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小学 > 五年级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复习资料

  • 五年级
  • 2023-06-06
目录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复习资料
  • 小学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整理!急!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6.25×4+24)/7

    3.(2.4+1.6)×1+(1.2×0.8)×2

    4.(0.5×0.5×20)×7.8

    5.(36+24)×3.5×5

    6.64分解质埋卖因数,得正方体边链弊长为4,即原长方体截面为边长4厘米的正弯唤逗方形,从而得到其表面积:16×6+(16×2)

    7.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8.实际是求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1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复习资料

    1.小明读一本纯亩没书做纳,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共看24页,小明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下面是某地一天四个时刻的气温,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3.一种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1米,如果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

    4.有一种长方体钢材,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材重多少千克?

    5.有一个养鱼池长18米,宽12米,深3.5米,要在养鱼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防止渗水,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5千克,一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6.从一个长为6厘米长方体上截下一个体积是6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既能被6整除,又能被9整除的数,最小的是多少耐洞?

    8.一张长方形纸,长48厘米,宽36厘米。要把这张纸裁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而无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小学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整理!急!

    1 两地相距27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 甲、乙两城相距680千米,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普通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后,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80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扒晌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 甲、乙两列汽车同时从猛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枝此悉?

    5 A、B两地相距3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各自达到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经过8小时后它们第二此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去,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孝帆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胡伍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方程一、教学内容教材分三段安排: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例3~例6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教学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最后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例3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4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5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6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第二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为了让学生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4,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三点: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等式变换时,每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二是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验,只要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三是联系上面的过程,讲了什么是“解方程”。例5的教学中,教材在呈现天平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写一些等式,发现等式的新的性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6则呈现了实际问题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自己考虑怎样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间。这里的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容易想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未知数已明确地用X表示出来,所以这一问题为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了重要的过渡。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具体分以下几步:(1)明巧做雹确条件和问题;(2)分析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等关系;(3)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X和已知数之间相等关系的方程。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其中第(2)步是关键。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像13页的第8题,分四步引导学生探索并运用规律:第一步,先写出3组连续的自然数,分别求和;第二步,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语言表达这一数学模型;第三步,直接运用发现的规律列方程解决问题;第四步,拓展规律,运用连续5个奇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装不下了,剩下的你自己去看” http://www.yhjy.cn/jyyweb/HTMLNEWS/52/502/2008711114937.htm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李晌雹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

    -差

    =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

    ÷商

    =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

    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

    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

    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

    ,经线和

    、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

    ”和“纬度”,“

    ”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

    ,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谨前素数的积一定是

    。举例:3×5=15,15是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

    ,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

    ,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

    。(详见课本31页内容)

    数字与信息

    1、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2、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

    ,其中1、2位数哪帆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

    ,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

    ,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

    符χ表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