习的最有利的条件。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在整个坐姿写姿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我们可以将学生正确的写、坐姿势,让学生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定期召开家长会,或通过家校联系本,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汇报。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写、坐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分为四步:第一步,师生共同填写家庭基本情况,教师填写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矫正措施,使看法趋于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对习惯养成,尤其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我们更要常抓不懈。

    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习惯养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自主读书、认真书写等习惯。

    而行为习惯则主要指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等等。

    其中,第一种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许多细小行为的培养,需要从孩子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比如,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不仅上课时要专心倾听老师的讲解,不返唤能东张西望,不能做其他的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小动作,而且还要学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留意他人发言的内容,并及时做出自己的判断,必要时可以举手进行纠正和补充。

    而举止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则需要教育孩子熟练掌握“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这些礼貌语言。如,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给别人带来不便或者伤害时能够诚恳道歉,说“对不起”。

    与此同时,举止文明还要引导孩子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哄、不嘲笑,在公共场所不喧哗等等。但是人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人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和教师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和闷成是家庭和学校合力的结果,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孩子都难以养成好的习惯。由于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在学校中学到的良好习惯都需要在学校外,尤其是家庭中践行,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努力和配合。

    一方面,家长需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上面所讲的倾听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时,也需要时刻注意培养孩子耐心倾听的习惯,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等别人说完再讲,同时检查孩子是否认真倾听。

    另一方面,家长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好榜样,良好的习惯不仅要求孩子要坚持做到,而且家长自己也要身体力行。

    比如,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习惯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答应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如果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缘由,并以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向孩子许诺,一旦向孩子许诺的事一定要完成,给孩子做漏棚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榜样。

    人的成长没有捷径,任何习惯、行为和技能都来源于不断的摸索和练习,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纠正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细工慢活。

    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不断地总结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美酒的酿制需要时间,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父母耐心地守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