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幼儿园如何听课评课教研 幼儿园教案活动评析简短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万能模板 幼儿教学评价内容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怎么写
幼儿园教案活动评价如下:
1,该节教育活动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学法指导得当,是一节很不错的教育活动
2.该节教育活动重难点把握准确,教育活动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幼儿实际,是一节成熟的教育活动
3.该节教育活动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教育活动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教育活动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教育活动
4.本节教育活动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幼儿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教育活动
5.该节教育活动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幼儿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育活动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6.该节教育活动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意胶,引导点拔幼儿,幼儿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教育活动很完美。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女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评价如下:
1、教学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园长亲自抓,保教主任组织教研活动,指导教学,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先后承担了各种市、区教学研讨活动的接待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较大提高。
2、该生在实习期间听课认真,备课仔细,能够积极查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试讲勤奋,授课大方,表达流利,教态自然,能较熟练地运用现有教学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思考。课堂民主又不失纪律性,深受学生喜爱。该生已具备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3、活泼好动,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是您最突出的。表现。上课时,老师总能看到您求知的眼神,总能听到您响亮的回答,真了不起!如果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就更棒了!
4、游戏活动时你是那么投入,真了不起。你是个听话的孩子,虽然不爱说话,但上课总是很认真,而且有着良好的午餐习惯,真不错。如果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积极主动、不懂就问,那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赶上其他小朋友的!
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的制定与达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评价教学活动,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教学活动的展开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能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因素,因此它是我们衡量一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符合客观事实,难易和容量适度,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各项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不是乱拼乱凑。
(3)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恰当、灵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进行的评价,可以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了解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 活动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要从过去的主导、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学习的伙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转换;教学过程要从过去的教师说向师生间讨论、生生间讨论转化;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权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时给孩子鼓励性和表扬的话语,真正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我们这次观摩的活动《运水》中,教师完全让孩子做主人。在最后的比赛时,让孩子自由分组,并且在其中用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知道8个人可以分成几组?每组几个人?还让孩子自己制订游戏的规则。可以看出,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非常自主,玩得也非常尽兴。
(二) 看活动中的“生成性”如何
教师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设置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评价一次活动是否是好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尺。在《竹子运水》这次活动中,教师设置的难点是怎么样让水通过竹子流到盆子里,并且给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许多材料。事实上,这是一个让孩子有很大生成性的任务,但是教师似乎不太敢放手让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她急于想给予孩子们完成这个任务的正确方法,每次只要发现孩子尝试出一点苗头时,就马上过去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整个活动在教师“辛辛苦苦”的指导下,似乎是很顺利,两组孩子顺利完成了任务,即使是失败的一组也很快就找到的窍门,解决了问题,顺利地“运”好了水。但孩子真正地研究了吗?确确实实地了解了竹子运水的窍门了吗?可能还没有,因为他们都是在老师为主的前提下来进行活动的,自己尝试、思考、动手的机会不多。因此这次活动中孩子自己生成的东西不是很多。
(三) 活动的教学效果是否让孩子易于、乐于接受
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乐于学,易于接受教师的话语,是衡量新课程与老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要保持一颗“童心”,用饱满的情感激发孩子的情感,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保持健康心理,快乐成长!在观摩的录象中,三次活动中,每个老师都能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语言的魅力,或材料的吸引,或游戏的乐趣……各显神通,但都达到了一个目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四) 活动中是否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
在每次活动,特别是对外开放的活动中,作为教师,不能为了这次活动的成功,而在提问和布置任务时,只照顾能力强的孩子,而把能力差的孩子冷落在一边。这样做会影响一些孩子的情绪,甚至是心灵。可以看出,三位老师都是很关注孩子的,在她们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并且也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教师设置的难点、重点都是面向每个孩子的,会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对他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内容,这样,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主角。
(五)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还要突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生成性,为孩子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样的活动就一定不会很差。
同样,我们在评价一次活动时,也要站在孩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能离开孩子来评价这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