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小学 > 二年级

二年级教案,二年级语文全册备课教案

  • 二年级
  • 2023-04-19
目录
  • 二年级活动教案
  • 科学寒冷的冬天教案
  • 二年级上册科学秋天到了教案
  • 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优秀教案
  • 二年级课文教案学情分析

  • 二年级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1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唤雹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穗羡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猜链拍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二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二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科学寒冷的冬天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1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

    2、 知道当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感激别人。

    活动准备:

    故事《小猫落水》、小猫图片、已画好的故事背景图中班幼儿防溺水教案

    活动过程:

    一、 师幼谈话进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天气是热的还是冷的高闹呢?(热的),那天气一热你们想干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有一只小猫,到了夏天它也很怕热,所以呀,它就……(教师停下,让幼儿自己猜测。),听完接下来的故事,你们就知道它怎么样了。

    二、 教师出示小猫图片,讲述故事《小猫落水》。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

    ——师:小猫很怕热,它去干什么了?(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猫很怕热,它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就跑到去河里抓鱼了。 ——师:小猫为什么会落水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它在抓鱼的时候,脚一滑不小心掉了下去。

    ——师:“小猫落水后是谁救了它?(幼儿回答)如果没有人救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是小鸭子救了它,如果没有小鸭子小猫就淹死了。

    空察——师:“如果你是小猫,小鸭子救了你你会怎么对小鸭子说呢?怎么做才能不掉到水里面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初步了解当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学会感谢别人。

    三、 师幼共同讨论有关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师总结:当没有大人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小朋友们不能独自到有很多水的地方玩耍,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把手和脚伸到水里面,如果碰到有人掉到水里,要记得大声的叫救命,不然你就会像小猫一样掉到水里。

    请小朋友说一说“如果不小心掉到水里了,你会怎么做。”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2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一年级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斗念茄,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

    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二、教授新课

    1、要遵守交通规则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3)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2、坐车时不要抢座位

    (1)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来的?有几个同学使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来的,你们能坐车时要注意什吗?

    (2)师生共同总结坐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3)分组表演“坐车上学的路上”

    3、不要在街上打闹或者游玩

    (1)我们中午或者晚上排队回家,在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2)有的同学比较贪玩,看见街上很热闹,就想去玩一会儿,你们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为了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放学后一定要早早回家,不要在街上游玩。

    (4)如果家里没有人,也要在家的附近等爸爸妈妈回来,不要离家太远。

    4、要远离高空危险物行走

    (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最好能绕行。

    三、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小学二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

    教育目标:

    1、了解毒品知识,增强学生禁毒意识,提高学生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

    2、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从而自觉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学会自我保护;

    3、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育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安全、法制、禁毒的重要意义,增强安全、法制、禁毒意识。

    教育难点:

    1、 充分认识安全、法制的重要意义。

    2、 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活动方式:多媒体教学 案例分析; 学生讨论; 创设情景;老师小结归纳。 准备工作:

    1、观看有关法制教育、安全事故等专题教育的vcd,并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准备发言稿。

    2、准备学习资料《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3、开展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禁毒教育五个一系列活动,即读一本关于禁毒教育的书,听一场禁毒禁烟教育讲座,看一部禁毒教育片,参观一次禁毒教育图片展览,书写一篇法制禁毒教育心得体会。

    4.准备“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禁毒签名横幅、小品等。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始终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不断地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评价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2、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主,以学定教。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探究、发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资料由教师学生共同准备,教学尽量活动化、趣味化和直观化,以求完成“目标高,立意新,内容实,形式活,效果佳”的教学优化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景,观看教育影片,导入探究课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师开场白导入课题:注重安全法制教育,杜绝毒品危害

    (一)禁毒教育

    同学们知道6月26日是什么日子 ? 学生回答 国际禁毒日 1、以聊天的形式引入,然后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图片,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2、及时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生命,拒绝毒品。

    介绍常见的毒品 播放禁毒宣传片

    让学生探讨毒品的危害 观看禁毒的宣传图片探讨毒品的危害

    (二)观看影视图片,积极讨论探究,提高能力,增强意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方法及设计意图

    二、什么是毒品?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多媒体显示幻灯片:常见毒品的图片。(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漫画)“毒品大军” 看图思考,认识毒品。 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

    三、毒品有那些危害?

    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示幻灯片组图:吸毒自毁前程、吸毒引发大脑组织病变、吸毒容易传染疾病、吸毒引发自杀、母亲吸毒生下残疾儿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毒品有哪些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小结。) 评析图片并讨论。

    角色扮演,表演小品,向毒品SAY NO,学会如何自我拒毒

    四、我国《刑法》规定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放映幻灯片: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等。 分析法规,明确毒品是法律所禁止的。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对毒品的危害有更深的认识,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五、怎样预防吸毒?毒品预防“四知道”、“五法”、“十不要”

    《禁毒拍手歌》 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有着巨大的危害性,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样预防吸毒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适时加以引导,鼓励积极思考,大胆探究。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

    总结归纳毒品预防“四知道”、“五法”、“十不要”编写禁毒歌谣。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加以引导、点拨、启发。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调整课堂教学。

    六、学生宣誓签名,

    如果你发现你周围有人吸毒你会怎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联系实际回答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班长发言。禁毒宣誓,“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禁毒签名 经历了一次毒品的洗礼,回归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感知。让学生在畅谈中加深认识,反思,达到思想的内化,认识到我们要“珍惜生命,拒绝毒品” “彻底远离毒品,争做阳光青年”。

    七、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领域:

    道路交通安全;

    水、电、火等的使用安全;

    食物安全;

    财物安全;

    家庭及公共场所的人身安全;

    心理安全等

    八、法制教育

    讲明法律的强制作用,规范作用,更要讲清法律的保护作用。教育学生既要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更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班主任小结 班主任小结,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认识,反思,达到思想内化 。

    二年级上册科学秋天到了教案

    教师要继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雀肢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

    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迹让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姿岁局书: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63÷9×5

    =()+()=()×()

    =()=()

    46-7×442÷6+39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计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53-3×9

    68+4×349÷7×6

    63÷7-581-45÷5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二: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3.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分析加法和除法、减法和除法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此类应用题.

    2.继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加除、减乘复合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和盘子实物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投影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填出条件并解答.

    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使学生明确:要求平均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一共多少个苹果,还必须知道要放多少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4、例5)”】

    (1)出示例4: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2)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逐一出示三部分实物图.

    ①18个苹果的实物图;

    ②6个苹果的实物图;

    ③4个盘子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已知的?

    通过思考、分析,使学生明确: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苹果的总数和盘子的数量,盘子的数量题中已经给出,是已知的,苹果的总数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是未知的.

    再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每盘放几个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步应该算什么?

    随学生叙述,教师板书: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思考: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应该用题中的哪两个条件?

    启发学生看实物图思考解答方法.

    指名说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8+6=24(个)

    想一想:有了苹果的总数24,还知道要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根据这两个条件,可求什么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板书:②每盘放几个?

    学生看图思考解答方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4)回顾例4的分析过程.

    教师以叙述、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例4的分析、解答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指名叙述例4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

    ②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先思考要解答最后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再与题中条件对照,看所需的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由此确定,这个未知条件就是解答这道应用题的第一步.求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可解决最后的问题.

    指名叙述例4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说明是怎样分析的.

    ③确定了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4的解答方法.

    2.教学例5.

    (1)投影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苹果可以放几盘?

    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填条件并解答.

    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使学生明确:要求可以放几盘,必须知道放在盘子中的苹果有多少个,还必须知道每几个苹果放一盘.

    (2)【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4、例5)”】出示例5:有18个苹果,吃了3个.剩下的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①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先出示18个苹果的整体实物图,然后从苹果图的末尾在三个苹果(图)上画上斜线,表示吃掉了3个,最后把前5个苹果(图)用线连起来,表示每5个苹果放1盘.

    ②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可以放几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已知的?

    通过思考、分析,使学生明确:要求可以放几盘必须知道有多少个苹果要放在盘子里,还必须知道每几个苹果放一盘.对照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知道,每几个苹果放一盘是已知的,有多少个苹果需要放在盘子里题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是未知的,需要先解答出来.所以第一步应该求吃了3个后,剩下多少个苹果.

    板书:①剩下多少个苹果?

    启发学生思考:求剩下多少个苹果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解答?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18-3=15(个)

    想一想,剩下的15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板书:②可以放几盘?

    学生看图思考解答方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③回顾例5的分析过程.

    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前面师生共同的分析解答,叙述本题的分析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学生叙述中,教师加强引导,使分析过程连贯而完整.

    3.完成“做一做”.

    (1)饲养小组原来有9只兔,又生了6只小兔.每5只放在一个笼子里,要用几个笼子?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教师帮助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帮助学生由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

    提问:看到问题,应该想什么?

    使学生明确: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应该由问题思考解答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提问:要求用几个笼子,需要哪两个条件?找出这两个条件后怎样做?

    使学生明确:找出解答最后问题的两个条件后,与题中的已知条件对照,看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这道题里,一共有多少只免是未知的,所以第一步就要解答这一问题.

    提问:这道题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题,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集体订正.

    (2)植物小组养了19盆梅花,送给幼儿园3盆.剩下的平均放在8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指定一名能力较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加强引导、点拨,使每一名学生听懂分析思路,即要求每个教室放几盆需要知道要放到教室的梅花有多少盆,还要知道放在几个教室里.放在几个教室里,题中已经给出,是已知的,要放到教室的梅花有几盆是未知的,所以第一步应求送给幼儿园3盆后,剩下了多少盆,第二步再求每个教室放几盆.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题.

    指名叙述解答过程,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第三组的例4、例5.

    这两道应用题我们都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的,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先思考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中未知的一个就是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有了第一步的结果,也就能够解答最后问题了.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是一种很有效的分析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

    随堂练习

    1.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1)体育课上老师拿来30个皮球,给女同学12个后,剩下的要平均分给6组男同学,每组的男同学可以分到几个皮球?

    (2)丽丽有8张画片,爸爸送给她12张.把这些画片每5张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学生读题后,分小组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教师深入各小组,了解各组的分析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帮助.

    2.8×5+46(25+11)÷9

    56-7×48÷(27-19)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答案.

    布置作业

    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优秀教案

    【 #二年级#导语】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最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爱读《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一夜一个好故事》他们的知识面宽,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兴趣是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因而我用猜谜为切入点,板书后又提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娃娃,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陵携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提高读书的效率段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没有拼音的字:

    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先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5颗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小组合作:

    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

    4、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5、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探究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

    三、写字指导

    1、读左边的四个字。

    2、重点指导吸。

    3、配练习书写。

    4、同桌欣赏、评价。

    四、搜集资料,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放音乐:朗读课文。

    2、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握汪羡家听?

    二、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线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红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通过游戏,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三、写字指导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

    2、同桌欣赏评价。

    3、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4、范写表字。

    5、练习书写。

    展示自己的字,让学生从小就获取成就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一粒种子》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生机与情趣,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一粒种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明课文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3、默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学生反馈,质疑,解疑。

    5、再读课文。

    思考:一粒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成长的,他看见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

    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反馈。

    7、抽读要求认识的字。

    挺蚯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

    种子看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你能这个光明的世界

    是什么样子的吗?

    1、分组说。

    2、分组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说词。开火车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丰富我们的词语库。

    暖和、热闹、连忙……

    三、自由组合表演。

    四、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说词,看谁说的多。

    暖、渴、舒服、轻、边、叫、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大家的帮助。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作业展示。大家评议。

    作业:

    1、写字。

    2、和家人一起读课文。

    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4.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它是怎样的?

    (2)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图上画着什么?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袋——裳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5.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准确性。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借助图片,能学习课文仿说拟人句,能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喜欢的语句。

    教学难点

    能学习课文仿说拟人句,能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写“浮、冲、池”。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2、能有感情朗读一、二、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水在不同的地方呈现不同的状态。能背诵第三自然段。能观察图片运用拟人句说话。

    【预设流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巧学生字。

    (如学生预习不充分,则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1、根据课文大意填空。随机认读填入的生字。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2、认读生字词。书空“浮”。

    3、集中识跟水有关的字,渗透构字规律。

    三、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读准字音,标上小节号。

    四、精读一、二自然段,感知变化,品味语言。

    学习第一自然段,在丰富的视觉想象中领略“云”的变化,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1、检查朗读情况。

    2、观看云图,指名说出云的名字。

    3、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品读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1、水娃娃都把家安在哪里?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3、指导背诵。

    4、借助图画进行说话训练。

    师:课文把水娃娃在哪里干什么写得多有趣呀!现在,水娃娃变成了雨点儿考考你们,你们能不能把她在哪里干什么也说得那么有趣吗?

    雨点儿:雨点儿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

    小雪花:小雪花给什么怎么样,给什么怎么样,给什么怎么样?

    请学生当当小作家,把雨点儿和小雪花写下来,上传到学生成长日志中,跟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六、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师生点评。

    二年级课文教案学情分析

    语文学科中的教案制定有利于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提升教学成效。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语文二年级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语文二年级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春轮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扒芦信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

    语文二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哗耐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

    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并且借助拼音反复读,记住生字读音。

    12个生字中,“自”的声母是平舌音,“深”的声母是翘舌音,“您”和“那”的声母都是鼻音。“您”和“深”的韵母是前鼻音,“景”的韵母是后鼻音。“吧”和“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借助拼音纠正读音。

    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认的方法认字。“吧、您、吗、会、景”可用学过的偏旁加上熟字来认记。把“哪”去掉“口”就是“那”。

    结合认记“学”字,认识新出现的偏旁“ ”。“自”与“目”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要指导学生区别它们的音形义。

    2、读通句子,要把每一句话读正确,注意停顿,不读破词读破句。

    三、自读自悟,领会课文内容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播放乐曲。教师说:今天天气真好,小鸭和妈妈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散步。小鸭看见哗哗流淌的`小溪,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它的?(学生自读,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教师再启发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学会游泳后心里怎样高兴,又是怎么说的?(学生在组内边读边想边表演)

    第二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

    四、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熟读背诵

    本课主要是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小鸭想要妈妈带它去游泳,小鹰想要妈妈带它到山那边看看,但是又怕妈妈不同意。因此,在朗读小鸭和小鹰说的话时,要强调“带我”,并且要读出恳求、商量的语气。

    朗读鸭妈妈和鹰妈妈说的话时,要亲切、和蔼,并要强调“自己去”,读出激励的语气。

    在学生熟读课文以后,同座的两人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再练习背诵全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要写得居中。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

    东:第二笔是,不能写成,左右两点要对称。

    七、实践活动

    1、用“我学会了××”为题,说一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可以是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可以是一种技能或本领,并要说出是怎么学会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提醒他们不要学煮饭做菜,不要骑自行车上街等,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2、让学生戴上头饰,创造性地自编自演课本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