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初三化学空气的教案

  • 初三
  • 2023-04-13
目录
  • 初三空气的教案
  •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板书
  •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教学计划
  •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

  • 初三空气的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中春族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卖弊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森伏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希望对你有用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板书

    九年级化学

    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的以 实验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等现象。

    3、物理性质(可感知和测量): —— 无需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必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 纯净物(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4、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漏气 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O2 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具有助燃性。

    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 2KClO32KCl + 3O2 ↑

    B、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C、双氧水 2H2O2 MnO22H2O + O2 ↑

    工业上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6、氧气的化学性质: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 + O2 点燃 CO2 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②(黄色)S + O2 点燃 SO2 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4P + 5O2 点燃 2P2O5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烟幕弹)

    ④(银白色)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7、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祥判分为 粉尘 和 气体 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主要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蠢宴笑和工厂的废气。

    8、化合反应(多变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属基本类型之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AB=A+B《属基本类型之一》

    9、氧化反应(必须有氧参加):物质与氧(氧气和氧化物)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不属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人的衰老、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带含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不属基本反应类型》

    10、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如:2H2O2 MnO22H2O + O2 ↑ 此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1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① 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等③固定装置 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

    ⑤收集气⑥移出导管(离) ⑦熄灭酒精灯

    (自然界的水)

    1、电解水(通的是直流电)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 ;质量比为8︰1。

    2、

    物质

    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 —— 吸附沉淀 —— 过滤 —— 蒸馏

    5、过滤操作: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如:粗盐提纯

    操作要点:“一贴”用水润湿滤纸并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6、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①加热煮沸(蒸馏);

    ②加入化学试剂转化成软水。

    7、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8、爱护水资源,主要从 :①节约用水;

    ②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着手。水的污染来自于 A、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防止水体污染措施:①生活用水处理后排放; 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9、H2 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验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作为燃料的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产物(水)不污染环境。

    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教学计划

    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模御展。我整理了初中化学教案格式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水》教案模板

    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过程

    本节课按一课时安排。但应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展示活动,可以由学生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课前任务布置: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①从外层空间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水资源如此丰富,为什么还要加以规划和保护?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浪费水的现象吗?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为,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们周围,水资源保护的状况好吗?你认为哪些行为会使水质受到不差行良影响?

    ④从目前来看,淡水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地区,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丰富的,你有什么好设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须是自己的设想,不一定正确,不必追求科学性,但需从可行性和经济角度出发)。

    ⑤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改变人的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做到节省淡水?举具体措施或归纳一些节水的小窍门。

    (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措施是可实施的。

    (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

    2.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课前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素材浏览,对观点(或措施)相近的小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讨论进行得全面。对有创意、有价值的的设想,不考虑其可行性或严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

    3.课堂教学:

    分为两个阶段。

    (1)教师将课题引入后,由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释疑,此过程大约用时25分钟。教师可将已收集的资料片当堂播放,加深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认识。

    (2)由教师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电解水的实验,根据电解过程中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检验,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根据气体的体积、,两种气体的密度,推导水的组成。

    (完成电解水的实验使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若没有,可根据教学参考书P89的装置自行制作,所用试管选用带刻度的,以便于寻找电解产物量的关系。为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实验前应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这一点一定事先向学生做交待。避免与初中物理可的有关知识矛盾。)

    4.课后小结:

    对本节知识内容进行小结,简要介绍建国以来兴建的水利工程,将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做展示,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最后将制作精美的展板放于墙报展虚码哗览。

    探究活动

    1.洗衣间内自制节水装置。

    2.用简单的易得的材料改造卫生间抽水马桶,使之节约用水。

    3.厨房内自制净水装置。

    4.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撰写一篇题为《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世界将……》

    要求文体不限,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字数为800-1200字。

    课后讨论: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开发的始终。请你根据课本知识谈谈: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为避免水被污染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模板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次?什么时间冒?冒出什么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高大烟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1中。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了解:

    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

    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

    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④至于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则决定于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和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高低。

    针对第一点的教学,要做好演示实验,首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从而由燃烧的条件引出灭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烧的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就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区分几种氧化,可列表对比,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燃烧和缓慢氧化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并利用来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在一个有关火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火在宇宙中永存,没有人时就有火。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识火、用火、驾驭火,从而创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火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也是毁灭它们的死神。人们,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带来灾难。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时又防止它引起的灾难呢?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火是什么?它是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火是什么?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火"就是物质燃烧所发出的光和热。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现在,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愈发密切,如:冶炼金属、飞机飞行、轮船和火车的行驶、火箭发射、火力发电等,都要经过燃料燃烧过程。

    设问:谁能对火做一科学的解释?

    板书: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演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讨论:

    1.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

    讨论总结: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没达到燃烧的温度。热水下白磷不燃烧是没与氧气接触。使二者燃烧,红磷可加热达到燃烧的温度,而水下白磷燃烧需向水下通入氧气。

    小结: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的温度,另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板书: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讨论:了解燃烧的条件后,想想灭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回答:水、沙、湿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来灭火。

    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设问: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灭火措施是端锅、泼水、盖锅盖、洒沙土哪项为措施?为什么?

    回答:端锅危险,油比水轻,用水不能灭火;盖锅盖洒沙土都可以灭火。盖锅盖为措施。

    设问: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

    回答: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水冲,可用湿布盖灭。

    思考:灭火的"灭"是在火上有一横,祖先造字的意图是什么?(一横就是要隔离火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

    思考: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纯氧中分别燃烧时现象不同?

    2.设问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讨论小结:一是氧气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提问: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着火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小而薄的物质与氧气接触面积大,所以燃烧的快而剧烈。

    小结:

    板书: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讨论: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厂,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锯木厂、纺织厂、面粉厂、油库、烟花爆竹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小结:当空气中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尘时,遇明火会在有限的空间迅速反应,体积急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板书: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投影:食物腐败、酒与醋的酿造、堆放的秸秆、金属的锈蚀图像。

    讨论:易燃物堆放太多、太久由于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很慢的氧化反应,热量不断聚积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回答:热量聚积能使食物变质,易燃物可能会引起自发燃烧。

    实验:白磷的自燃

    板书: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设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结:区别是发热的程度、反应的速率、是否发光等,但均属氧化反应。

    设问:易燃物、易爆物怎样存放?搬运时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事故?

    讨论:不能一起存放。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后灭火方式不同而不易处理。存放时不能堆的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风……(阅读)

    安全知识教育: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堂练习:

    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的质量太小(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需要点燃 (B)很剧烈

    (C)放出大量的热 (D)属于氧化反应

    3.白磷的着火点40℃,少量白磷应保存在( )。

    (A)冷水中 (B)氧气中 (C)空气中 (D)煤油中

    4.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答案:

    1.D;2.D; 3.A; 4.C

    板书: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

    燃烧的两个条件: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二、燃烧的现象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决定燃烧的现象不同。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放出大量能量,骤然产生大量气体的现象。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探究活动

    小实验-制作防火材料

    实验步骤及现象

    1. 用氯化铵溶液制防火布

    把布在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浸湿,取出晾干。将处理后的布放在火焰上烧烤时,布只是冒烟,离开火焰,布完好无损。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纺织品可用于防火。

    2. 用明矾做防火纸

    将纸的一部分在明矾溶液中浸湿,晾干后,点燃未经处理的另一半,可以观察到火焰燃至明矾溶液浸泡过的痕迹处时便熄灭了。经明矾溶液处理过的材料可用于防火。

    3. 防火木材

    取一根火柴,将其后半部分浸入由1份碳酸钠和3份水形成的溶液中。把火柴取出晾干,划着火柴后发现,火焰燃至浸过碳酸钠溶液的部分时,火柴便熄灭了。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这里面有空气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课前准备:

    (1)水槽、两个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

    教学过程: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都存在空气,那么这连个瓶子中有空气吗?

    2.出示两个塑料瓶,一个盖着盖子,一个没有盖盖子。提问:请大家猜测这两个塑料瓶当中有空气吗?

    预设:

    1)两个瓶中都没有空气。

    2)两个瓶中都有空气。

    3)盖盖子的瓶子当中有空气,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4)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有空气,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会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做出不同的猜测,猜测没有对错之分。

    3.大家的猜测多种多样,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

    预设:我们将瓶子放入水中,看水中是否冒气泡来验证。

    3.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槽。

    提醒:没盖盖子的瓶子,直接放入水中;盖盖子的瓶子要先放入水中之后再将瓶盖打开。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无论盖不盖瓶盖都会冒气泡,这说明无论盖不盖瓶盖,瓶中都是有空气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知无论有没有瓶盖,瓶子里面都是有空气的。

    二、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1.猜测验证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等物体里面是否有空气,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

    2.教师展示托盘里的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告李?

    3.你们想的都不一样,那谁猜得对呢,有办法证明吗?

    预设:可以把这些物品放入水绝模中,看看有没有小泡泡,如果看到有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看到泡泡,说明里面没有空气。

    4.有这么多的物品,我们如何进行验证,一下子把物品全部放入水中吗?

    预设:应该一个个放入水中。

    学生完成实验并进行汇报。

    5.为什么这些粉笔砖块儿等物品放入水中会冒泡泡而弹珠和鹅卵石放入水中却没有气泡呢?

    预设: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因为粉笔、砖块儿都有空隙。说明物体有空隙、有洞的地方就有空气。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细节,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

    预设:

    1)可以将空桶倒扣在更大的水槽或水池里,观察是否冒气泡。

    2)也可以用小塑料袋儿在空桶里兜一兜,再将小塑料袋儿放入水中,看是否冒气泡。

    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加实际和简单一些。

    3.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并友缓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

    4.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

    因为集气瓶内的空气中的氧气由于燃烧而耗尽,造谈销成瓶内的空气减少压强也减小,所以内压小于外压,在大羡谨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顺着倒汽管进入集气瓶中,由于氧气占整个空气的1/5,兄侍基所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野战,集气瓶的体积的1/5

    猜你喜欢